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精选6篇)-ag凯发k8国际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篇一
【内容提要】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本文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以及整合的意义等问题作一些简单阐述。
【关键词】 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教育领域中,所谓的整合,首先是相对于分化而言,这包括学校教学系统中要素、成分的分化;其次,它既涉及宏观上的学校教学系统中学生、内容的要素,同时也涉及微观上的认知、情感、技术、需要、兴趣、意志、以及知识的各个系列等要素的成分;最后,整合是一个过程。信息技术是指信息产生、加工、传递、利用的方法和技术。随着人类对信息处理方式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发展,信息技术有了根本性的革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学习方式上的变革使它成为课程整合的一个切入口,而课程整合为了实现它的时代目标也选择了信息技术为依托。目前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中讨论的“课程整合”都锁定为信息技术支撑下的课程整合。这既与整个国际环境中对人才的信息素养要求有关,又与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呼应。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
国内很多研究者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系做出自己的论述。例如何克抗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同于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他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解月光则提出基于整合理念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模式的观点。她提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包含的范畴很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质上包含计算机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计算机辅助教学基础上发展起来,不但理念提升,而且范畴扩大。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相比较,从计算机扩展为信息技术,从教学扩展到课程,从辅助扩展到整合。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1.技术与数学学科内容的整合
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比如我在浙教版七年级《数据的收集》一课的教学中,我们首先通过上网查询资料,从学生关注的主席连战先生访问大陆的事件出发,向学生提供民众的支持率这一数据收集的结果,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如教学浙教版数学七年级《科学记数法》时,课前我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代表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某两个星球之间的距离,有的是中国土地面积大小,有的是今年中央电视台春季晚会的收视率……通过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学生不仅轻松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2、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形式的整合
目前我们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授课,受教学时间的统一限制。21世纪人类社会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时代,信息化整合数学学科教学应该增加新的教学形式。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数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时,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让学生自己去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七巧板的历史、掌握相关的资料以及利用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的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学生拼出了非常美丽的作品。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当前与时代的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比,学生学习方式较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然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却是:学生的学习开放性、全球化;学习过程具有交互性;内容形式呈现多媒体化。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看来是刻不容缓。如在教学七年级《平方根》一节课时,我们安排了课堂练习。练习中,计算机将正确、错误的评价以及提示、指导、建议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不同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显示,起到了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
四、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意义
1、信息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情镜,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在数学实验中,观察、分析、对比、归纳、建立关系,处理数据、发现规律,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数学实验提供了可能。譬如,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能方便地用动态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创设情境又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所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使学生从害怕、厌恶数学并乐意学数学。让学生通过做“数学实验”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现象能力和数学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而且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是目前数学教学中最为流行的辅助软件之一。