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小学“十三五”学科发展规划——中小学体育篇-ag凯发k8国际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根据常州市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实际和《常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以及
多年来,常州在学校体育工作和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效:引导学校积极转变教育理念;中小学体育投入明显改善;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学校体育工作保障制度得到提升;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活动得到基本保证;阳光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面实施;中小学体质健康状况下滑得到遏制;全社会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意识逐渐增强,初步形成齐抓共管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工作格局。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核心理念。 坚持立德树人,发挥体育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引领学校体育不断改革创新,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提升青少年综合素养,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针对当下制约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取得明显突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以体育锻炼为抓手,引导青少年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普及与提高和谐统一的原则,加快学校体育发展转型,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教育现代化水平目标相适应的学校体育课程体系。 挖掘整合校外体育资源,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认真落实国家对体育课程的要求,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切实保证校园足球、校园篮球等体育项目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积极推进学校体育人才常态培养机制建设;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融合,贯通校内外体育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准;多种渠道宣传、引导、实施促使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使我市青少年的健康素质水平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加强。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地实施体育课程,健康教育课开课率达到100% ,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上午大课间30分钟,没体育课的当天安排一节体育活动课。 同时要做好阴、雨、雪、霾、冻、学校基建过程等特殊情况下学校体育课程的落实。 提高对特殊学校、民族学校和非义务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关注度。 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消减、挤占体育与健康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保证中小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根据学校的师资、传统、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等实际情况制定和实施体育课程、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方案。 高中学校切实做好选项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丰富和开发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尝试推进智能穿戴等先进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同时促进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机融合,增加课程实施的选择性、趣味性、思想性。
多渠道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弥补学校场地设施和师资等不足,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质量提升。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依托“常州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积极开展相关教学和测试指导工作,确保数据上报率100% ,数据准确率90% 以上。 依托学业质量监测中心和体卫艺处,成立“常州市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制定指标体系、研发评估工具、发布评估结果、制定评估要求和方法,根据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由“促进中心”每年对中小学生的体检和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形成年度报告白皮书和有效干预措施。 引导学校设立学生健康档案,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并通过信息手段,家校共建共研,促进学生日常科学锻炼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 1 )转变课程概念。按照《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教育部等 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要求,以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和布点建设为抓手,扩大足球爱好者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高水平素质,探索区域整体推进校园足球普及提高的经验。
( 2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重视校园足球课堂教学,促进足球课程改革与发展。 所有学校均应开设足球课程;部分学校应把足球列为重点教学内容和特色课程,逐步形成一批足球教学的优秀课例。
( 3 )建设专业人才库。联合有关部门,尝试探索建立足球人才引进机制,形成兼职教练员和教师的信息管理机制,试行足球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注册制。 成立“校园足球教学指导中心”,建设校园足球教学资源库,依托专家委员会分类指导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学工作。 构建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培训体系,定期举办“足球教师培训”、“足球教练员培训”、“足球裁判员培训”,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校园足球教师和教练员队伍,不断提高教学和训练水平。
始终贯彻“国际视野、本土行动、特色发展”的指导原则,通过项目研究方式,不断完善“主题化设计、菜单式选择、特色化发展、整体性架构”的阳光体育活动模式,进一步探索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基本思路,创新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式方法。 引导学校“主动参与、校本开发、积极实践、特色发展”。
充分整合和利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有利条件,积极开展项目研究和特色创建,不断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工作的深入开展,逐步形成“一校一品一特色”或“一校多品多特色”。
从坚持育人为本、尊重体育习得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要求出发,通过课程、课堂研究积极推进初中体育课堂的去考试化,促进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特色项目培育的有机衔接,引导学生和教师高度重视平时的体育教学,把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养成良好习惯作为增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手段和载体。
1. 建立基于学校的区域联动、校本培训、主题研究的学科教研机制,以国家有关政策和体育科学理论引领学校体育工作向纵深推进,以典型经验促进我市学校体育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2. 根据《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系统建构常州地区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要求,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统整能力,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着力加快推进研训一体化,扩大体育教师“五级梯队”人数,提升体育教师团队理论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
3. 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围绕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中的具体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建立常州市范围内区域联动发展的有效机制,营造校本教研的良好环境,力争建立一个高水平的体育教育教学研究集体。 坚持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引导教师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学校体育工作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立常州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中心和学校体育质量监测委员会,有针对性地研究和解决学校体育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通过制度创新与有效措施,突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市教育发展需要的中小学体育教师招聘、培养、培训、补充和流动机制。
探索与完善教师荣誉制度,继续组织对优秀体育教师以及星级体育教育组的表彰奖励。 激励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
加强体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引领作用,为骨干教师发展创设研究机制,构建富有区域特色的骨干教师研究团队,力争培养出在体育界甚至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教师、知名教练、知名裁判、知名体育活动专家。
建议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时,专门安排健康知识模块的教学,以提高全体教师对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并掌握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手段和方法。 拓宽培训渠道,鼓励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历进修,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在保证学生合理运动负荷的基础上,增加课程和活动内容的选择性、趣味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学校要合理安排体育课教学内容,平时鼓励学校实施运动项目化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力争使每一名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
加强课程管理,以课程实施水平评价为抓手,做好中小学课程实施的相关指导、规范、管理和检查评估工作。 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与指导,增强教育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