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荡课件通用6篇-ag凯发k8国际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芦花荡课件》,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芦花荡课件 篇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讲模式;留白艺术
一、问题的提出
新一轮改革推进了十几个冬夏,新课改理念深入人心,课改模式的探讨也层出不穷,各种教学模式更是令人应接不暇。徐州市率先提出了“学讲模式”,“学讲计划”的推进,为一线教师的课改指明了方向,彻底翻转了语文教学,以“学进去、讲出来”为主要特点,以培养学生会学、乐学为宗旨,凸显课改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为终极目标。
根据对“学讲计划”的学习和实践探讨,要真正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不得,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应注重“留白”艺术。文章重点论述“留白”与“学讲”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二、阅读前“留白”,引导自主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之重要性可窥一斑。预习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把课文从头至尾读一遍,应巧妙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学有所依”。以《芦花荡》为例,课前预习可以设计为:
第一,上网查询《芦花荡》发生的背景和作者的概况,上课时交流。
第二,到课文中找出新的字词,并借助于字典等工具书体会其用法和含义。
第三,预习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的体裁是 ;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 ;小说的三要素是 。理清小说的情节。
这些预习任务,有字词的注音和理解,有课文的感知,有借助于工具书自主完成,有网络资料的查询和参考,预习任务明确,方法指导到位,“留白”的方法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堂导学“留白”,促其“讲出来”
1.预习检查“留白”
预习是重要的环节,对课前预习的检查更是学生交流预习体会和感悟的关键环节,走出检查生字、词的理解和背诵的单一做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或小组交流或组际间交流或全班交流预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并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和分析,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这个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给予重点指导和点拨。
2.阅读时“留白”
(1)情境导入。教师用多媒体播放经典战争片《新儿女英雄传》《小兵张嘎》等精彩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交流课前上网查询的结果: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为学生“讲出来”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2)问题导读,启发思维。教师提出问题:小说写了两件事,哪两件事?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阅读课文,交流和讨论。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头一天夜里,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第二天上午,凭水上的功夫杀敌复仇。
(3)再读课文,概括课文。在学生把握了课文重点写了两件事之后,让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文,用精简的语言概括故事,并讲出来。这个任务的给出,“留白”是不可少的,给学生时间和机会,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为学生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4)人物形象分析,培养创新能力。小说三要素的重点是人物形象,因此,人物形象的分析无疑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传统的人物形象分析是教师代劳,以抄一抄、背一背应付考试为目的,学生的创新学习的培养被搁置起来。新课改要求学生成为学会学习、发现知识、发展能力的主角。为此,对于这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老头子)和次要人物(大菱和二菱)的描写,让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讨论。此时,教师进一步的设疑启智更有必要,如老头子的性格过于自信和自尊,同时也爱憎分明,智勇双全等,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些性格特征等,要引导学生通过用课文中的原句、原段来体会。
(5)环境描写分析,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小说的环境描写也是重要部分之一,对于这篇文章的环境描写,应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合作探究。如教师提出问题:本文写的是残酷的战争年代里的人和事,为什么我们读了不感到悲伤和凄凉,也没有感到压抑和深沉,而是感到优美,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呢?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对白洋淀的美丽风光的描绘。请再读课文,体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感知人美、景美、故事更美的内涵。
四、课外“留白”,注重课堂的延伸
对于课外作业的布置,简单的再读课文,完成练习,会使教学虎头蛇尾。此时的“留白”体现出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和独特的教学个性。如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的课外作业:假如你是大菱和二菱,你目睹了老头子大战敌寇的场面,你会有什么想法?文章中有许多精彩的句子,有环境描写的,有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述的……把你认为最精彩的部分摘抄下来,并分析精彩之处。此外,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阅读能力,可以布置学生阅读《芦花荡》的姊妹篇《荷花淀》,比较两篇小说的异同。
综上所述,《芦花荡》的教学,从课前预习,到课堂导读,到课外作业的布置,教师设计层层问题和任务活动,处处给学生“留白”,以“学进去”“讲出来”为主要形式,“学讲”和“留白”成为高效课堂的双翼,使阅读教学飞得更高、迈向更远。
参考文献:
芦花荡课件 篇二
塞外的公路两侧风光秀丽,左边是黄河古道,右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漆黑的公路就像一根钢钎,笔直尖锐地刺向蓝天。黄河水长年累月地滋养,让河套平原的庄稼长势茂盛,满目葱笼。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欣赏河流美景随笔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欣赏河流美景随笔一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早晨,一辆蓝黑色的别克商务车缓缓驶出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区以后,沿着黄河古道一侧宽敞笔直的公路,朝着宁夏银川方向,一路疾驰。
两天前,我在结束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际华5303服装有限公司考察调研后,顺路来到巴彦淖尔市际华森普利毛皮服装有限公司调研指导工作。两家企业过去都是武警总部管理的军需工厂,主要承担武警部队服装和毛皮服装生产任务。本世纪初,在军队武警部队保障性企业移交过程中,由武警总部连同南京5302工厂一道,直接移交给集团管理。企业移交后,由于采取规范化的财务核算办法,普遍陷入亏损。通过锲而不舍地开拓市场、提升研发、加强管理,特别是结合企业改制,对内蒙古的总厂、分厂实施分兵突围,三家企业相继扭亏为盈,生产经营呈现出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景象。在内蒙古的考察调研结束后,我打算乘坐小车走西线经银川乘飞机回北京。
参加工作以后,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省会城市我差不多都去过,唯独没有去过银川,经银川转乘坐飞机回北京,就成为我此行的当然选择。
塞外的公路两侧风光秀丽,左边是黄河古道,右边是一望无际的农田,漆黑的公路就像一根钢钎,笔直尖锐地刺向蓝天。黄河水长年累月地滋养,让河套平原的庄稼长势茂盛,满目葱笼。
离开交通拥堵、车辆稠密的北京,行驶在呼和浩特至银川的省际交通干道上,车辆稀少,道路畅通,行车的感觉妙不可言。上午十点左右,汽车顺利驶入银川市平罗县境内,坐在前排的公司总经理金贵平转过身告诉我:“董事长,宁夏有个沙湖,非常漂亮,就在附近,要不要进去看看?!”
“有多漂亮?”我问。
坐在我身边的公司董事长陈海荣董事长说:“宁夏沙湖,是镶嵌在西北荒漠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融江南水色与大漠风光为一体,一万亩湖水碧波荡漾,三万亩沙海金浪起伏,湖水金沙相互依偎,相映成趣,既有南方水乡的秀丽美景,又有西北荒漠的粗旷大气,美轮美奂,值得一看!”
我没有来过银川,更没有去过沙湖,有如此漂亮的风景名胜,自然不能错过。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去!”
小车向前开出十多公里后向右拐了一个大弯,十多分钟就到了宁夏沙湖风景区。停好车,我们排队买票,依次进入了沙湖风景区的大门。
站在湖边,放眼望去,我被眼前广袤无垠的湖面和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惊呆了!好大的一片湖啊,碧水蓝天,一望无垠,湖面上长满青翠碧绿、郁郁葱葱的芦苇,一大坨,一大坨,一大丛,一大丛。这正是宁夏沙湖不同于内地其他芦苇荡的特别之处。其他地区的芦苇荡散着长,密密匝匝,密不透风,宁夏沙湖的芦苇荡却是一大丛一大丛、一大坨一大坨地长,疏密得当,纵横交错。特别是沙湖里的芦苇长势茂盛,杆粗叶翠,让人耳目一新。谁能想到,在祖国的西北大漠当中,竟然有如此广袤的湖面和郁郁葱葱的芦苇,令人惊叹不已!