2、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数学对象的多重表示信息技术使数学概念、理论及数学问题容易地用数字的、图形的、符号的、语言的等多种方式表达。学生可以在这些表示法之间进行自由转换,既可以用计算机或计算器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作图功能、可视性与动态显示效果,又可以通过图形的方法或数值的方法来探索数学,使得“多重表示与表示的互相转换”这一重要的学习理论的实现成为可能。3、信息技术融入数学教学为学生进一步展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展现思维过程数学教学是思维过程的教学,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不能把握每个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不能给予及时反馈。信息技术的交互功能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数学《统计图的选择》的教学,利用网络教学,要求小组合作,让学生直接在电脑上操作,画统计图,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数据画图,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数据画图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等结果。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使师生及时掌握各小组整理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发展,是一种国际趋势。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应该着眼于解决今天数学教学面临的现实问题,同时在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不断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深化改革,树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的理念,逐步设计未来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全新的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1] 启泉.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篇二
一、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实施意见,以教材为依托,以促进教学提高学生技能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3个班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动手操作潜力较差,学习兴趣不高。
八年级4个班,一班和三班较其他班来说差距明显,相对落后。
2、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良好。在之前的学习中基本知识技术熟识,本学期的教学重点放在熟能生巧,信手拈来。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八年级上册,设置的教学内容分别为:
七年级: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安装与卸载软件。
八年级: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常用操作等,学生掌握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需要加强上机操作练习,领会使用技巧。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技能,理解概念,提高操作能力,能够运用相应的技巧,熟练使用各种工具。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操作和强化练习,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操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对科学和社会的情感,使学生认识到肩负的重任,为祖国的发展而学习。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熟练使用各种工具软件
2、教学难点:熟练使用操作技巧
六、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明确重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相关实践。
2、认真上课,以强化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精讲多练,调动学生积极性。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教学策略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现状
(一)计算机硬件设备极不平衡
自2010年云南省将信息技术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来目前全县小学虽然全面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以底圩乡为例全乡八个村委会14所完小,却只有中心小学在2012年才开始配置了一个30台电脑的计算机教室,下面各完小只有一台模式二接收的计算机,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只是在课程表上挂了个号,名存实亡。使初一新生信息技术学科基础严重参差不齐,可以说是“零起点”。
底圩乡初级中学,在校生1769人,计算机教室现仅有40台学生机,其中30台是原来2007年配备模式三计算机,到达课程开设标准的生机比(初中)15:1还需72台,并且计算机硬件老化严重出现故障后难以有效恢复,“死机”、“摆设机”现象比较突出。大部分农村学校是两人一台,或多人一台。
(二)学生信息水平参差不齐
1.学习时间不充足。一方面学校计算机数量不多,课时安排少(初一学生是1节上机课和1节理论课,初二学生是1节理论课和2节上机课),间隔周期长,这节上的内容等到下节课再提问时大部分学生都忘记了;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由于条件的限制,课后没有时间去巩固所学知识,造成知识的遗忘率很高。
2.学生能力不一致。由于地处农村,很多学生计算机知识相当薄弱,导致一些学生在操作上不够大胆,特别是女生,遇到一些小的问题便不知所措。
3.在很多学生的概念中,计算机就等于游戏机。上课时,学生总是会特别关注哪些与游戏有关,或者利用上机的时间,与同学互相探讨游戏的进程,而忽略了学习任务的完成。
二、采取的措施
面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现状中存在的种种不足,我所采取的措施(操作课)如下:
1.依据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学科)大纲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初中信息技术的总体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学期:⑴掌握正确计算机开/关机顺序;⑵掌握鼠标的使用(单击、双击、右击、拖动和框选);⑶键盘的使用(认识和学会使用各功能键、英文打字练习);⑷输入法(智能abc)和中文打字练习;⑸认识windows操作系统和文件/文件夹的操作(文件/文件夹的新建、删除、重命名、移动、复制和粘贴)。
七年级下学期:⑴word 2003学习和专项练习题的练习;⑵powerpoint 2003学习和专项练习题的练习。
八年级上学期:⑴excel 2003学习和专项练习题的练习;⑵因特网相关知识学习和运用(文件下载、电子邮箱的申请、邮件的收/发和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常识)
