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年终总结如何高效又精彩?这几位校长来支招-ag凯发k8国际
刚做校长时,我没太理会教师写年终总结的事,各部门按老规矩,每年年底催收教师的年终总结,如此相安无事地过了几年
刚做校长时,我没太理会教师写年终总结的事,各部门按老规矩,每年年底催收教师的年终总结,如此相安无事地过了几年。直到有一天,教学部门的领导跟我说:现在有的教师真不像话,把去年的总结改了个标题和时间就当作今年的交上来了。我心里一动,向教学部门和德育部门的负责人布置了一个任务:两天之内把近两年教师交上来的年终总结看一遍,然后在周四的行政会议上汇报看后的感想。
在行政会议上,我还没开口,两个部门的负责人就吐槽起来,这个说“有的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连学校的名字都忘记修改”,那个说“不少教师简直就是应付,说的内容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基本无关”,两个人说了一大通,然后建议,要严肃处理那些写总结不认真的教师。
这时候,我问了大家几个问题:第一,教师交年终总结是上级的硬性要求还是学校的要求,是否需要上交到教育局?第二,如果这次没有要求你们看,两部门会不会组织人员去检查、审阅?第三,教师为什么要写年终总结?对于第一个问题,两位主任都表示,上级没有硬性要求,是学校按照惯例来做的;第二个问题则让两位主任有些尴尬,表示每次收齐教师的总结后,只是分类存放起来,没有认真查看;对第三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希望教师们反思一个学年教学的情况,并思考下一阶段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促进教师的成长。
听完大家的回答,我说出了我的思考:既然教师上交的总结没人看,教师自然不会认真对待;既然教师写总结是应付式的,总结就失去了意义;既然这样的总结没什么意义,那么我们是不是不要再让教师写总结了?话音刚落,两个部门的主任就急了:那可不行,大不了我们每次收了总结专门组织人力去查阅,并进行评比公布,一定要让教师们认真对待。我笑着摇了摇头,说:我的意思不是不用教师总结,只是我们能不能把总结的形式换一下。堆砌文字对一些教师来说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么就改为用ppt展示,学科教师以学科组为单位,班主任以年级为单位,每人8分钟,阐述自己教学或班级工作上的得失与下一阶段的打算。面向同行展示,教师们自然会认真对待,谁也不会再拿去年的ppt来应付了吧?更重要的是,换成这种方式,大家在一起相互分享交流,总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启发。大家听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这个决定公布出去后,教师们欢呼一片。到了年底,学科组的教学分享、年级组的班级管理分享替代了传统的年终总结,也替代了原来的期末培训,因为我们觉得,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分享就是最好的培训。教师们纷纷拿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ppt,讲者认真、动情,听者认真、动容。学科组和年级组还组织教师投票,选出优秀分享人,予以奖励。在新学年的新教师培训时,这些优秀分享人还会把自己的总结向新教师分享。
后来,我们对部门的总结也进行了改革,书面总结还是要写,但增加了用ppt展示的环节。年底,每个部门用ppt阐述本部门一学年的工作情况后,还要接受其他行政部门的质询和建议,年终总结变得更实在,也更有指导意义。
临近学期末,学校要教师写出学期工作总结。许多教师抱怨说,总结来总结去还是那几句话,劳神而无获。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一直倡导学期末写好案例与反思,明确要求班主任写一篇本学期最拿手的教育案例,教师写一篇本学期最成功的教学案例。长期的管理实践证明,学期末让教师写一篇叙述性的教育教学案例,并在文末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失为一种操作方便、实在有用的做法。
班主任是班级教育的组织者,每天与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打交道,学生们的所做、所想正是班主任研究的目标,尤其是对一些行为出现偏差的学生进行科学地纠正,使他们走出弯路,这就是成功的教育方法。如果当事人将这个过程完整、实事求是地呈现出来,无疑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提升,也是一种优秀教育方法的推广和利用。作为学科教师,如果能认真地观察、记录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写出自己的反思或者教学后记,是对实践的探索,也是理论水平的提升。
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与反思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备的技能之一。就大的方面而言,教育教学案例是一种情境回放与呈现,反思则是根据事件回放总结自己教育教学的成功或不足之处,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与依据。就细节而言,教学案例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它叙述的是这个教育教学过程产生、发展的历程,是对教学现象动态性的把握,具有典型性,能给读者带来一定的启示。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写成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用生动的事例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并且进行了精辟的理论分析,使其他教师受益匪浅。
案例与反思不仅是一种珍贵的间接经验,对教师本人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学校一位30多岁的班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十分重视案例的积累,他每天晚上像回放电影一样,把当天班上发生的人和事“放映”一遍,从中过滤出一两件有代表性的事件,把它记录在册,字里行间再现当时的背景、人物、语言、过程、结局以及自己当时处理问题的态度和方法,形成一个个趣味十足的“故事式”教育教学案例。在随后的时间里,他不断思索、分析,甚至做出种种解决问题的假设,一件件地“咀嚼”。坚持多年,这位班主任的教育水平大大提高,深受学生喜爱。