特别是,贴着湖面的一截芦苇杆泛着一种淡淡的白,白白的芦苇杆上面是密密匝匝、郁郁葱葱的芦苇叶,好像金色的沙滩上长满了翠绿色的植被,又好像是给金色的沙滩铺上了一层青翠碧绿、令人怦然心动的草坪,白绿相间,巧妙搭配,让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更让人惊叹的是,一艘接一艘的小船从码头上开出去以后,就在这一大丛一大丛、一大坨一大坨的芦苇荡中穿来荡去,近处的水鸟并没有受到惊扰,一只只若无其事、悠闲自得地在湖面上、芦苇荡间游弋,一群贴着水面飞翔的水鸟,发出一声声“咕嘎!”“咕嘎!”的鸣叫,让宁夏沙湖充满诗情画意,让人心醉神迷。
轮到我们乘坐的小船开船了。小船缓缓地离开码头,驶进了郁郁葱葱的芦苇荡,穿行在纵横交错、疏密得当的芦苇荡间。我坐在旅游船的一侧,情不自禁地用手去触摸湖水,湖水清澈见底,非常清凉。偶然间,我又伸出手,摸一把身边密不透风、异常青翠的芦苇叶,芦苇叶茂盛坚硬,一不小心,就会在我裸露的胳膊上划出一道道轻轻的印痕。
一阵清风迎面吹来,芦苇叶哗啦啦作响,顿感神清气爽。参加工作以后,我天南海北地跑过不少地方,也看过许多湖泊,但像宁夏沙湖这样盛长芦苇,而且是一大坨一大坨、一大丛一大丛地生长,特别是能够乘上小船,在纵横交错、疏密得当的芦苇荡中间游来荡去,破天荒还是头一次,让人大开眼界,神清气爽。
在宁夏沙湖,湖水是芦苇的依托,芦苇是沙湖的灵魂,有了青翠碧绿的芦苇,沙湖就有了生机,有了活力,风姿绰约,魅力四射;有了碧波荡漾的湖水,芦苇就显得郁郁葱葱,神采飞扬,二者互为衬托,相得益彰,让整个宁夏沙湖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特别是,游客们到了沙湖,能够坐上旅游船,自由自在地在芦苇荡中游览,更是沙湖风景区独树一帜的景观和灵魂所在。
当年农建师的官兵们进驻沙湖以后,为了给湖中的小鱼提供充足的食物,开始在湖水中种植芦苇,大漠中的湖水从此有了多思的气质,一丛丛、一坨坨的芦苇有了多情韵味。夏天来了,一场透雨过后,湖水顿时丰盈起来,水旺苇绿,满目青翠,犹如清水洗过的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清冽润喉,香气四溢,这就是宁夏沙湖夏天特有的味道。
显而易见,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之上,如果没有了芦苇的风韵,上万亩沙湖就缺少了灵魂,波光粼粼的湖水就少了风韵,大漠里的沙湖就少了许多诗情画意。
后来,沙湖因为有了芦苇,鱼越来越多,鱼多了,又引来了大量的候鸟来这里栖息繁衍。慢慢的,在沙湖形成了一条有机生物链,导致湖水的面积不断扩大,芦苇愈加茂盛,鱼儿越来越多,水鸟越来越密集。一年四季中,春夏两季,是沙湖芦苇最为茂密丰盛的季节,青翠碧绿,郁郁葱葱,与碧波荡漾的湖水相映相衬,让整个沙湖充满生机与活力。
到了秋天,芦花盛开,芦苇荡里就像覆盖了一层白白的雪花,一阵清风吹来,鹅毛般的苇絮飘飘荡荡,晃晃悠悠,宁夏沙湖就到了“白露为霜”季节。到了冬天,天寒地冻,湖面结冰,芦苇荡里无法行船,也让冬日里的沙湖多了一份宁静。
看来,这次宁夏沙湖之旅,不枉此行!
旅游小船缓缓驶出了芦苇荡,进入广袤无垠、碧波荡漾的湖面,驾驶员渐渐地加快了行驶速度,旅游小船在开阔广袤的湖面上兜了两个大大的圈,然后驶向沙海一侧的码头,缓缓停靠在了大漠岸边。我们依次下船,湖岸上一片金黄色的沙海中,一组组形象生动、形态逼真的沙雕作品闯入我们的眼帘。
“哇!好漂亮的沙雕!”身边一位漂亮小姐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
我们快步走向沙雕区,据说这里刚刚举办过银川国际沙雕艺术节。
沙雕是一种沙漠雕刻艺术,艺术家们通常是就地取沙,在采取特殊工艺加工以后,雕琢成各种各样的大型艺术雕塑造型,供前来宁夏沙湖旅游的游客们观赏。
沙雕艺术起源于美国,20世纪初,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和加利福尼亚州海岸,曾经举行过各种沙雕比赛,艺术家们从中学习和提高了沙雕的技巧和经验,并把它发展成为巨型雕塑艺术。特别是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沙雕艺术已经成为一项融雕塑、绘画、建筑、旅游为一体的边缘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品位和艺术魅力风靡全球。
大型沙雕的艺术魅力,在于以自然沙和水为原料,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塑造出美轮美奂的视觉奇观,具有鲜明的大地艺术魅力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眼前的这一组组大型组合沙雕,各自突出一个主题,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趣味性和观赏性。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组大型沙雕:一组是汉武帝的大型雕塑,汉武帝的塑像高高耸立,目光炯炯,下面是万里长城,长城上站立着一排排身穿盔甲的士兵守卫着长城,再往下,是汉武帝时期的诸如霍去病、卫青等一排排能征善战的文武官员。毋容置疑,这是一组中国沙雕艺术工作者的艺术作品。
另一组是美人鱼大型沙雕,美人鱼的上半身是人,金发碧眼、长发飘飘的美女,五官清秀,乳房丰满,活生生的一个靚丽美女形象。下半身是鱼身鱼尾,美人鱼端坐在一条大鲸鱼的背上,四周全是各种各样、形态逼真的鱼虾鳖蟹,就像众星拱月一样围绕在美人鱼的周围。很明显,这是一副国际沙雕艺术工作者的作品。
还有一组叫“楼兰古城”的大型沙雕,巨大的古城墙里耸立着充满欧洲风情的古建筑,带有浓浓的异国情调,高高耸立的城墙上镌刻着“楼兰古城”四个大字。这三组沙雕的占地面积最大,最突出,最引人注目。周围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型沙雕艺术作品,主题突出,造型精巧,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
我曾经观摩过许多美术展,唯独没有欣赏过沙雕艺术。没有想到,艺术精湛、别具一格的沙雕艺术作品,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同样能够打动人心,震撼人心。令人耳目一新,叹为观止。
离开沙雕艺术群,金贵平总经理提出去沙漠里开一开沙漠汽车,体验体验在西北荒漠里的行车乐趣。这种沙漠汽车,车身高,轮距宽,轮胎又宽又厚,在沙漠里开起来,称得上是畅通无阻,别有一番情趣。
欣赏河流美景随笔二
古老而清澈的白水河,在贵州高原上奔腾不息,静静流淌,随着地形地貌变化,不断地变换自己的形态,一旦遇到合适的地质条件,便把自己最优美动人的一面,以瀑布形态呈现给了人类和大自然。
当白水河流经一个叫做“黄果树”的地方时,在纵坡裂点和悬崖峭壁的作用下,形成大气磅礴的黄果树瀑布,给人以美轮美奂、震撼心灵的视觉享受。
黄果树瀑布以其水势浩大、气势磅礴而享誉国内外,是我国的第一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著名大瀑布之一。
我先后三次去过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第一次,是我在总后生产管理部工作期间,我们一行三人到贵阳3535、3537工厂调研考察,工作之余,工厂领导陪同我们去观看黄果树瀑布。一进入风景区,就被黄果树瀑布大气磅礴、飞流直下的气势惊呆了,宽大的瀑面,强烈的落差,滔滔的水流,从高耸矗立的断崖峭壁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惊天动地,直落山谷。我禁不住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不明白大自然究竟用一种什么魔力,在贵州安顺这样一个穷乡僻壤,打造出如此绚丽多彩的秀美画面,令人惊心动魄,叹为观止。
那一次,我们在黄果树瀑布景区看得非常仔细,不仅站在对面山上的“望瀑亭”,远距离地观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大气磅礴,只见银白色的瀑布犹如一群脱缰的野马,飞流直下,重重地跌入谷底的犀牛潭,生生溅起十几米高的浪花,构成一幅超凡脱俗的美妙画面。紧接着,我们下到山底靠近犀牛潭的地方,近距离的观赏了黄果树瀑布坠落九天时的万丈豪情,绚丽多姿。最后,又沿着山涧小路,爬上了拦腰横穿瀑布而过、长达130多米宽的水帘洞,站在水帘洞的洞窗旁,眼瞅着滔滔激流从天而降,飞流直下,从眼前直跌谷底,聆听瀑布坠入潭底时发出震耳欲聋、响彻山谷、惊天动地的声音。
那一次,黄果树瀑布留给我的印象,大气磅礴,刻骨铭心。
第二次,是我去空军贵阳5708工厂调研,利用星期天,空军装备部工厂管理部沈家荣副部长和我又一次观赏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次到黄果树瀑布,正好赶上了枯水期,黄果树瀑布的水流比较小,气势上稍差了一些,但依然好看,我们耐着性子,一起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转了一圈。
第三次,是我去贵阳参加际华3537制鞋有限公司挂牌仪式。那两年,我突然对摄影有了兴趣,听说黄果树风景区组织三角梅花卉展,挂牌仪式结束后,就直奔黄果树风景区的花卉展。这次三角梅花卉展的规模很大,展出的品种很多,琳琅满目,多姿多彩,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由于三角梅花卉展就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大门外面举办,而且门票通用,走着走着,我们几个人不由自主地又走进了黄果树瀑布景区的大门,打算借机会拍摄几张黄果树瀑布的照片。站在通往黄果树瀑布的那一段阶梯式道路上,远远望去,黄果树瀑布气势恢宏,风姿绰约。这一次,正值黄果树瀑布的汛期,水量充沛,水势浩大,是我三次观赏黄果树瀑布中最为赏心悦目、惊心动魄的一次。