八年级下学期:⑴word 2003、powerpoint 2003和excel 2003专项强化练习;⑵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系统复习;⑶备考
2.制定学生计算机操作的教学策略
⑴ 第一阶段教学策略(初一上学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教师讲解演示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乌申斯基曾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那些单调的、枯燥的练习和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教师应特别以激发学习兴趣为先。
比如在讲解输入法和键盘练习时,我引入练习指法的游戏软件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于多数学生计算机知识的“零起点”,我采用教师讲解演示操作为主,然后由学生模仿操作来练习键盘和文字输入。
⑵ 第二阶段教学策略(初一下学期-初二上学期)
在这一阶段,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所以我采用“以任务为主线”教学方法来学习word 2003、powerpoint 2003、excel 2003、文件下载和申请/收/发电子邮件。
⑶ 第三阶段教学策略(初二下学期)
复习备考阶段“以学生强化练习为主,教师对个别存在操作问题学生辅导为主线”。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篇四
《通知》涉及《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能力考试实施方案(试行)》、《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基本素养测试实施方案(试行)》、《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实施方案(试行)》、《贵阳市初中毕业生毕业考评及结果运用实施办法》、《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评分标准(试行)》等5个文件,对各科目的考试目的、命题依据、测试结果运用、分值、测试方式与范围等作了具体安排。《通知》显示,初中毕业生毕业考评包括综合素质评价和课程学习评价,结果以等级呈现。其中,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特长发展等6个方面;课程学习含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道德与法治、体育与健康、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音乐、美术13科。其中,贵阳市2018级及以后的应届初中毕业生英语听说能力考试由全市统筹,着重考查学生在听说任务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包含语言知识、听说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考试满分为30分,答题时间约30分钟。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三个学科满分均为30分,每场次上机测试包含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三个学科,每场次测试时间共计30分钟,测试结果按参加测试人数划分等级,原则上设a、b、c、d四个等级。英语听说能力,信息技术、音乐、美术测试均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进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中,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物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对象为九年级学生,每科每场(组)次测试时间为20分钟,实验操作技能测试以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方式呈现。
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考试从2019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由统一现场考试和体育综合素养评价两个部分组成,统一现场考试项目采用“1 n”的模式进行,“1”为必考长跑项目,“n”为其他体育考试项目,分别安排在七、八、九年级的下学期进行,共计40分;体育综合素养评价为10分,总分为50分。
相关新闻改革后的贵阳中考将有哪些变化?
1、英语将增加听说能力考试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记者注意到,贵阳市教育局《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能力考试实施方案(试行)》,明确了考试命题依据、考试能力要求、考试题型及结构等内容。《方案》提到,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能力考试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以贵阳市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为依托,主要考查初中毕业生的英语听力理解及口语表达水平,着重考查学生在听说任务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含语言知识、听说技能、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案》明确,英语听说能力考试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进行,试题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及省教育厅相关规定命制,由市教育局统筹安排,按照题型相同、难度系数相当从试题库中随机抽题组卷,制卷及评分由计算机软件系统自主完成。题型含听力、朗读、表达三种类型,考试答题时间约30分钟,满分为30分,其中听力题为15分,朗读题为11分,表达题为4分。据了解,该《方案》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考试成绩与英语笔试相加之和为英语科最终成绩,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分,是学生毕业和升学录取的重要依据。
2、将增加理化生实验操作技能测试据贵阳市教育局下发的《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实施方案(试行)》(下称《方案》),贵阳市2018级及以后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有意愿报考贵阳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均可进行测试。《方案》指出,将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纳入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旨在突出自然科学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贵阳市初中学校实验室建设,深度推进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初中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方法、技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据悉,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对象为八年级学生,物理、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对象为九年级学生。测试均由贵阳市教育局统筹部署,各区(市、县)教育局具体组织实施。市教育局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学生实验内容,选定其中若干项作为各学科待选测试实验项目,如《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等,测试前1个月由市教育局从各学科待选测试实验项目中随机抽选一项作为当年该学科实验技能测试项目。同时,每科每场(组)次测试时间为20分钟,实验操作技能测试将采取学生分组现场实验操作、监测人员现场评定的方式进行,并根据《贵阳市教育局关于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筑教发〔2018〕161号)的要求,结合贵阳市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级方式呈现,并将其作为初中生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