无论是从事班主任工作,还是学科教学工作,只要养成注重观察、仔细记录、认真分析的习惯,就会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对教师的日常管理也是这样,不妨把传统的期末工作总结改为真实可用的案例与反思,这不是总结,却是最好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年终总结不只是对工作的梳理,更重要的是以梳理为鉴。学校组织教师做好年终总结,既是对学校年度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教师成长发展的筑基。基于此逻辑,笔者建议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实践:
构建主线脉络,明确组织框架。对于新创办或人数较少的学校,可以在特定时间给予每位教师上台分享的机会。对于成熟学校,先以年级组或者教研组为单位在组内总结交流,把年级组或教研组的工作按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师德师风、个人成长等类别分类整合,明确年级组和教研组总结框架,再由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或者优秀代表参加校级汇报会并作全校交流。全校年度总结的交流既是整盘工作向心力的建构,又是宝贵的经验互授机会,各组织成员在交流中承担各自职责,寻求经验共享之余,实现个人与学校共发展。
前期精准培训,树立总结标杆。若总结只是梳理工作内容、总结成绩而不反思问题,或只找出问题却未指出提升路径,再或者只总结当下而缺失未来展望,那么这份总结并未穷其意。因此,对于教师总结方向或者总结内容的指导十分需要。学校在组织教师总结工作前,最好对教师进行培训,给予教师方法参考或建议指导。明确总结的内容,既要囊括工作内容盘点、经验总结,还要包含对不足的反思、典型事例的特别呈现。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校发展情况,分别指导年级组、教研组等各条线的总结工作,深挖、提炼各条线工作的教育意义,实现对教育“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要求”的深刻把握。
展望未来,寻求突破创新。年度总结当为鉴,展望未来方可行。要引导教师根据年度总结的经验来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创设未来合理的期待。对于未来,理性的乐观需长存,长期主义的思考、及时的行动需坚持。因此,在进行年终总结时,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实际,综合考虑教师的学科、学段、年龄等情况,通过座谈会或访谈,找出教师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激励教师在总结中将个体成长与学校发展相结合。依据学校提供的支持,找寻努力可达的创新突破点,牵引学校高质量发展,也是学校开展总结工作的意义所在。
在年终岁尾时分发奖状是我校一个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教导处会收集一年来教师区级以上的各类获奖证书,在年终总结会议前交到我手上。年终总结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先让获奖教师一一上台领取获奖证书,然后让教师们在座位上举起奖状,大家一起拍一张全家福,定格一年来收获的喜悦。
奖状证书是学校办学成果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体现。晒奖状,是对学校工作和教师发展的总结和回顾,能够启发校长对学校办学以及教师对个人专业发展的思考,引领新一年工作努力的方向。
首先是引发校长的思考。每当拿到厚厚的一摞奖状,作为校长,我的内心充盈着自豪感,这是一年来教师汗水的结晶,也是学校办学成果的重要体现。如果手上的获奖证书少了,也能引发我的思考。我常常通过这些奖状去洞察学校的教育生态:一是教师之间的差别,从获奖证书上可以清晰看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工作状态,看到教师团队的整体活力;二是领略到学科组的强与弱,从而让优秀学科组总结经验,让其他学科组学有榜样、赶有方向;三是看见与兄弟学校之间的差距,正视自己的不足,争取来年迎头赶上。因此,年终岁尾晒奖状,能够梳理一学年来的教师发展轨迹,充分了解学校现状,明晰优点与不足,为学校新一年的工作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其次是引领教师反思。年终总结会议上集中分发奖状,难免“几家欢喜几家愁”,对获得众多奖项的教师,这是个人工作业绩的彰显,是一笔难得的精神财富。对于获奖少甚至颗粒无收的教师来说,可能是一剂猛药、一个当头棒喝,让这些教师暗暗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激励自己在来年向优秀的同事看齐,获得个人专业上的发展。
此外,除了区级以上竞赛获奖证书之外,我校在年终总结会议上还发放“年度最具成长力教师”证书。通过公开课、教学反思、论文、课题、比赛获奖等10个方面的指标,在年终岁尾时按积分评选“年度最具成长力教师”。该项目按照学科组分模块按比例分配评选名额,学校建立“名师堂”,专设“年度成长力教师”榜单,获选教师就有机会入选“名师堂”、上榜“名师墙”,充分激活了教师队伍。
当然,获奖证书不能说明一切,这也仅是我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举措之一,但它至少可以体现出大家的努力,看得出团队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说话听声,锣鼓听音”,校长在年终岁尾发放获奖证书,表彰“年度最具成长力教师”,这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性引领,吹响了全体教师不断向前的号角。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建校两年的新学校,上至政府,下到百姓,都期待这所学校快速成长,切实满足辖区内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
学校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教师队伍建设。建校之初,教师队伍的状况是:有经验的缺乏新理念、新思想和厚实底蕴,有完整知识结构储备的缺乏学生组织和教学经验。我们在教师中调研、谈话,了解教师的职业愿望,指导教师制定个人职业规划方案,并从学期初学校工作计划、学科共同体研讨方案等开始,按照“以终为始、目标导向、小步快走、不断前进”的思路,引领教师安心教书、静心研究、潜心育人。
“目标导向式”要求总结工作精准靶向、分级分类,通过复盘带来自我效能感,产生更大的动力。
