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案例(通用8篇)-ag凯发k8国际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8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一
关键词:问题解决式教学法 课堂教学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的应用主要是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体验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过程与快乐,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真知,同时也将促进教师转变课程观念,建立新的教学理念。一般适用于生物课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创新实践、发散思维、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问题解决式教学法通常过程为: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探究验证——得出结论。本文以酸雨或废电池对生物环境的影响为例予以探究。
一、创设意境,课前准备
学生应在课前搜集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危害的图片资料。预习探究实验,小组成员合作,初步拟定本组探究方案。教师应在课前搜集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有关酸雨的知识、成因、危害的图片、资料,有关废电池的资料。设计并制作课件(图片、资料、酸雨形成动画、废电池造成危害的动画、探究提示、问题设置、诗句欣赏、数码相机拍摄的实验前后材料变化情况)。录像片段(国外有关酸雨的情况报道及治理方法)。为探究实验提供的材料用具(不同ph(ph=3、4、5)的模拟酸雨,废电池浸出液,清水,培养皿,标签,喷壶,小麦幼苗,浸泡过的小麦、黄瓜、大豆、菜豆等种子)。
两分钟课前准备时间,多媒体以新闻纪实方式展现一段有关“人类在改变地球面貌”的文字记载,然后呈现“只有一个地球”的警示语,并伴有音响效果。通过视、听的感官刺激,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改变地球面貌已经成为毋庸置疑的事实,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愿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另一方面为本节课的探究主题创造意境。
二、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一)课堂讨论。通过学生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图片、资料,提高了学生主动搜集信息、表达交流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关心爱护生物圈、关注社会的情感。
(二)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四幅画面(浓烟滚滚、江水混浊、喷洒农药、被腐蚀的佛像),学生观察、辨析,达成共识:环境污染有多种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它们已经对生物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利用被腐蚀的佛像放大与原型的比较及佛像拟人化的问题“伤害我的元凶是谁”,创设了质疑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酸雨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通过对我国干电池的产量、消费量、回收率的资料分析及专家测试结果——“一节纽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失去利用价值”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探究废电池对生物影响的浓厚兴趣。
三、制定方案,探究验证
(一)制定探究主题。各小组成员根据本组的探究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并从教师提供的多种供选用的材料用具中,自主选择本组所需的材料用具,同时对本小组感兴趣的探究主题初步制定探究计划,通过教师的探究提示,各组将探究计划补充和完善。探究提示内容如下:你选用的材料用具有哪些?你为什么要这样选取?是否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如果需要,你将怎样设计?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材料和条件(如环境、管理、观察记录等)上有什么要求?本实验是否需要数量统计?如果需要,尝试设计一种你认为简单明了的统计格式,以便记录观察实验的结果。
(二)初步实施探究方案。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初步实施探究方案。教师以多媒体提示课后的管理、记录等工作,以保证探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课上完成实验装置,对所选用的材料进行初步处理后送到本组的“实验基地”。课后小组成员继续分工合作,做好管理观察记录工作。还需做哪些工作才能完成此次探究的全过程呢?