3、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将进行登记考评测试据贵阳市教育局印发的《贵阳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基本素养测试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明确,贵阳市2018级及以后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科目将在标准化考场中进行计算机辅助考试,每学科满分均为30分。据悉,此次改革旨在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要求,认真落实学科课程标准(或纲要)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程序规范、学生为本的原则,促进初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方案》明确,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信息技术、音乐、美术考试着重考查初中学生对基础性知识、应用能力、基本技能的掌握。我市2018级及以后的应届初中毕业生,有意愿报考我市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均需进行该三个科目的考试。测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举行。在考试命题方面,音乐学科、美术学科命题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信息技术命题以《贵阳市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指南》(另文下发)为依据。其中,信息技术测试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性知识、基本应用能力等,该科目分为单项选择题和综合运用题。音乐学科测试内容主要包括音乐基础性知识、音乐演唱能力、音乐识谱能力等,该科目分为单项选择题和视唱题,值得一提的是,视唱题要求学生根据出示的乐谱,视唱出歌曲的旋律;美术学科测试内容主要包括美术基础性知识、基本技能等,该科目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分析判断题。《方案》指出,信息技术、音乐、美术学业水平考试测试结果将进行等级划分,原则上设a、b、c、d四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依次为:a等级20%、b等级40%、c等级35%、d等级控制在5%左右。测试结果将作为初中生毕业和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依据。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篇五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内蒙古满洲里市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的基本现状,本人对满洲里市初级中学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同时对这些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及有关教育职能部门进行了专访。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课的设置,如课时安排、教师周授课节数、机房配置,信息技术课得到资助情况及学校受关注程度等。
通过走访与调查,本人对信息技术的教材编排、教师的教学活动及学校的管理等问题产生了诸多的困惑,进而由困惑成因,写下了以下的文字内容,以供同行的参考,并希望提出宝贵意见。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材现状分析:
内蒙古满洲里市有十所初级中学,其中信息技术课教材是辽宁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实验本),由内蒙古自治区电化教育馆组编。本人所在的初级中学有四个年段,分别是:六年级部(六年级学生所用教材是小学版教材)、七年级部、八年级部和九年级部。发出问卷800份,共回收问卷720份,问卷回收率90%。在调查的问卷中,85.6%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课程单调,内容重复无新意;93%的教师认为教材编写太过重复。83.5%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没有与当今社会的信息发展水平相衔接,还有79%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教学方法太老套。归类各种情况,具体内容总结如下:
1、教材编排不合理,缺乏知识连贯性
现在我们教育系统的一些“专家”们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安排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重复出现:即把三个阶段的学生都看成是一个“零起点”,还美其名曰:“为了照顾各地信息技术教育平衡,做到教育公平……”。本人认为社会发展到今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这些做法完全违背教育规律,更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例如我市所用教材栏目有:“学习目标”、“看一看”、“练技能”、“动脑筋”、“小知识”。这些目标的编写本人无可厚非,但是内容重复。请看:六年级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为网络之旅,第二部分为powerpoint学习;七年级教材的第一单元为信息和信息技术,第二单元是学习计算机,第三单元学习windowxp操作系统,第四单元是电子报刊(word);八年级教材的第一单元为探索网络世界,第二单元用excel统计分析数据,第三单元是用frongtpage制作网页。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我校的71.9%的学生家中有电脑,65.1%能上网!按照以上编写的教材怎能让学生学得进去;按这样上课怎能让学生听得进去?这样的教育又怎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格式范文。由于教材的严重重复,教师在制定和执行课程教学计划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如果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教学内容只能完成一半,而学生也是一知半解;如果不按照教材的章节教学,又被认为是没有完成教材?有人主张学生喜欢学什么就讲什么,但学生兴趣不一,知识程度不一,又该如何讲呢?