记忆犹新的是,这一次黄果树瀑布水量足,动静大,瀑布飞流直下激起的水雾,在天空中纷纷扬扬、飘飘洒洒,雾气冲天,就连景区大门口通往黄果树瀑布的一段青石台阶上,都被水雾淋得湿漉漉的,游客走在上面,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变得小心翼翼。我们下到山底,选择最佳位置,想照几张黄果树瀑布的全景,无奈空气中的水气太大,不一会儿照相机镜头上就淋满了厚厚的一层水雾,非常遗憾,拍摄的照片都不理想。
三次去黄果树瀑布风景区,时间不同,感受各异,但是有一点感受却是相同的,就是黄果树瀑布的瀑面很宽,落差很大,“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厚重,给人一种气势宏大、气吞山河的视觉享受。
记得第三次去黄果树瀑布,我被眼前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壮丽美景给震撼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到如此绚丽多姿、美丽壮观的瀑布。它虽然没有黄河壶口瀑布那样的粗野,那样咆哮,那样混浊,但是它比黄河壶口瀑布更端庄,更大气,更清丽,更好看。如果说黄河壶口瀑布呈现的是一种桀骜不驯男子汉豪情,黄果树瀑布则蕴含着一种婉约大气的大家闺秀气质,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风韵。
与众不同,风格迥异,就是旷世大美,就是竞争实力。一个旅游风景区如此,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黄果树瀑布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打邦河流域的白水河段,河水一开始一直是由北向南流淌,在流经黄果树的时候,河床突然出现了一个纵坡裂点和悬崖峭壁,滔滔河水陡然跌下,形成了美丽壮观的黄果树瀑布。
据有关资料介绍,黄果树瀑布的瀑宽101米,高77.8米,瀑布飞泻直下犀牛潭,水流依次经过三道滩、马蹄滩、猪龙潭、油鱼井和冒水塘,然后挥洒自如,扬长而去,形成了黄果树瀑布景区曲折弥离、曲径通幽的秀美景色。据说,黄果树瀑布是徐霞客在游历贵州的高山大川时发现的。徐霞客在他的《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在我所见到过的瀑布中,“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从那时起,黄果树瀑布开始为世人所熟悉,渐渐闻名天下。
据有关资料记载,黄果树瀑布上游的河水流量,枯水期只有几个流量/每小时,河水仍然分成4支,铺展在整个岩壁上,不失其“阔而大”的气势;到了汛期,水量可达1000个流量/每小时,滔滔河水奔腾而下,溅起的水珠可以飞洒到100多米高的黄果树街道上,站在两三里之外,都能听到黄果树瀑布“轰隆!轰隆!”翻江倒海般的轰鸣声。不可思议的是,在黄果树瀑布后面,有一个长达130多米、拦腰横穿瀑布而过的水帘洞,水帘洞由六个洞窗、五个洞厅、三股洞泉和六个通道所组成,每天吸引着大量游客来从山底攀爬到这里,近距离观赏黄果树瀑布不同凡响的宏大气势,聆听瀑布从天而降时发出的“哗哗啦啦!”“轰轰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响彻山谷。据说游客站在瀑布后面的水帘洞观赏瀑布从天而降,这在世界十大瀑布奇观中绝无仅有,仅此一例。
在黄果树瀑布的前面,有一很深的箱形岩溶峡谷,左为悬崖峭壁,古木森森;右为钙华坡、石笋山,芳草繁花,争奇斗艳;中有犀牛潭、马蹄滩等,清澈见底的河水在滩下形成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河水滔滔,汹涌澎湃,一路远去。在整个风景区,以瀑布为核心,周围山水巧妙搭配,相得益彰,美轮美奂,令人看后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在自然界、人世间,大凡是美好的风景,留给人们的感受自然是美好的。黄果树瀑布这一天下奇观,留给国内外游客的印象,更是赏心悦目,刻骨铭心。
欣赏河流美景随笔三
黄河壶口瀑布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母亲河---黄河上唯一的黄色大瀑布,也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以壶口瀑布为中心的风景区,集黄土高原、黄河峡谷、古塬村寨为一体,充分展现了我国陕北地区黄河流域粗狂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文化积淀。
本世纪初,我在国务院派驻国家电力公司监事会工作过三年时间。有一年,监事会工作人员去陕西省电力公司履行检查,中间去了一趟中国革命摇篮延安。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毛主席工作和战斗过的地方。到了延安,接受红色教育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利用双休日,延安供电局安排我们参观了党中央、毛主席在延安时期的工作、生活旧址,去了一趟黄河壶口瀑布。
那是一个天空晴朗、阳光明媚的上午。吃过早饭,我们集体乘坐一辆面包车,沿着延安通往黄河壶口瀑布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一路疾行,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黄河壶口瀑布所在的大峡谷。不远处,一个高大耸立的石头进入我们的视野,石头上刻着“黄河壶口瀑布”六个红色大字,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区。停好车,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一段碎石子路,来到了距离黄河壶口瀑布不远的地方。
黄河壶口瀑布的地理位置独特,它位于陕西省和山西省交界处的一条大峡谷之中,瀑布东岸归属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管辖,距离吉县县城45公里,瀑布西岸归属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管辖,距离宜川县城49公里。非常有意思的是,黄河壶口瀑布两侧的两个乡镇,都是以“壶口”命名。
当时正值黄河汛期,河水猛涨,走进壶口瀑布风景区,一阵阵“轰隆!轰隆!”的轰鸣声,高高低低的从不远处传来,震耳欲聋,响彻山谷,让我们近距离地感受到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波澜壮阔。站在观望台上仔细欣赏,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挟持着滔滔泥沙,以大气磅礴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势不可挡的姿态,瞬间冲下百丈悬崖,掀起腾空巨浪,排山倒海,震天撼地,把黄河这一中华民族母亲河的大气磅礴、势不可挡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
年轻漂亮的导游小姐,操着一口陕北话给我们介绍:黄河壶口瀑布之所以气势磅礴,震撼人心,原因在于壶口瀑布地处陕晋大峡谷的中央,滔滔黄河被两岸高山挟持,束缚在一条狭窄的高山峡谷当中,特别是黄河流到壶口这个地方,600多米宽的滚滚洪流,骤然间被收窄为30多米,从石崖断壁上倾泻而下,骤然跌入30余米宽的石槽当中,哪一种汹涌澎湃,哪一种势不可挡,犹如一壶被大火烧沸了的开水,在沸腾,在挣扎,这时候的黄河,犹如脱缰的野马,波涛汹涌,排山倒海,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惊天动地。
壶口瀑布是国内甚至世界上唯一的一条黄色瀑布,也是国内唯一的一条潜伏式、移动式瀑布,随着一年四季季节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期,不同的水流会演绎出梦幻般的变化。特别是在黄河汛期,600米宽的滚滚洪流,到这里陡然收窄成30米宽的水柱,形成一个马蹄形的瀑布,径直砸向30米深的石槽当中,声似雷鸣,惊天动地,站在数公里之外都可以听到“轰隆!轰隆!”的轰鸣声。站在近处观赏,只见滔滔洪水,浊浪排空,水浪飞溅,雾气弥漫,大有“天下黄河一壶收”的磅礴气势。
导游提出调换一下观赏位置,从不同角度去欣赏黄河壶口瀑布的不同景观。我们一起来到黄河壶口瀑布的侧面,滔滔黄河夹裹着黄腾腾的泥沙,从壶口两岸跌宕而下,落差高达40米,千尺横崖,悬水奔流,风雨迷离,惊天动地,此情此景,十分壮观。导游告诉我们:站在这里看到的叫“天河悬流”,是黄河壶口瀑布的八大景观之一。
随后,我们又跟随导游,一起来到靠近马蹄窝的地方,近距离地观赏黄河在这里突然收窄,奔腾而下的壮丽情景,只见滔滔洪水,倾注一壶,万钧之力在瞬间激起惊天响雷,“轰隆!轰隆!”的怒吼声震耳欲聋,响彻山谷。导游告诉我们:站在这里,不仅可以看景,还可以听声,如果把这一景观称之为黄河在“怒吼”、“咆哮”,名至实归。所以站在这里,看到的是 “黄河惊雷”,也是黄河壶口瀑布的八大景观之一。
导游继续介绍:请大家不要动,仔细看壶口瀑布上面升腾的雾气,大家看看像什么?飞瀑直下,激起团团水雾,如同壶底生出的黄色烟尘,当地老百姓把它比喻为 “收来一壶水,放出半天云”。所以,这里是黄河壶口瀑布的另外一景“壶底生烟”,大家仔细看看像不像?