(三)延展课堂教学成果。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一步实施探究计划。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对实验材料进行管理、观察、记录,最终在开放性实验室中合作完成探究过程,并对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撰写探究报告。
四、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各小组组长代表全组同学在全班汇报交流探究报告,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同时展示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实验前、后材料的变化情况图片以及各组的原始实验记录表。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分析导致该结果的原因。其他同学可对各组的探究报告提出质疑,提问或发表自己的观点,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平等的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在每组发言之后,教师及时对该组的探究情况予以客观评价,既要赏识鼓励,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各组发言完毕,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科学探究、分析解决问题、自评互评、合作交流等能力的提高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结实验中出现的在以后的探究实验中应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培养自己坚忍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
问题解决式教学法,可促使教师和学生从无意识的“问题解决”模式教学中,将以往教学中一些随意的、习题化的、基于认识、解释的问题设计成基于认识发现、发展的问题和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课堂教学中的“真问题”,提高问题设置水平,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有效发挥问题的功能。在后续研究和实践中还应依据不同知识载体(元素、概念、有机合成、复习课等)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聚焦课堂寻找“真问题”,设置高水平的问题及问题链,注重同一知识在不同模块的层级发展教学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应用等方面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鲁献蓉。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4.7.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二
【关键词】初中物理 学习技能 课堂教学 培养方法 探究
物理学科是基础性的知识学科,它以锻炼和培养学习对象学习技能和经验为主要任务和目标。教育实践学指出,学生主体在动手实验、用眼观察、用脑思考等实践活动进程中,学习技能以及学习素养能够充分锤炼和提升。新实施的苏科版初中物理教学纲要也明确指出,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品质培树,是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根本宗旨和现实要义,应围绕学习能力品质培养这一核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笔者研析发现,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渲染,还存在着以讲代学、以教替学的现象,初中生学习技能未得到锻炼和提升。鉴于上述感悟,本人现对初中生学习技能在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培养作简要阐述。
一、开展互动探知新知活动,培养初中生互助协作学习技能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割离的独自活动,而是教师与学生二者之间深入探讨、交流、碰撞的集体活动。互助协作是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所必备的交际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新知讲解中,不能将教师的“讲”包含学生的“学”,应该发挥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能动”特性,在以教导学、以教引学的深入互动、深刻交流、深切探讨等双边活动中,合作探知新知、双边学习新知、互动传授新知,让初中生在深入互动的相互交谈、讨论等学习实践中,提高其互助协作学习技能。如在“压强”新知教学环节,教师在设置并展示“滑雪者穿着滑雪橇走在雪地上没有陷下去,而穿着普通鞋子走在雪地里很容易就陷下去”的对比画面,开展“师生问答式”的互动交流活动,其过程如下:
师:结合画面思考,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同桌交流,指出,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
师:观察所展示的教学画面,小桌子陷下去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压强与压力有关系。
师:如果现在往正放的桌面上放置砝码,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陷下去。
师:如果小桌倒放,上面放置砝码,会不会陷下去?为什么
生:思考研析,指出,陷不下去,应为桌子的受力面积大。
师:总结指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交流过程中,初中生借助教师的有序引导和悉心指导,逐步掌握了压强与压力以及受力面积之间的深刻联系等内涵,同时在师生交流探讨过程中,沟通交流能力、合作互动学习技能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二、开展动手操作实验活动,培养初中生观察实验学习技能
教育学认为,物理学科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的基础学科,实验、观察是最为基本的学习手段。笔者发现,在物理学科教学进程中,许多章节单列了实验课,许多课时设置了实验环节,这为初中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能力培养提供了良好载体。笔者发现,许多物理教师忽视物理实验培养功能,学生在实验课基本处于“闲置”状态,“看”教师的实验“表演”,其动手操作技能未得到锻炼,观察分析不够深刻,实验探究能力较低。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中的积极功效,在实验课教学中,积极为初中生搭建实验载体,提供动手时机,指导观察分析,认真梳理汇总,提高观察实验学习技能。如在“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课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综合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技能”,教师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将实验活动交由学生完成,教者让学生从事先准备好的实验器材中,根据实验所需器材进行选择,准备好相关实验器材。此时,教者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复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增强初中生使用实验器材的正确意识。学生根据给定的实验步骤内容,进行“测定小灯泡的功率”的动手实验活动,在“动手连接电路图”、“测量灯泡的功率数据”、“观察分析灯泡亮暗程度及功率之间关系”等动手观察进程中,学生记录所得到的实验数据,开展分析思考活动,认识到测定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和不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教师根据初中生得出的实验结果,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指导讲解,补充完善。在此环节,初中生成为实验课的“主人”,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亲身活动,实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开展探析案例思维活动,培养初中生辨析概括学习技能
笔者通过物理案例教学活动认识到,物理教师案例教学应渗透和落实新课改学习能力培养这一深刻要义,把案例作为培养和锻炼学习技能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组织和引导初中生进行分析案例条件、推导案例思路、展示案例过程、归纳案例解法等实践思维活动,锻炼和提升初中生辨析概括学习技能。在物理案例教学中,初中生通过亲身探知案例条件、推导解题过程等思维辨析活动,解析物理案例技能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在教师有序引导和点拨下,通过对案例解题策略方法的总结归纳等辨析活动,归纳概括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锤炼。值得注意的是,教者在学生物理案例解析过程中,要“收放有度”,不能“全部包办”或“放任不管”,应实时、有的放矢的指点。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三