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基本没有列入考试范围的科目,谁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对于这门课具体怎样上,大家都不会很重视。他们关注的是“前途”,而不是“素质”,在他们看来,前途与素质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这些情况表明多数教师进行教学时的困惑;也造成教师课时的增加,使部分教师在上课时面临着无耐和困扰;而学校的投入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加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也更是无所适从。
2、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死板
在调查中发现,有73.6%的学生认为教师应该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83.5%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时应该给学生近十分钟的“自由发挥期”。这样,操作技能好的学生在上信息课时就有了动力,他们更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知识的涉猎面也更广。
而我们现有的教学过程不少教师仍以自己“权威”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信息技术教育按照学习其他学科的老办法去讲、去学、去考,照本宣科,以一种完成课时任务的姿态去应付这门课。显然这种教学模式是不适合信息技术发展的。至于上机实践,对他们来说,挑战性就更大了,有时根本无法应对。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上机课变成了无任务的打字课、上网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放任自流的游戏课、聊天课。教师的任务就是开机房,实践课中往往见不到教案,也没有明确的教学任务,有的地方学生整个学期上机就是练打字,还有的地方小学学打字,初中也是学打字,到了高中还是在打字,好像只有打字才算实践,好像计算机的作用只是能打字一样。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秘书长杜子德认为,“计算机不是一种普通的工具,而是一种智力工具,中学的计算机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驾驭计算机帮助人类完成智力任务,而不只是类似打字的机械任务”。
3、教学设计不良:
笔者在与信息技术教师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很少精心去设计一节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是学校领导重视不够:过去在中学开计算机课的时候,很多学校的领导对这门课认识不够,加上自身对计算机接触不多,所以很少去关心,致使一些学校软硬件的配置不能保证教学的需求。现在,虽然把计算机课改为信息技术课,培养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很多学校领导仍然没有真正认识到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和意义,对课时安排关注较少,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定位也很模糊,所以导致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中身兼数职,不受人重视,把大多数时间耗在教学以外的杂事上,而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投入的精力相对较少。二是教师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有的教师的专业技能不高:有的没有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本人在调查中发现,90.5%的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受重视程度不够,这个掌握不仅包括这门学科还包括担任这门学科的教师。而另外近10%在学校受重视程度高的教师,也是在其它岗位上有突出表现。
二、解困途径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本人提出如下的的解决策略:
(一)、教材安排合理化
我市初级中学所用教材确实有不合理之处,通过本人在基础年级任教多年的经验来看,六年级的第一部分内容“网络之旅”与七年级第一单元“信息和信息技术”和八年级的第一单元内容“探索网络世界”完全重复,六年级的第一部分内容、七年级的第一单元内容完全可以与第二单元“学习计算机” 、八年级的第一单元的内容合“四”为一。六年级学生因为刚上中学,所以我们建议还是以基础为主,在七、八年级上增加一些软件的学习,而九年级的教材则更是没有可利用之处,因为九年级面临中考,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就形同虚设。
本人在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自行编制了一套教材,具体安排如下:六年级教材第一部分为键盘的熟悉与打字练习,第二部分为画图软件的学习。七年级教材第一单元认识操作系统,第二单元为探索网络世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第三单元电子报刊(word)的学习。八年级教材,第一单元为powerpoint的学习,第二单元为用excel统计分析数据,第三单元为用frontpage制作网页。另外,原九年级教材中的内容完全可以在六、七、八年级的社团活动中学习。因此,本人还编排了各年级的社团活动教材内容:博客比拼,网页制作, flash技能学习,机器人制作。本人以上的教材编排的想法,自己也在自行实践中。在做的调查问卷中关于校本教材的结构性问题,91.3%的学生反映良好论文格式范文。
(二)、各学科与信息技术课有机整合,提高学习效率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在实践过程中解决其他学科的教学任务,在培养学生熟练使用技术的同时,强化与加深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各学科教师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鼓励学生使用网络收集与学习有关的资料,无论是课前的预习还是课后的作业,都要求学生进行网络化学习。
由于学校网络机房不能满足所有同学的需要,我们要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鼓励学生回家上网,二是每周阅读课时间,允许学生到机房上网查找资料。
例如在数学教学设计中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教学创造生动形象的情境,如,①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可让学生用《几何画板》这个与数学紧密结合的软件,做数学实验,可使数学由抽象变为具体,由静变为动。在动的操作过程中,它给学生的比较和抽象创造了活动的空间和条件,使学生能在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意识、观察能力、问题解决能力。②excel,flash等作出函数的图象研究其性质,演示图形的翻折、平移、旋转,利用动画研究点、直线、几何图形等问题。如果教师和学生有效使用《几何画板》、相关技术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的动机水平,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态度。
再如,在教授地理知识中的“中国地图”时,就完全可以到机房让学生进行拼图游戏。现在网上有很多的中国地图的拼图软件,完全可以直接“拿来”使用。而且教师在讲授本课时教学方法内容特别单调,如果加上学生的自主练习,那么教师省力,学生感兴趣,学习效果也好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何乐而不为呢?