年轻漂亮的导游小姐口才不错,讲起话来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大家非常认同导游的说法,一个个频频点头,表示同意。
导游随后又把我们带回到壶口瀑布左侧的石岸上,我发现这里分布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石窝。导游介绍说:大家看到的石窝,是黄河水长期冲击石岸、盘旋打磨河床的结果,所以石窝多呈圆形,相传这是当年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马蹄踪,故称“石臼仙踪”。其实这些石窝并非人工雕凿,是滔滔黄河经过数千年的反复冲刷,盘旋磨蚀而成。你们看,每个石坑从坑沿到坑壁都非常光滑,每个石窝里都有一个圆形的石头,这就是所谓的 “石窝宝镜”,也是壶口瀑布风景区的八大景观之一。
导游还告诉我们,在黄河壶口瀑布周围,还有许多景观,例如彩虹飞渡,冰暴银川等,需要在不同季节、不同气象条件下前来观赏,欢迎大家在春天和冬季来这里,进一步领略黄河壶口瀑布美轮美奂的风景。
站在壶口瀑布的岸边,远翘浊黄色的滔滔水浪冲天而起,在天空升腾出久久不散的雾气,还有黄河两岸被滔滔浊浪雕琢出的沟壑、石板,重重叠叠,神秘莫测,似乎在向游客们讲述着一个世纪久远、不为人知的故事,从而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中外游客趋之若鹜,慕名而去,一睹黄河壶口瀑布的绝妙风采。
面对汹涌澎湃、奔腾不息的黄河壶口瀑布,让我情不自禁地对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顿生发自内心的感慨与崇敬。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诗人光未然、音乐家冼星海,正是被黄河壶口瀑布气势恢宏、大气磅礴的壮丽情景所打动、所感染,一气呵成谱写出了大气磅礴、铿锵有力、鼓舞人心的《黄河大合唱》,激励着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积极奔赴抗日战争前线,无私无畏,英勇杀敌,最终打败了气焰嚣张、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
芦花荡课件 篇三
影片《芦笙恋歌》是新中国“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之一。本文以叙事模式为切入点,对电影《芦笙恋歌》进行解读。电影叙事,就是艺术的故事、想象的故事、虚构的故事,是一套基于社会共同习俗惯例所建构起来的独特的语言符号系统,是一种现代社会化的叙事。[1]《芦笙恋歌》的叙事模式包括政治叙事、民族叙事、歌舞叙事、情感叙事及民俗叙事等。
一、政治叙事:民族政策的有效渗透
《芦笙恋歌》是“十七年”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中的一部集政治性、经济性、文化艺术性为一体的经典作品。作品将新时期党的民族意识和政治观念进行电影化的艺术处理,将故事情节与清匪、民族合作、经济建设、忠贞爱情等多重主题策略融为一体,既阐释了国家在民族地区的方针政策,又呈现给各族观众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芦笙恋歌》坚持政治叙事的主线,将剧情发生的起因处理为国民党残余势力对拉祜族同胞的欺压盘剥激起拉祜同胞的奋起反击,巧妙地将国家意志转化为内在的叙事策略和抒情原则。主人翁扎妥是在反抗国民党匪军队伍中惟一幸存的一位,但他被国民党匪军追赶到深山老林中逐渐变成了“野人”。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及地质工作者来到拉祜地区,由扎七大爹作向导在深山老林中寻找矿石,途中遇到了苦苦寻找扎妥的娜娃并最终找到了知道矿苗的老林“野人”扎妥,扎妥与娜娃重逢,各民族共庆胜利。影片主要以倒叙的方式,由扎七大爹讲述拉祜族与国民党匪军斗争的血泪史,情节的起伏跌宕,命运的悲欢离合,时时紧扣反抗阶级压迫的社会观念。可以说,《芦笙恋歌》把电影在将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转换成叙事情节和主题策略方面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影片教育和启迪各少数民族人民认识到在民族差异和文化差异的更深层次上,是阶级的差异。[2]
二、民族叙事:民族认同的成功构筑
电影《芦笙恋歌》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动人的爱情表达获得观众青睐的同时,也成功宣传了当时的民族政策,在构筑民族认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影片富于视觉审美的民族服饰和歌舞乐器成为少数民族界定自我身份的重要标志。影片中拉祜族姑娘黑色的民族服装上缀满的银铃和银泡、头上的包头、斜挎的布袋、银质耳环和手镯、背挎象脚鼓,携手跳着芦笙舞;拉祜男子的黑色服装、头上的头巾、拉祜大背袋、银柄花木鞘腰刀,左耳上的银耳环,吹奏着葫芦笙,这些无不彰显着拉祜族的民族特色。影片还借助歌舞、仪式、语言、服饰、景观构筑起一个指认性的身份场景。当拉祜族穿着民族节日盛装,男吹葫芦笙,女敲象脚鼓,在极具边缘空间色彩的密林边欢跳芦笙舞,给拉祜族同胞营造一个自我指认的明确景观,产生强烈的族群归属感和认同感,他族观众也可借助这些族群文化符号来指认异域空间和物象。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并未满足于追求民族身份认同,而是将其升华为阶级认同。作为国家政权代表的解放军,必须构建在民族认同基础上新的阶级认同,才能突破拉祜族原有的自我和他者的界限。影片中以男主人翁扎妥为首的拉祜男子为了反抗国民党老黄狗的阶级压迫,被迫与村寨的老人、妇女和孩子分离,深入老林与国民党匪军激战。最终扎妥一行几乎全部牺牲,幸存下来的扎妥在老林中成了“野人”。后来解放军帮助拉祜族打败了国民党匪军,阿七大爹领着地质工作组寻矿石,并偶遇寻找扎妥的娜娃。找到扎妥后,大家共庆胜利。重生的拉祜族成为投入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人民大众的成员,这时以血缘和文化维系的族群认同因为战乱分离和阶级压迫而被象征性地悬置,最终被各民族间的阶级认同而替代。
三、歌舞叙事:民族艺术的充分展示
无论是生活中的物态符号、具象符号还是影视中的艺术符号、意象符号,都会把观众与民族历史、现实社会联系起来。郑君里在《中国电影史略》中指出,“本土电影的生长契机存在于电影的思维性的形象(艺术性)与民族文化之间不可分的关系。”[3]
《芦笙恋歌》将拉祜族芦笙舞、风景绮丽的边地风光与民族乐曲结合起来拓展故事情节,并同主体社会价值的文本政治形成一种张力。影片中脍炙人口的插曲《婚誓》是一首唱响大江南北的拉祜族男女对唱民歌,它的歌词大多来自拉祜族语言的自然比喻,反映了拉祜族的民族个性、审美追求和艺术情趣。这首歌曲在影片中起到了其他文化元素不可代替的作用,并最终点题《芦笙恋歌》。《婚誓》在影片中共出现几次,扎妥与娜娃定亲后,他们依偎在瀑布旁的岩石上,扎妥吹着芦笙,娜娃和扎妥对唱起《婚誓》;在蓝天下和风中,荡着秋千对唱《婚誓》;在山茶花丛中继续对唱《婚誓》。扎妥成为“野人”后,在月圆之夜,想起心爱的娜娃,他又吹起了当年定情时的《婚誓》。最后当阿七大爹及娜娃一行确认“野人”就是扎妥而“野人”不肯相信他们时,情急中娜娃拿起芦笙吹起他们定情时的《婚誓》,就是动情的爱情咏唱和久违的唯美旋律,让扎妥产生了情感认同并实现自我角色的回归。终于,这对患难与共、历经苦难的恋人得以团聚。影片中除了反复咏唱的插曲《婚誓》,娜娃在月圆之夜漫步林间还唱了一些思念扎妥的凄婉情歌。这些民歌既突出了影片的民族特色,又渲染了娜娃思念的悲苦情怀。
总之,影片通过打歌场上的歌舞狂欢、月影下的悠悠芦笙、山涧瀑布边的绵绵情歌,荡秋千时的深情对唱,为这对恩爱的拉祜男女营造了唯美的自然人文景观,画面自然而清新,构成民族文化与地方特色的视听语言。
四、情感叙事:人性审美的巧妙升华
情感叙事贯穿《芦笙恋歌》整个故事情节发展的始终,其中突出的有扎妥与娜娃之间的爱情、拉祜同胞及解放军工作组对国民党匪军的憎恨、扎妥与小黑熊之间的友情等。爱情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影片以拉祜族男女自然纯朴的情爱为切入点来讴歌人性的美好。打歌场上的抢包头游戏拉开了男女主角美好爱情的序幕。月光下,树林中,两人真情相拥;瀑布边,山坡上,两人幸福约会。但是,国民党匪军打破了村寨祥和宁静的生活,也拆散了这对幸福的恋人。娜娃机智勇敢地摆脱国民党匪兵排长屡次纠缠和利诱,独自一人穿梭于老林寻找扎妥,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令观众刻骨铭心。“野人”扎妥得知娜娃等乡亲可能遇害时,这位敢打虎豹、不畏匪军的铮铮汉子意欲殉情,可谓侠胆柔情。当年由扎妥亲手刻有娜娃头像的芦笙成为娜娃一行确认“野人”扎妥真实身份的标志性物件,而当年定情时的《婚誓》又为这对苦难的有情人得以团聚埋下伏笔。期间,国民党匪军的欺压扰民、干扰勘察矿苗的解放军工作队,企图破坏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影片最后以阿七大爹一行找到知道矿苗地点的扎妥这一极具大团圆喜剧色彩的精彩收尾,巧妙地升华了新中国各民族齐心协力、共同推动经济建设的深厚情感。除此之外,“野人”扎妥与小黑熊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涌动着温情。敢打金钱豹的扎妥在意欲殉情之际,是弱小的小黑熊给了他生活下去的勇气。小黑熊被解放军带走后,“野人”不顾一切舍身营救。人熊情深这一环节既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又突出了拉祜族是猎虎民族的主题。影片通过多种情感的穿插描述,再现了生活的美好与真实,也充盈和净化了观众的内心。
五、民俗叙事:民族物象的完美渲染
芦花荡课件 篇四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
人就会仰天而问:
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
是的,只要良善和纯真尚与人心为伴,
人就会欣喜地
用神性来度测自己。
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信奉后者。
神本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上。
是的,人生,语文,充满劳绩但却诗意盎然。让自己、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语文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不正是我们用神性来度测人生的肇始吗?
这是一个梦,一个温馨而浪漫的梦,一个需要用一生的良善和纯真去守望的梦。为了这个梦,我们努力着,我们求索着,我们渴盼着,我们感悟着――
一、诗意的灵魂:价值引领
诗意语文,其核心、其灵魂是“价值”一词。没有高尚价值引领的语文,是庸俗的语文、粗劣的语文,甚至是罪恶的语文。
战国时期,赵文王酷爱剑术,天下剑客都蜂拥至赵国,宫廷里聚集了3000多名剑客。赵文王日夜不停地要他们比试剑术,三年里不知死伤了多少剑客,但赵文王却依然乐此不疲。诸侯见赵文王如此沉迷无道,便密谋诛杀赵文王。赵国太子知道消息后焦虑不安,急忙找庄子前去劝阻赵文王。庄子见了赵文王。
庄子说:“大王,我有三柄不同用途的剑: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庶人之剑。”
赵文王问:“何为天子之剑?”