纵观我国如今的初中物理课堂,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被严格地定义为“考上一个好高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只是不停地将书本上的知识源源不断地口头传授给学生,学生就在座位上听教师所讲的内容。但是物理学科其本身就是源于对生活的发现,是众多前辈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探究,最终得出理论知识和根据。物理的产生和实验探究是分不开的,而现如今的初中物理课堂的说教教学模式,对于需要团队协作的研究讨论和物理实验的内容教师都一带而过,只讲考试需要考的知识,因此无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长此以往,学生虽然理论知识掌握得十分熟练,考试的时候题目也可以快速地解答出来,但是,学生根本上的学习能力和物理概念都是不明确的,要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物理帮助自己实现终极学习目标,更是难上加难。不仅如此,由于我国领土广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也有着一些差异,导致各地的物理教师队伍也呈现出良莠不齐的状况,有许多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就不够完善,无法将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也很难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去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效率。所以,在新课标的背景之下,初中教学的改革,不仅要及时地转变教育观念,研发新的教学模式,更要不断地对教师队伍进行素质上的提高,强化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由美国哲学家兰德尔首先提出并且在教学中投入使用的,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革,逐渐涉及了许多的学科。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法,就是将一个案例放到课堂之中,以案例为中心,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讨论,并且在讨论之中逐渐摸清知识脉络,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可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教学手法,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之下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进课堂之中,不仅集中了注意力,兴趣也可以被有效地激发出来,是一种学习效率非常高的教学手段。在物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往往呈现以下的优势:
首先,是教学内容的真实性。从物理的教科书和教学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物理所教授的知识大多数都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原理,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也同样来源于学生最为熟悉的日常生活,十分符合物理教学的内容。并且,由于案例教学中案例的真实性,能够在情感上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加容易,对物理的兴趣愈发浓郁。
其次,是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新课标对于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而要想让学生主动地、热烈地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案例教学法无疑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需要进行讨论,才能得到结论。在讨论中,学生原有的知识得到巩固,对于新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达到一个更深层次的高度。
再次,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案例教学法的特殊性质使得在课堂中,学生的自主讨论成为结论得出的关键所在,教师不再起到主体作用,取而代之成为课堂主体的变成了学生。这样的位置互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在不断的自主学习中,学生能够逐渐地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找到学习方法之后,不仅能够更加轻松地学习物理知识,更能够在长远的学习中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最后,案例教学法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在不断地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学生的兴趣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所以,学生一旦在生活中发现了物理问题,就会自主地运用已学得的物理知识去加以解决,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如果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案例教学法的位置,那么理论知识就是东岸,实践教学就是西岸,而案例教学法则是连接东岸和西岸的桥梁,正是因为有了案例教学法,才使得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得到了很好的融合,能够相互配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物理水平,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三、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条件
案例教学法固然好,但是,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之前,一定要准备好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条件,现在有许许多多的初中物理教师,在并不适合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了案例教学法,得到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所以,教师在确定使用案例教学法之前,一定要客观地、理性地结合学校硬件条件和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细致的研究,确定符合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条件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条件有三:
首先,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案例教学能力。并不是所有的初中教师都可以利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得到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并且对案例教学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可以自如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
其次,学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程度的知识内容。如果学生本身基础薄弱,对于案例相关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一无所知的话,就算教师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学生也讨论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更有可能会因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低下,导致讨论过程中出现空白状态,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之前,教师一定要保证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再带领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要对案例教学的内容进行细致的编排。案例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准备,更需要教学材料的合理编排,因为在案例教学中,教学材料往往起到了一个中心点的作用,无论教师的能力如何,或者是学生的知识储备是否充分,最后的关键点都在于案例内容如何。所以,如果想进行一堂十分有效率的案例教学,那么,就必须将教师、学生和教学材料之间进行有机地结合。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篇四
关键词:案例教学;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获得更深刻认知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案例教学法成为初中生物教师新的选择,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基于此,本文在此对案例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完善案例教学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是设置相应的案例,让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完成案例,并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身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学生是否在案例教学法中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初中生物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需要在初中生物案例教学中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