(三)、信息技术课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全面
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等这些教师综合才能的体现,不仅仅是教师自身专业的问题,更应该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体现。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要适应时展潮流,让更多的新的知识充实到我们的头脑中,把我们武装起来。这样,学生信服,教师佩服,校长认服,同时也提高自己在学校的地位,让学校也重视起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立足于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信息素养,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他们走入未来社会作好充分的准备。
总之,无论使用哪一种教学形式,无论怎样整合,都应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出发点,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应用教材,合理安排教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只有这样,就一定能够把这门学科建设好、组织好和管理好。只有这样,信息技术的明天才会更加美好!
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篇六
关键词:初、高中信息技术 衔接 解决策略
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完全中学,根据学校工作安排,经常同时担任初中和高中两个学段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自2008年新疆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后,高中信息技术成为一门学考科目。自那年起,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有了统一的教材,新疆乌鲁木齐市选用的是教科版信息技术教材。也是从那年开始,很多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开始慢慢觉得高中信息技术不好教。一是教材内容太多,涵盖的知识领域太宽泛,要参加学考,必须每个章节都讲到,这样课时不够,且每个章节、每个软件都只能蜻蜓点水,导致高中生上机操作水平不如初中生。二是高中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他们在初中搭建的知识结构不同,他们的层次和基础也各不相同,很难在一堂课让所有学生同时、统一的达到某个教学目标。三是我国现行的初、高信息技术教材考虑到学科自身特点、地域差异和城乡条件,采取了零起点、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由此带来的现象是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材中知识重叠的现象十分突出。但是到了高中,大部分学生对初中所学记忆不深。以我校目前使用的信息技术教材为例,初中我校使用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高中使用教科版。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走进信息世界,文字处理、表格处理;下学期学习photoshop。八年级学习flash和几何画板。高一必修课本第一章信息及信息技术,与七年级有雷同;高一必修第四章文本、表格信息处理,且学考上机操作必考题为word和excel,与七年级又一致;高一必修第五章图像、音频、视频信息处理,与七年级下有内容重复,都学习photoshop。如果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的较好,那么高中教师会比较轻松,很多知识只需要拔高,不需从头讲起,但现状却是,大部分学生如同一张白纸,特别是对表格处理软件excel、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动画制作软件flash,升入高中能记得这些软件如何操作的学生微乎其微。
面对如上问题,不得不使笔者思考,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衔接上出了什么问题,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学思想、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各有侧重地开展有区别的教学,实现初中、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互补性衔接。达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一、分析出现衔接不畅的原因
1、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交流、沟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现在办学形式不断集聚化,趋于初、高中分设,分设后,初高中教师教学联系相对较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太了解,缺乏互相探讨。特别是高中课改后,学考成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师的指挥棒,学考的要求只有高中教师关注,高中的课程标准也只有高中教师会去研读。日常教学中即使是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也是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分开,导致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交流、沟通不够,初中信息技术教师也没有机会了解高中教学现状。
2、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异大
初、高中信息技术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城镇与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村学校教师苦于教学资源的溃泛,无法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导致学生层次、基础参差不齐。以我校为例,每年新高一的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南北疆各地州,一部分来自乌鲁木齐市周边,大部分来自乌鲁木齐市各中学,来自乌鲁木齐市的学生基础略好,因为大部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来自乌鲁木齐市周边和南北疆的学生,以前基本没上过信息技术课,有的学生甚至连电脑都没有碰过,导致学生个体差异较大。这样就会给高中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
3、各校对信息技术课重视程度不同
信息技术在学校作为一门副课,各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各有不同。对于高中要参加学考来说,有的学校信息技术课一周2课时,有的学校一周1课时。对于初中,没有学考和统考要求,学校重视程度更有不同,有七年级、八年级都开课的,但有的学校一周2课时,有的一周1课时,有只有七年级开课的,课时也不同。一般九年级都不开课。这就导致学生在初中建立的知识结构各不相同,为高中的教学带来了极大不便。
4、各校教材不统一