庄子说:“天子之剑,用燕国做剑锋、齐国做剑棱、晋国做剑刃、周和宋国做剑环、韩国做剑把。此剑一出,向上可以劈开浮云,向下可以斩断地根,天下无人不服、无人不敬。故名天子之剑。”
赵文王问:“何为诸侯之剑?”
庄子说:“诸侯之剑,用聪明勇敢的人做剑锋、清廉的人做剑棱、勤奋的人做剑刃、忠诚的人做剑环、豪杰的人做剑把。此剑一出,如雷霆威震四方,四境宾服。故名诸侯之剑。”
赵文王问:“那何为庶人之剑呢?”
庄子说:“庶人之剑,满头乱发,言语粗俗,见钱眼开,见利忘义,两眼张着像死鱼一样。此剑一出,上砍国君首级,下刺百姓胸膛。大王喜欢的是庶人之剑,真是太可惜了!”
庄子所谈的,正是一个价值问题。都说“价值转乾坤”,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价值上出了问题,或是异化、湮没了教学内涵的“人文价值”,或是淡化、剥离了语文所固有的“本体价值”,那么,我们就会陷入“马跑得越快、车夫的驾驶技术越高、带的盘缠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的悲哀。因此,诗意语文,首先应该追寻的是一种高尚的价值。在语文的价值取向上,我们老师决不能放弃引领的责任。
上《去年的树》,在整体感知的时候,老师启发学生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有的说“我体会到要珍惜朋友之间的友情”;有的说“我体会到了鸟儿的真诚”;有的说“我体会到了树木的伟大,他为了人们能点燃油灯,宁可牺牲自己”;有的说“我体会到了那些乱砍滥伐的人真可恶,他们不但破坏了自然环境,也破坏了树木与鸟儿的友情”……显然,对文本价值的感悟,有的是深刻的,有的是肤浅的;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这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却都是正常的,毕竟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思维品质、文化背景不一样。但不正常的是老师的教学,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上述表达统统予以肯定和褒奖,完全放弃了作为一个老师应尽的价值引领的责任。
导致如此放弃的原因很多,有的是自己本身对文本价值、课堂价值、教育价值的把握发生偏离和扭曲;有的是对价值虽然心里有谱但却引领乏术;有的是害怕引领不当反而落个牵得过多的罪名;有的是将多元感悟误解为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有的担心否定了学生的理解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语文课的价值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根本问题。在对待根本问题上,我们不能有丝毫含糊、丝毫犹豫、丝毫摇摆、丝毫误解。《去年的树》,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一诺千金、矢志不渝的诚信;《三顾茅庐》,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惜才、爱才、求才、重才,得人才则得天下的真理;《狐狸和乌鸦》,决不能将乌鸦的形象异化为一个受害者、一个知错就改的聪明者;《飞夺泸定桥》,除了对“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红军先烈表示崇敬和赞美之外,我们有必要用“北上抗日”伪战略为那些使红军遭受巨大损失的人洗刷千古罪名吗?这一切,说到底,不就是一个价值引领的问题吗?诗意语文,怎能让价值引领缺席?
二、诗意的血脉:文化传承
诗意语文,应该用全人类的文化神韵去滋养学生的心田,引领他们登堂入室,领略人类文化大厦的恢弘气势和美丽姿态,充分享受徜徉于人类文化之中的无穷乐趣。
意语文,更应该让我们的学生走进积淀着五千年民族精魂的中华文化,让他们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仰慕、去沉醉……语文是民族文化的根,可以这样说,我们的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无不深深地烙着民族文化的印记,无不流淌着民族精神的热血。诗意语文,就是要让这种传承了数千年历史的民族优秀文化得以继续传承、继续发扬。对语文所承载的民族文化,我们应生出一种敬重、一种亲近、一种珍爱、一种惊叹。
有人上王安石的《泊船瓜州》,先让学生改诗,对“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进行改动,结果学生改出了各不相同的60多个字;改出来的字,老师还让学生向王安石挑战,跟“绿”字一争高低。争来争去,争出了一个“艳”字超过了大诗人。借着这股东风,老师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挑起学生进一步质疑王安石的诗句。于是,有人质疑,难道长江的北岸就没有春风和春天了吗?有人质疑,王安石已经到了瓜州,为什么不去近在咫尺的家乡看看?有人质疑,王安石要明月照着他回家,是不是太危险了?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的创新和求异,我们固然无可非议。但问题在于,我们究竟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究竟应该让学生在这首诗的学习中汲取一些怎样的东西?
我们且来看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由江宁知府被任命为副宰相,进行变法。变法对巩固朝廷统治、增加国家税收起了积极作用,但也触犯了大地主的利益,遭到许多朝臣的反对。宋神宗熙宁七年,王安石被罢相,回江宁任知府。第二年春天,宋神宗又把王安石召回京城当宰相。到第三年,王安石再次辞去宰相职位,回江宁府去了。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二月,也就是王安石第二次拜相的时候。当时,作者由江宁奉诏进京,坐船沿长江南下,泊船瓜州,再由瓜州沿运河北上,赴汴京任职。
《泊船瓜州》是千古佳作,其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又是千古绝句。众所周知,“绿”字是王安石经过精心筛选的。作者先后用过“到”“过”“入”“满”等字,最终却锁定“绿”字。那么,“绿”字妙在哪里呢?
一妙在“形象”。着一“绿”字,原本看不见的春风就有了鲜明的视觉形象。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这样一派春光:春风拂煦,百草丛生,千里江岸,满目新绿。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诗思也深沉得多了。
二妙在“意味”。“绿”字给人以一种独特的语感,夏d尊先生说过:在语感锐敏的人心中,见到“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焕然的造化之功、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情味。“绿”是什么?是生机、是活力、是希望、是憧憬。诗人心中是否有这样的情味呢?答案是肯定的。“又绿”是否还有别的寓意呢?变法的背景、浮沉的仕途,作者心中怎能不对此发出深深的感慨?
三妙在“理趣”。“绿”是谁带来的?当然是“春风”。“春风”一词,在中国古典美学中,又颇多理趣。它让人想起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让人想起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让人想起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既是写实的,又是象征的。象征什么?皇恩浩荡。春风驱散寒流,那是政治上的寒流;春风带来温暖,那是变法图强的温暖。这种心情,用“绿”字表达,最微妙,最含蓄。
这样一个绝妙的“绿”字,岂是学生的那个“艳”字可以相提并论的?岂是这样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可以了事的?
再说“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质疑王安石不去看家乡、实在太危险,简直让人莫名其妙。这样一质疑,诗的美感和意境就荡然无存了。我们且来体味一下此句的神韵:
诗人泊船瓜州,回望钟山许久,不觉红日西沉、皓月东升。隔岸的景物已经消融在朦胧的月色之中,而对钟山的依恋却愈加深厚。变法图强、匡扶社稷是诗人的政治理想;退居林下、寄情山水是诗人的生活理想。仕途艰险、如履薄冰、前程迷茫、世事难料,不由得不让诗人生出“归去来兮”的心愿。“明月”在这里同样既是实写,更是一种意象。“明月”寄托思乡之情。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等等,无不是诗人思乡怀人的一种寄托。
语文课的浮躁、肤浅、庸俗,大多与缺乏文化积淀、文化底蕴有关。诗意语文,必是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气息的精神家园。我们的课程改革,只有融入到这条博大精深、浩浩荡荡的文化长河中才会有真正的生命活力。
三、诗意的旋律:精神诉求
诗意语文,是尊重学生的精神诉求、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精神诉求的语文。就文本而言,它是作者的一种精神诉求。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对内心,作者有着太多的梦想、太多的思索、太多的困惑、太多的感慨、太多的痛苦、太多的喜悦……凡此种种,积蓄日久,必有一吐而后快的冲动,于是诉诸笔端,化为文字。就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言,本质上也是一种精神诉求。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在让学生分享作者有关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勾起学生原有的关于人生、自然、社会、内心的种种经验。这勾起的种种经验,足以让学生a生一吐而后快的冲动。这正是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精神诉求。
上《捞铁牛》一课,在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以后,老师针对铁牛的“笨重”,补充了这样一段资料:铁牛始造于唐开元年间,作浮桥的地锚之用。 1989年,人们从黄河古道中挖出了四只大铁牛,一只只膘肥体壮、威风凛凛。牛身下铸有小铁山,入地丈余。牛前另有一铁柱,可系铁链。每头牛的体积在3立方米以上,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相当于9000多个体重为 100斤的人。
没想到老师的资料一补充,引起了学生的广泛疑问:既然铁牛这么重,它怎么会被洪水冲走的呢?疑问,真实而强烈的问题意识,恰恰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一种精神诉求。满足这种精神诉求,无疑有利于学生精神生命的茁壮成长。老师当即调整预设的教学流程,组织小组讨论后开始了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
有的说,从插图可以看出,铁牛的造型不但大而且还挺圆,洪水一来,铁牛自然容易滚动。
有的说,铁牛在岸上,岸上到河里有一定的坡度,洪水一冲,岸会滑坡,铁牛极有可能滑到河里。
有的说,铁牛是拴浮桥用的,发洪水时,水猛冲浮桥,浮桥拉动铁牛,就可能将它拉下水去。
有的说,洪水淹没了浮桥和铁牛,滚滚泥沙就会使铁牛慢慢地滑向河里。
……
这次学生精神诉求的满足,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表达思考、表达困惑、表达创意的愿望和冲动。于是,在全课教学行将结束的时候,又有学生提出了“怀丙的方法需要改进”的见解。应该看到,学生的精神诉求中,蕴含着极大的生命潜能和创新活力。老师的明智之举,在于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这种精神诉求,真正将课堂中的话语权毫无保留地还给学生。对于改进怀丙的捞法,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闪烁着真知灼见的建议:
如:将泥沙换成人。开始时,人都站在船里。铁牛拴住后,再弄些小船,人全到小船上去。这样,既避免了把泥沙弄到黄河里,又捞起了铁牛。
又如:将泥沙换成水,因为水不仅有浮力,还有重力。先将黄河水舀到船里,等到拴住铁牛后,再将水抽到黄河里。这样,既方便又不污染黄河。
还如:可以用沙,但不必向黄河里铲沙。只需增加两只船就可以了。先把装满泥沙的船划到铁牛沉没处,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两只船靠上去,将沙铲到空船里;接着用这两只装满沙的船(差异网☆www.chayi5.com)再去捞另外的铁牛。如此循环,就能将全部铁牛捞上来。
假如没有学生的精神诉求,假如学生的精神诉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我们怎么可能分享到如此绝妙的创意和创意背后的种种自豪与愉悦?