校长做的是学校发展盘点与新学期设想。发展盘点就是每学期总结学校发展中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十件大事。新学期设想则是来年工作的风向标,让教师心中有数——我们的起点在哪里,要往哪里去,怎么去。这样释放出来的信号,虽然不像工作计划那样完备,却容易被教师接受,也为中层开展工作做好了认知贯通与路径铺垫。
副校长及中层就自己分管的工作,面上总结、点上突破,重点谈思想认识、解决问题、突破个人思维定式的事件。两年来,中层每日以pdca循环[一种管理方法,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即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处理)]来处理工作事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期末的复盘,仍然采用pdca的方法,对学期工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形成规范流程或固定制度、典型案例,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总结反思,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
学科共同体组长的分享是“晒成果”,主要从“教师成长工程”完成情况,即从专业阅读、课堂探索、教科研成果等方面梳理共同体内每位教师的成长、获奖情况,以团队成长带动每个人的进步,把个人成长与团队发展融为一体。
教师在组内分享育人故事、教育案例,既创设了宽松的交流氛围,又不至于增添教师负担,特别感人的、有价值的,由教研组推荐至全校教师总结会上进行分享。
“见人、见事、见成长”既是教育关怀的理念,也是教育管理的思路。“见人”即鼓励每位教师成为舞台的主人,让每个人都被看见、被尊重、被鼓舞。“见事”即不空洞说教,不泛泛而谈,以案例分享增强观感,培养教师讲好故事的能力。“见成长”即把对人的培养和发展放在第一位,看见不同岗位、不同年龄、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一年来的进步与成长,让其感受职业获得感,形成正向激励。
在以往的教育评价中,我们总是习惯于让教师在学期末提交一份工作总结。然而,我逐渐认识到,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反映出教师在工作中的一些亮点和问题,却忽视了他们的个性差异和创新实践,也忽略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付出和进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创新性地推出了“一年一言记录表”,鼓励教师从3个维度进行总结:一是一年中自己最引以为傲的事件,二是一年中“我”看到的最令人感动的一件事,三是为自己申请一个创新特色奖项并说明理由。这样的设计旨在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并主动分享成长经验。
“一年一言记录表”的设计,是我们对教育评价多元化的一次深度思考。我们坚信,对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多元的,不仅要包含客观的教学数据评价和领导层的评价,还应该纳入教师的自我评价和同事间的评价。只有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教师的教学工作,才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
在使用“一年一言记录表”的过程中,我们也收到了许多教师的积极反馈。这些表格描绘出教师们成长的轨迹,记录着他们奋斗的历程。初三年级主任同时担负着教务处和年级部的双重责任,他写道:“最欣慰的3件事,一是为全市语文教师开备课讲座,二是参与全市初二语文的期末命题,三是和年组的教师们共同创造‘亮剑团队’。”一位资深的数学教师分享道:“我指导的学生在中法数学交流活动中脱颖而出。当最终的结果揭晓时,学生们欢呼雀跃地奔向我,我也同样为他们感到骄傲。”
在肯定自己的同时,教师们还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初一年级部教师们不约而同地提到该年级部的一位老教师扭伤了腿,克服困难按时上课、义务辅导学生,令所带班级的全体学生为之感动。一位第一次参加省素质能力提升比赛的青年教师写道:“为了我的一节市级课,几位同事认真研讨每一个细节,直至深夜12点仍饿着肚子,依然热情高涨。”一幕幕如同电影,让人心生感慨,教师们在对身边人的欣赏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
在为自己申请创新特色奖项时,有的班主任给自己申请的是“老班妈奖”“守望奖”,有的年轻教师给自己申请的是“金蜜蜂奖”“初生牛犊奖”,还有的教师给自己申请的是“原创博主奖”“曙光奖(最早到校)”“最佳守门员奖(护学岗)”。
“一年一言记录表”让我们看到了教育评价的更多可能性。只有当我们充分尊重和认可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和努力时,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推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行政例会是中小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手段,但也容易形式老套、内容单一、枯燥低效。如何创新和改进,使其开得更加高质、高效,并切实推进学校管理工作?为此,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邀请读者围绕“学校行政例会怎么提高效率”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稿件要求:学校管理视角,切入点要小,每篇来稿只呈现一个现象、思考、经验或建议,不要泛泛而谈,1500字以内,注明职务、联系电话。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主要方式之一。开好家长会,对宣传学校办学思想、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打造家校育人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创新形式,让家长会走出的误区,使之真正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是校长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欢迎广大读者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学校管理视角,切入点要小,每篇来稿只呈现一个现象、思考、经验或建议,不要泛泛而谈,1500字以内,注明职务、联系电线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