初中信息技术不像高中信息技术,各省各市都使用统一的教材,初中信息技术没有这样的规定,各校现在均由信息技术教师自由选择教材,有选人教版的,有选浙教版的,有选清华版的,有选北师版的。这样必然导致,学生在初中阶段学的知识各不相同,到了高中后,教材又统一了,无论教师怎么调整,都会出现学生重复学习的现象,这样每个章节都会有学生嚼剩馒头、有学生跟不上。
5、各校授课形式、深度、广度、存在差异
不同的学校,教师层次、教师基本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对于初中来说没有考试的压力,每位老师可以对自己学生确定的学习目标就不同,这样导致学生所接受的老师的授课形式、教学深度、教学广度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实施教学时,即使是同一授课内容,也会出现不同的教学目标,那么学生掌握的技能和学到的能力就不同。
二、教学中采取相应的策略
由于教材、硬件条件、课时、学习方式、考试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学生因无法适应高中信息技术的学习而影响高中学习的情绪。如何搞好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衔接问题,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能有所获,使基础好的学生不产生厌学情绪,就成为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为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初、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共同采取的策略
1、教学目标的追求上各有侧重
初中侧重知识的积累、高中侧重问题解决。初中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课程的总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总是习惯于按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结果教学效果和预设的目标相差甚远,《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对此作出了明确要求:“建议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达成的前提下,设计分层次的学习目标,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不同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特点的学生,都能够作出符合自己学习的选择”。为此,我们应该将总体目标进行分解,分年龄段在初中高中阶段逐步达成。让初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形成初步的信息意识,学会选择信息资源,对信息进行简单处理、加工和传送、接收,懂得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而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则要求他们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推理判断能力,理解计算机应用的可能性和局限性,理解计算机等信息工具给人、社会带来的伦理的、社会的、政治的影响。
例如:在“ip地址”章节的教学上,初中阶段应该侧重ip地址的定义、格式和作用上,通过与门牌号的类比,让学生对ip地址的基本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是对于高中生,仅此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可能对ip地址为什么分成五大类、怎样分类、其分类的方法和作用是什么等感兴趣,教师就必须深度发掘教材,让学生对ip地址有更进一步的理性认识,进而可以对局域网的ip地址进行选择和规划,解决有关网络的实际问题。又如:网页制作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有出现,我们可以让初中阶段的学生掌握简单的静态网页制作就可以了,但是对高中学生,我们可以开展动态网站的学习,比如让学生建立一个简单的bbs论坛等。
2、教材内容的认识方式和深度难度上各有侧重
初中侧重感性认识、高中侧重理性理解。知识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形成也不例外,它要经过由实践到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回来指导实践的过程。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零起点”的现状,我们可以推行“多起点”实施的策略,即在不同年龄阶段采用不同方式、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施教方法;根据初高中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已有知识结构特点,确立不同的教学重点;对于难以避免的重叠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改变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并形成梯级层次。
例如:在“信息的获取”这一章节的教学上,初中阶段可以考虑展开有关文字、图片、软件、网页等相关信息的下载,而对于譬如迅雷这样的专用下载工具,只要求学生掌握其使用方法就行。到了高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架设ftp服务器,制作bt种子等操作,引入断点续传、多线程、流媒体的下载、p2p下载原理分析等深层次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提升高中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各有侧重
初中生的年龄阶段决定他们兴趣广泛、活泼好问、喜欢群体活动,为此,可以考虑采用情景设置和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开展教学,通过小组协作分工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以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在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性和闭锁性较强,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同时高中生的思维更加具有预计性,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之前,能事先形成打算、计划、方案以及策略等等。为此,可以考虑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任务、过程、目标全部由学生自主掌握,教师仅仅起到指导、监控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 “设计主题网站”章节时,在初中阶段,我们要手把手先教会学生如何创建站点,然后怎么用表格来定位布局整个网页,如何插入图片和flas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既定的任务设计,应该来说还是走的“先模仿后操作”的路子。但是对于高中生来说这个方法肯定不行,他们已经又很强的自我意识了,你要强迫他们按照你的意图一步步完成网页制作那是非常困难了,我们不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说不准有些同学做的网站比老师做的还要漂亮呢,何乐而不为呢?