总之,消解课堂上的话语霸权,消解课堂上的话语中心,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话语者,满足每个学生来自心灵深处的精神诉求,这是诗意语文应有的追求。
四、诗意的光华:生命唤醒
诗意语文,应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闪耀生命光华的语文。学生的精神生命,是一个由无明到觉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老师不断地唤醒。
拿《爷爷的芦笛》一课来说,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教师不断唤醒学生精神生命的过程:
1.唤醒鲜明的视像。
师:爷爷的芦笛是什么样的,你们读懂了吗?
生1:我读了课文知道芦笛是什么样的了。“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吹奏起来,曲调是那样婉转悠扬,还带着一股股浓浓的海水味。”芦笛是用芦苇的叶子做的,吹出来的曲调婉转悠扬,很动听。
生2:课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是写芦笛的。“爷爷折下一片苇叶,做了一支芦笛。清脆的笛音传得很远,招引来好些海鸟,在大海边飞来飞去。”读到这里,我知道了芦笛和我们平时见过的竹笛完全不同,它的材料很普通,做法也很简单,但是声音却很清脆。
生3:我还从课文的插图中看到了芦笛的样子,爷爷吹的就是一支用苇叶做成的芦笛。可惜,图中我们只能看到它的样子,却听不到它的声音。
2.唤醒真切的感触。
师:关于芦笛的样子,看来大家已经比较清楚了。但老师想说,爷爷的这支芦笛你们真的读懂了吗?老师想请大家再读读描写芦笛的这两段话,然后请你们谈谈从中都感受到了些什么。(学生自由朗读)
生1:从这两段话中我体会到了芦笛的曲调婉转悠扬,连许多海鸟都被动听的笛声吸引来了。
生2:我感到爷爷的心灵手巧。一张普普通通的苇叶,经爷爷三折两卷,就成了一支芦笛。我想要是换了别人,就不一定能做成。
生3:我感受到爷爷是长期生活在海边的,他和海边的一切都有着感情。他很喜欢吹芦笛,而且吹奏芦笛的技巧很高超。
3.唤醒优美的想象。
师:是的,芦笛是和爷爷紧紧地连在一起的。海水、海鸟、芦苇、芦笛,还有爷爷,一幅多美的画卷呀。老师想请一位同学美美地读读这两段话,同学们边听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指名配乐朗读)
生1:我仿佛看到爷爷站在海边,遥望着大海,深情地吹奏起芦笛,笛声婉转悠扬,唤来了许多海鸟,笛声和海鸟的鸣叫声汇成了一曲美妙的音乐。
生2:我仿佛看到了爷爷轻轻地折下一片苇叶,三折两卷就做成了一支精巧的芦笛。爷爷把芦笛放在唇边,轻轻地吐了一口气,那悠扬而清脆的笛音便传了出来。
生3:我仿佛看到在一个恬静的夜晚,爷爷带着强强来到海边做芦笛。仿佛听到婉转悠扬的笛声在大海上回荡。礁石上的海鸟越聚越多,它们大概都是被笛声吸引过来的,听得如痴如醉。
生4:爷爷的笛声清脆悦耳、美妙绝伦,真可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瞧,就连天上的星星也在眨着眼睛侧耳倾听呢。
4.唤醒飘逸的情怀。
师:多美的情景呀。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走进这优美的画面――(音乐响起,学生齐读这两段课文。)同学们,此时此刻,假如你就置身在大海边,也跟着爷爷学会了吹奏芦笛,那么,你想吹一首怎样的曲子呢?
生1:我想吹一曲《大海啊,故乡》。因为这首曲子最能表_我对大海的喜爱之情。
生2:我想吹一曲《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因为这首曲子和课文的景象十分相近。
生3:我认为站在海边,看着眼前蔚蓝的大海、翱翔的海鸟、飘荡的芦苇,想吹什么曲子并不重要,可以自由自在地任意发挥。想吹什么都行,芦笛无腔信口吹。
5.唤醒深藏的意味。
师:那么,课文读到这里,你觉得爷爷的芦笛是一支怎样的芦笛呢?
生1:爷爷的芦笛是一支美妙的芦笛。
生2:爷爷的芦笛是一支神奇的芦笛。
生3:爷爷的芦笛是一支迷人的芦笛。
生4:爷爷的芦笛是一支幸福的芦笛。
生5:爷爷的芦笛是一支让人终身难忘的芦笛。
生6:爷爷的芦笛是一支有着生命活力的芦笛。
每一次唤醒,都使学生的精神生命流光溢彩;每一次唤醒,都使学生的精神生命走向精彩。是的,我们应当牢记,语文是人的主观感受的表达,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语文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引领学生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积淀,这种文化,最终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生命。因此,诗意语文的挥洒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五、诗意的情怀:感性复活
诗意语文,不是知识的堆砌体,因为它不用概念和命题说话。诗意语文用形象作词、用感情谱曲。诗意语文看上去是一幅幅多姿多彩、形象鲜明的画,读出来是一首首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歌。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精神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大多是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这一时期的学生,是在大量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参与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语文的。说白了,他们是在读书中学会阅读的,是在习作中学会作文的,是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听说的。单靠传授大量抽象的语文知识,是决计培养不出良好的语文素养的。
在语文课上,词语教学是最容易滑向纯理性分析的泥坑的。但一位老在上《黄河的主人》一课时,在复活词语的感性内涵方面,却做了有益的探索。
初读课文后,老师通过课件呈现6个新词:
羊皮筏子 艄公 竹篙
波浪滔滔 惊涛骇浪 如履平地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对新词的理解,接着组织全班交流,并在交流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拨和引领,以广化、深化、敏化、美化学生对词的语感:
对“艄公”一词,老师先让学生说说艄公指的是怎样的人,接着让学生想象一下艄公的模样,最后通过课件呈现艄公的特写镜头。
对“如履平地”一词,老师先让学生说说“履”是什么意思,然后相机解释“如履平地”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读读课文中带有该词的句子,让学生说说“如履平地”在课文中具体讲的是什么。
对“惊涛骇浪”一词,老师先让学生逐字说说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个词的意思。接着,老师问:由“惊涛骇浪”这个词,你们还想到了哪些相似的词语,学生中有说“波浪滔滔”的,有说“浊浪排空”的,有说“汹涌激流”的。老师接着追问:读着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的想象非常丰富:
有的说:我去过黄河,看到过壶口瀑布,就像书上的那幅彩图一样。黄河滚滚、波浪滔天、奔腾咆哮、震耳欲聋。看到一排排巨浪向岸边扑来,真让人害怕。
有的说:读着这些词语,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诗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巨浪一个接着一个向前翻滚,浑浊的黄河水打着巨大的漩涡,好像要吞下一艘艘小船。
……
对“竹篙”和“羊皮筏子”的理解,老师则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看看黄河上真实的羊皮筏子和竹篙。
掌握了这些词语的感性内涵,老师让学生依据这6个新词,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黄河艄公。
生1:我仿佛看到一脸黝黑的艄公,在波浪滔滔的黄河上,勇敢地用竹篙驾驶着羊皮筏子如履平地。
生2:我仿佛看到一位饱经风霜的艄公,撑着竹篙,驾着羊皮筏子,凭着勇敢、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波浪滔滔的黄河上如履平地。
生3:我仿佛看到一艘羊皮筏子在黄河的汹涌激流中出没着,随时都有可能被惊涛骇浪打翻。但一位勇敢而镇定的艄公,灵活自如地用竹篙操纵着羊皮筏子,如履平地,真让人惊心动魄。
……
复活感性,就是说,感性是学生本有的,老师之功在于激活、唤醒和调取这种本有的感性。复活感性,就是要让学生动用自己的感受、视像、想象、情感、直觉、灵性甚至下意识、潜意识等,去感受词语的气息、去触摸词语的质地、去聆听词语的声音、去掂量词语的分量、去把握词语的脉动和心跳。诗意语文,就是复活学生感性生命的语文,就是让感性和理性趋向融合、求得平衡的语文。
芦花荡课件 篇五
朱天心写作起步极早,在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就读时就因《击壤歌》成名,之后写了很多与青春有关的文字。大学毕业后她专职写作,成为台湾文坛上重要的作家。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二十二岁之前》等。
而说起成名作《击壤歌》,朱天心说:“当时我们想办法逃学四处游荡,遂行自己的小小叛逆……是这样‘大观园’的日子,让我连到毕业离开时仍恋恋不舍,想用笔,记下当时的风日,当时的亲爱友人,当时的每一丝情牵,见证曾有那么一群人是这样活过的。”
本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朱天心的这些青春文字,体味那一段美好的青春岁月。
友情
四人行 文/朱天心
好不容易才捱到高三课间操的时间,我拉了橘儿,千里迢迢地横度沙漠去明德楼找小静。
橘儿、小静、邓和我,不知为什么高一才没开学多久就紧紧密密地黏成一团,连大热天的午睡时,四人也要亲亲热热地挤作一堆。邓爱文学,我和她蛮有得聊。跟橘儿则是天南地北。小静又不然,和她几乎说不上几句,但我们关系总是很好。每天下午第一堂课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传纸条讨论放学后的节目。总是我和橘儿先发难,公园号、杂冰、蜜豆冰、老大昌、城中市场……我和橘儿自然是没问题,小静是随便,邓则一定是不去,然后三人一起劝邓,劝三堂课,小纸条换了又换涂得黑鸦鸦的。最后是浴着夕阳,四人一齐跑在总统府前十线道的大马路上,赶金陵第一炉的热起司。
高二时,小静转成了自然组。知道她分组测验通过时,我只觉得怅然,直担心她会慢慢地跟我们生疏,因为小静人总是闲闲的,跟每一个人都很容易处得好。她在路上碰到一个几年没见的老朋友,就像跟一个第二次见面的人一样,笑笑的,可是又宁人,叫人无从怪罪起她。可是现在我却要怪起自己的多事了,因为我一向相信缘,尤其是朋友的事,更当顺其自然的,然而我竟这样无端地担忧起来了。
其实我和小静,算不上是很能谈心的朋友,两人一起时,我少说话她更少,但我俩默契很好。走过公园,猛地我说:“你看那儿――凤凰树。”然后两人继续默默地走,心中满满的。
一到明德楼,气氛都不一样了。整条走廊没什么人,教室里却都是人,拿着书的,伏在桌上的。我和橘儿又开始不好意思了,每次来找小静,总得打扰好些个人从窗边传话过去,然后再看她蹑手蹑脚地出来。社会组的高二还是高一,自然组的高二却已经像是高三了,一股战云密布的味儿。
我们并排坐在走廊边的小石墙上,多半是橘儿一个人讲,好笑处,一阵惊天动地。三人又赶忙红着脸互相嘘着示意安静,别过头去顾左右而言他,避开窗内一双双朝这儿看的眼睛。
上课的号角响了,我们依然不动。
“放学门口见?”
“嗯。圆环那儿。”
先等小静进教室,然后我和橘儿再慢慢地晃。操场上又卷起了小小的鬼风,沙子弄得人要流眼泪。近午的阳光把我们的影子缩得短短团团的。
(选自朱天心《击壤歌》,题目为编者所加)
【题外话】
朱天心说:为了纪念同学们16个小时待在一起的友情,写了《击壤歌》。这一个段落,就完完全全是诉说着一种青春的友谊。舒缓的笔调,淡淡的心绪,读来备感温暖惬意。同时,也不不由得让我们去怀想,去思考。好的文字,大抵如是。
立志
我爱立志
文/朱天心
我很爱发誓,就如同我从小爱立志。五岁的时候,我坐在妈妈的膝前仰头跟她郑重地说,我长大了要当个农夫,为的是农夫们老在黄昏里悠哉地乘着牛车,嚣张地过马路。可是妈妈说我太懒,要睡到日头晒屁股的女孩是不可以当农夫的。后来我要当旅客,也就是车掌小姐的意思,她们总是穿戴整齐地站在车门口收票撕票,好好玩的。
八岁的时候,我觉得我该去当炮兵,当一个勇敢的军人,因为附近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敢跟我一样玩不拉长须须的大龙炮。小学快毕业时,则是受了许金木的影响,我要到威廉波特去!大些时,就改了,当个新闻记者要好些,像盛竹如、杨楚光,我可以爱跟杨清珑说话就跟他说,除了像傅小波报摔跤外,我还可以报溜冰对抗赛,像傅达仁油嘴滑舌一般地诌。
新闻记者的志向维持得较久,差不多一直到高中,虽然中途曾想过要当上帝,为的是“我要每一个人都永远活在他最喜爱的时光里”,初二时我哭着在日记上这般写下。那时养了十年的老狗阿狼刚死,死在一个凉凉风里的秋天,然而我总不忘记的是一个黄昏,他衬着红霞趴在山上凸起的一块大石头上,鬣毛被晚风轻轻地扬起,他像个王,整个世界都臣服在他的脚下。
初三时看了一场《深宫怨》,我总不忘记史蒂华・葛兰杰那双湛蓝漂亮的眼睛。我幻想我是正当豆蔻年华叫他惊艳的小贝斯,而我立志我将是个伊丽莎白一世,我将和她一样叱咤风云半个世纪,然后一身黑衣站在大风的山冈上,挺挺地,看着臣民们向我欢呼,然而在我脑海的深处,则是我那亲亲爱爱的年轻恋人。
看过《麦克・阿瑟将军传》后,我又决定我得当个将军,在下一场战事中。我不定是要成功的,然而我定是孤独和悲剧的。我将写下美丽忧愁的诗篇,世人也将不了解我,但是我依然要向这个世界说,老兵不死!
现在,我又拿不定主意了。虽然跟卡洛两人发过誓将来要读新闻,可是我刚学会吉他,我想当《劫后英雄传》里云游四方的吟游诗人艾凡赫,我将永远荡在日落的那一边。
骑马是件累人的事,立志也是件累人的事,不过我还是不担心,风起的时候,我自又会有番大志的。
(选自朱天心《击壤歌》,题目为编者所加)
【题外话】
难得少年清梦,农夫、炮兵、将军、记者,这是任谁都有过的幻想和追求,是我们从幼稚到成熟的必经阶段。因为成长,我们开始阅读,我们逐渐思考,我们不断立志,我们也时时变幻。可是,我们终究会长大,终究会成为自己志向的践行者。
【相关链接】
朱天心语录
生活是自己价值选择的结果,只要有事做、有交代就可以,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一个作家对于记忆和时间感兴趣并不奇怪,他们总是想把时间喊停。时间过了就过了,一个人活80岁,客观时间就是80年,可是因为你想得多也看得多的时候,你对时间和记忆的感觉就会不同,对记忆和时间会特别有感触。
大的价值和观念逃散了,像一个家庭,爸爸失业了,可是那一顿饭妈妈还是会做。女性会从现实里得到很大的力量,不管外头的世界如何崩溃,还是做该做的事。这是女性更耐得住的地方。
很多人都想放弃自己的记忆,可是我的记忆不是这个样子。我起码可以说出我在场,说出我的一个记忆。
情趣
芦中人
文/朱天心
那年冬天……那年冬天阿丁是有极多故事的,我唯一定要记下的事却是一桩吃东西的事罢了。是一个秋末的下午,四人在大风里走福和桥到了永和,后来老端要赶回学校上课,四人不甘心走原路回,就走下桥去打算涉水过。福和桥下的芦花高过人,芦花雪白雪白是全台北最好看的,我们在里头慢慢穿梭,那秋光辽远,使人便不管它只管走呀走,全忘了原先要怎的。
后来我读伍子胥的“去楚奔吴”一事,便就屡屡想念起那个下午。却道伍子胥刚过了昭关,又被楚兵追逼至鄂渚边。遥望大江,茫茫荡荡,此时恰有一渔翁,便渡了他。上岸至吴地后,渔翁见他面有饥色,便将舟系于绿杨之下,入村取食去。这伍子胥等着不安起来,想那楚国正四处重金悬拿他,且人心难测,便隐于芦花丛深处。渔翁取麦饭鱼羹回来不见他,便高呼:“芦中人!芦中人!吾非求利者!”子胥方出,饱食一顿后,遂解下腰间的祖传七星宝剑以答渔翁。渔翁却说楚王有令得伍子胥者赐五万石,爵拜上大夫,我不图彼又如何受此,更何况君子是无剑不游的,于是他谢绝了赠剑。子胥问渔翁姓名,以便日后图报。渔翁说我这波浪生涯,虽有姓名,何期而会,但日后有缘再会时,我呼子为芦中人,子呼我为渔丈人,足为志记耳。
这里面的景我都想把它画下来,却是来日大难,口干唇燥,今日相聚,皆当欢喜。
后来我们总算穿出那芦花丛,但见前头亦是大江茫茫荡荡,非如阿丁一路所坚持的“发誓那下头是干得只剩一点点水”。我们不甘心,也曾撩起裤腿涉水,离岸没尺来远那水深已及膝,遂放弃了。后循原路赶回台大,老端还上了一堂课,我们三人在外头等。新生大楼的风最是炎凉无情,便吃茶叶蛋取暖,结果这一吃呀,阿丁吃了八个,材俊七个,我六个,简直一点情调都没有!这是那年秋天里的事。我此刻却满心满心想告诉材俊、阿丁:来日大难,我们再见面时便我呼你为芦中人,你呼我为渔丈人以为记,好不好?