4、在教学评价方面各有侧重
教学评价具有鉴别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教学评价是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评测是检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手段。初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教”与“学”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技术常识的全面评价。同时,根据初高中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建议初中阶段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的情况,而高中阶段重点考察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价值主体的建构,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图片处理”章节进行考核评价时,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主要考察操作的主要方法和过程,或者给出一张作品,让学生指出用到了photoshop的哪一些技术,可以用简答题或填空题来实现考察和评价。而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从互联网上搜索素材,自主创作一幅图片广告,除了完成相关的技术操作要领之外,还要对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评价。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采取的策略
1、适时开展学情调查
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对初中,高中信息技术课内容之间的衔接有所了解外,还要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情况,在学习前具有什么样的水平,具备怎样的能力,所以要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情况。
可以在必修模块开始前使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的起点水平情况,如:针对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情况做的《新课程高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起点水平调查》,重点了解学生的起始情况。
另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①调查法:在学习每个内容(章节)前,为了解学生对该内容已经掌握的程度,可以就该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题目不要多,三到四题即可,了解学生对(www.chayi5.com)该项内容的掌握情况,为了便于课的设计,这样的调查可以于前一节课的最后1分钟进行,以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统计学生的情况以及针对学生的起点设计信息技术课。
②测验法:必要的话,在学习某个内容前,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测验(笔试或上机操作),了解学生的起点水平及所存在差异的程度;
③访谈法:对于个别学生,用访谈法了解他们是如何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他们偏爱采用哪一种学习方法;
④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的表现,了解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比如:文字录入速度的快慢,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做练习的速度等。
2、对学生进行分层
通过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学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程度参差不齐,存在差异性,多起点,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分层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检测手段或调查,确定学生的层次,
a层次:这部分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较差,对信息技术课学习没有兴趣,学习速度较慢,在学习中经常需要别人的指导和帮助。
b层次:普通层,这一层次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一般,课堂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c层次:计算机操作基础好,学习速度较快,能较快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课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能够担当“小助手”“小老师”的角色。
在组成学习小组时,可以a、b、c层次的学生进行搭配,以利于课堂学习的开展。
3、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时,可以设置多级教学目标,如:
①同一样的内容,在教学目标上提出不同要求,或者根据学生兴趣特点设计不同的目标倾向。
②同是制作一个作品,评价等级相应的在技能要求、技能掌握以及态度方面做出不同等级的要求。
③特别突出的学生,经过测试合乎条件后,允许他自定计划,但必须接受教师检查和监督,达不到相应要求时,需要其重新提交学习成果,如果再达不到要求则重新回头补课。
4、合理调整和整合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课在选择教学内容上,在保证课程标准基本要求能实现的基础上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的软件工具。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一方面,教师应该针对差别设计不同的学习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应该针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提出不同难度水平的学习任务。
5、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在教学的各方面,无论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还是心灵的交流,都应兼顾到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展开和发展的基本程序,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都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应该提倡多样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在课堂上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学;二是如何指导学生学、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三是让学生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涉及到新技术领域的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从学科特点来看,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教与学都是一个挑战,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又要具有浓厚的兴趣和积极探索的钻研精神。否则的话,就无法达到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和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目的。但同时必须看到,这门学科在学生的不同学段特别是初、高中阶段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思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从本课程和本阶段学生的特点和现实背景出发,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与引导,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积极钻研的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七年级信息技术课件》,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