(选自朱天心《二十二岁之前》,题目为编者所加)
芦花荡课件 篇六
《宝葫芦的秘密》这部影片告诉我们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情,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情,只有经过自己努力才能成功。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宝葫芦的秘密观后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心得1我看了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电影里有个叫王葆的小男孩,很爱做梦。一天回家,他做着作业便伏在桌上沉沉地睡去,梦见了……。
王葆推着单车去钓鱼。当他走入一片竹林时,很神奇的,有小鸟为他指路,青蛙把他引到湖边。放下钓竿、水桶,想起数学没有预习,上课又会回答不出问题,同学们又会笑他,不由得对着湖面大喊起来:“我要比他们优秀,最好不要费劲”。话音刚落,王葆居然钓到了一个万能的宝葫芦,从此,王葆便成了宝葫芦的主人。宝葫芦帮了王葆很多忙,特别是很多“倒忙”。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象棋对弈”。王葆边下棋边说:“我要吃掉你的马。”“我要吃掉你的炮。”……躲在树上助阵的宝葫芦听见了,赶紧念起“咒语”,使一颗颗棋子直飞进王葆的嘴里,还纳闷的问:“主人,这东西好吃吗?”王葆边吐着棋子边难受的说:“这棋子不能吃。”这短短的几分钟,我一直都在哈哈大笑。
王葆在玩具店看到许多玩具,十分喜欢。宝葫芦便满足了主人的愿望,将玩具店里的所有玩具都浩浩荡荡地送到王葆家里,王葆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生气地将宝葫芦骂了一顿。王葆的爸爸回家了,送给了王葆一辆山地车,王葆兴奋得手舞足蹈。宝葫芦看在眼里,失落极了。
数学考试了,王葆不想费劲,却想考全班第一,只有找宝葫芦帮忙。宝葫芦使用魔法,将考得最好的苏鸣凤的答案全部转移到王葆的试卷上,可是连同苏鸣凤的名字也一同转移了过去,让王葆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更加出丑了。在这一次“倒忙”之后,王葆狠心地离开了宝葫芦,决心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告别了宝葫芦,依靠自己的勤奋练习,王葆终于在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宝葫芦的秘密》,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只有一点一滴地不懈努力,才能收获最美最甜的果实。正如刘老师所说的“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凡事都需要努力。”
我也想做一个梦,能和宝葫芦坐着飞机在天空翱翔,能坐着飞船游向太空,那是多么畅快的事啊!不过,还是得自己努力哦!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心得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我上幼儿园时就会了的一句话。那天下午,我和弟弟一起在电脑的网上看了《宝葫芦的秘密》这部电影。
影片中,主人公王葆在一次偶然的意外中“钓”到了宝葫芦。于是,宝葫芦“帮助”王葆完成了许多事情,可是每次都违背了王葆的心愿。为此,宝葫芦自己也是心存愧疚,不过,他是真心希望主人能够高兴的。
宝葫芦帮王葆“偷”答案,害的'王葆被刘老师批评;宝葫芦帮王葆钓鱼,结果让同学们不相信这些鱼是王葆自己钓的;王葆和同学比赛下象棋,宝葫芦帮助王葆“吃棋”;王葆很喜欢模型玩具,宝葫芦将所有的玩具都送到了王葆的家里;宝葫芦帮助王葆制作了一个模型,让同学觉得这是王葆买的……等等。宝葫芦给王葆帮倒忙的事情数不胜数。最后,王葆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游泳锦标赛中为学校荣获了冠军。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世界上是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也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所争取的。比如那些伟人,他们成功的背后,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正是因为他们付出的汗水和艰辛要比我们多,所以他们才会如此的伟大,被人们称赞的。
以后,我要好好学习,奋发向上,争取取得一个优异的好成绩!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心得3暑假,我看了一部令我难以忘怀的电影《宝葫芦的秘密》。电影里有个叫王葆的小男孩,很爱做梦。一天回家,他做着作业便伏在桌上沉沉地睡去,梦见了……。
王葆推着单车去钓鱼。当他走入一片竹林时,很神奇的,有小鸟为他指路,青蛙把他引到湖边。放下钓竿、水桶,想起数学没有预习,上课又会回答不出问题,同学们又会笑他,不由得对着湖面大喊起来:“我要比他们优秀,最好不要费劲”。话音刚落,王葆居然钓到了一个万能的宝葫芦,从此,王葆便成了宝葫芦的主人。宝葫芦帮了王葆很多忙,异常是很多“倒忙”。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象棋对弈”。王葆边下棋边说:“我要吃掉你的马。”“我要吃掉你的炮。”……躲在树上助阵的宝葫芦听见了,赶紧念起“咒语”,使一颗颗棋子直飞进王葆的嘴里,还纳闷的问:“主人,这东西好吃吗?”王葆边吐着棋子边难受的说:“这棋子不能吃。”这短短的几分钟,我一向都在哈哈大笑。
王葆在玩具店看到许多玩具,十分喜欢。宝葫芦便满足了主人的愿望,将玩具店里的所有玩具都浩浩荡荡地送到王葆家里,王葆不但没有高兴,反而生气地将宝葫芦骂了一顿。王葆的爸爸回家了,送给了王葆一辆山地车,王葆兴奋得手舞足蹈。宝葫芦看在眼里,失落极了。
数学考试了,王葆不想费劲,却想考全班第一,仅有找宝葫芦帮忙。宝葫芦使用魔法,将考得最好的苏鸣凤的答案全部转移到王葆的试卷上,可是连同苏鸣凤的名字也一同转移了过去,让王葆在教师和同学面前更加出丑了。在这一次“倒忙”之后,王葆狠心地离开了宝葫芦,决心要依靠自我的努力。告别了宝葫芦,依靠自我的勤奋练习,王葆最终在游泳比赛中获得了冠军。
《宝葫芦的秘密》,我明白了: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仅有一点一滴地不懈努力,才能收获最美最甜的果实。正如刘教师所说的“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凡事都需要努力。”
我也想做一个梦,能和宝葫芦坐着飞机在天空翱翔,能坐着飞船游向太空,那是多么畅快的事啊!可是,还是得自我努力哦!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心得4今天,我们全校师生一起去看电影。片名是《宝葫芦的秘密》。它讲的是王葆在湖边钓上来一个宝葫芦,里面装着一个丑陋的暗绿色的,大蚕茧似的邪恶精灵。为了使自己得到更多的营养,身体迅速长成形钻出去,让别人当奴隶,只要王葆脑子里想到的,邪恶精灵都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如偷王葆爸爸的钱,图书馆的书,同学的手机,以及抄别人的考卷。这样王葆脱离了集体,当王葆知道真相后,改正了自己的错误,把所有的东西还了回去,王葆又重新回到了集体当中。
最后,小主人抓住了邪恶精灵的弱点,依靠自己的智慧和爱心打败了邪恶精灵取得了胜利。
当时我感动得都要哭了,同时也受到了教育,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孩子,要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孩子,要做一个善良勇敢的孩子,做一名优秀的,新时代的少先队员。
宝葫芦的秘密观后心得5这部电影非常有趣,也非常搞笑,特别是宝葫芦的那句台词:“宝葫芦,葫芦宝,葫芦浑身都是宝,金鱼鲤鱼黄花鱼,愿望成真真奇妙。”这句话使我非常难忘。
里面有些情节我非常奇怪,比如说:王葆是怎样找到宝葫芦的,中间有一些情节,许多鸟排成一个向那里走的箭头;鱼钩为什么往宝葫芦所在的地方跑,这些我都不知道。
宝葫芦的理解能力差:有一天,王葆在和别的同学下棋,站在王葆边上的同学说:“快,快吃他的马呀!”站在树上的宝葫芦自言自语的说:“原来,主人想吃他的马呀!好,让我来帮你!”说完,就开始施展魔法,把对方的马塞进了王葆的嘴里,王葆的对手还很纳闷,想:我的马怎么不见了,
站在王葆旁边的同学又说:“快,快吃他的兵呀!”宝葫芦又说:“又想吃兵?今天主人的食欲怎么这么好?”说着,就把兵又塞到王葆的嘴里,王葆更难受了,王葆的对手更纳闷了:怎么又一个棋子不见了,明明看到王保没动啊。站在王葆旁边的同学又说:“快,快吃他的车啊!”宝葫芦说:“还吃啊!管他三七二十一,只要是主人的命令我就要服从。”说着就把车塞进王葆的嘴里,王葆更加更加难受了。他跑到墙角边把棋子吐了出来。“噗!”马吐出来了,“噗!”兵吐了出来,“噗!”车也吐了出来。王葆这才缓过劲来。
在一次游泳训练中,王葆让宝葫芦附在他身上让他游得更快,游是游得快了,可是把王葆的肚子上搞了四个印子。王葆进入了市级的游泳锦标赛。
上件事王葆就忍了。这件事王葆是忍无可忍了。有一天,王葆经过玩具店,让宝葫芦记住这些玩具,然后把它搞到家里去,正巧,王葆的爸爸回来了,王葆的爸爸在上楼梯的时候终于把所有的玩具都弄走了。
最终王葆把宝葫芦丢掉了。
游泳比赛开始了,王葆在比赛中获得了金牌。
宝葫芦也意识到自己不够好,要去远方学习。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芦花荡课件》,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