例如,在《传染病》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准备的案例是某某年市区人民传染病的数量,要求学生分析传染病传染的途径和规避措施。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留给学生20~30分钟进行小组交流与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和个人的见解提出个人的观点,才能在激烈的讨论过程中对传染病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辩证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
二、进行有效的总结与评价
此外,案例教学需要得到教师有效的总结与评价,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表现与收获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对学生进行鼓励。
例如,在植物光合作用教学中,教师准备的案例是植物在不同光照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要求学生分析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在学生交流与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讨论的过程进行观察与适当引导。当学生分享自己交流的结果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与评价。其中,教师发现有的学生提出利用家里的植物进行简单的实验来验证交流的结果。因此,教师需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鼓励学生进行实践。
总的来说,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它能够有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但在目前,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起步较晚,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案例教学法,促进初中生物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建设。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五
采用“先学后教”教学形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因素”,具有显著的主体能动特性,可以通过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探求、解析等方面进行展示.初中物理学科是一门具有趣味性、形象性、生活性、生动性的基础知识学科,它能够有效促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探知潜能,对学生主体特性的展示具有积极作用.“先学后教”这一教学形式,充分展示了教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深刻内涵,让学生在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进程中,学习主体地位显著呈现,学习技能有效锻炼.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利用学生主体的能动探知特点,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根据该节课的教学内容重难点,开展“先学”活动,为保证“先学”的目标性和方向性,向学生提出了“摩擦现象可以分为哪两种不同的现象?”“物体之间产生摩擦的原因是什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存在关系?”你能说出摩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你能找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吗?”等“先学”活动任务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解决任务要求等手段,对该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了初步掌握和认识,学生主体特性也在“先学”环节得以充分展现,其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同时,在“后教”环节,教师结合对学生“先学”环节的课堂巡视,针对学习不足或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充和修正,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效能,为初中生主体内在特性进一步展现提供科学指导.
二、利用物理实验载体
开展自主实验探究活动通过对初中物理学科教材体系的研析,可以发现,物理实验教学在整个初中物理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已成为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习对象提供了广阔的有效实践空间,为学习对象提供了充分的主体动手时机,为学习对象提供了良好的主体展现载体.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应充分利用物理实验在培养和展示学生主体方面的积极作用,将实验操作的机会,实验观察的过程、分析实验的活动等环节,都交付给学生进行操作.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分析实验活动,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操作实践中,主体特性得到展示.例如,在讲“探究浮力与物体体积和密度之间关系”时,教师将实验活动交由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实验教学器材,围绕实验要求,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实验器材,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等自主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实验认识到:“物体的浮力与体积成正比,与密度成反比”,并且对实验现象特征有了明确认识和掌握.
三、借助物理案例功效
实施解析物理案例教学案例:有一列长度为100m的动车,它以60m/s的速度进行匀速行驶,如果它完全通过一座长为1.9km的一座隧道,它需要多长的时间?学生自主探析案例条件,围绕解题要求,开展合作探析解题思路活动.学生自主解答问题活动.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解析思路活动,在相互之间总结分析,归纳提炼的基础上,得出其解题方法为:“利用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关键点是要正确理解完全通过的含义”.教师发挥指导评判作用,对学生解析物理案例过程进行评点,向学生明确解题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上述解题过程中,初中生在教师组织的自主探知、合作探析、集体归纳等活动实践中,主体特性得到了呈现,学习能力得到了培养.在物理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中,案例解析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和锻炼学生主体特性的有效手段.教师应充分延伸和拓展案例教学的过程,将学生主体放置于案例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动手探究、动脑分析等自主,合作讨论,探析,归纳等实践活动中,展示其学习风采,展现其主体特性.
四、总结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六
物理学科是研究自然、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规律的学科,初中物理教材中选用和设置了许多与学生个体生活密切的现实案例.初中生学习认知、情感发展最大特点,就是对现实生活案例“感兴趣”.初中物理教师就应抓住物理学科广泛应用、丰富生活等特点,设置出激发学生大脑皮层“凸起点”的现实性、趣味性教学情境.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表面凹凸不平?为什么我们水平拉动一个物体感到非常费力?穿着鞋底有波纹的运动鞋在湿滑的路面不容易滑倒,而平底鞋则容易滑倒,这是为什么?又如,在讲“压强”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器材,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生动画面和案例,并结合“为什么抽空空气的瓶盖不容易拧开?”的问题,让初中生内心受到“刺激”,情感得到激发.
二、实施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产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科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物理理论来源于实验操作,但是又高于实验操作,实验观察是学好物理学科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部分初中生实验、观察能动性弱,积极性不强,不愿实验、不愿观察,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利用枯燥的公式和例题教学取代丰富多彩的物理内容,致使初中生缺乏内在学习情感和趣味.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借助于物理学科实验特点,结合学生情感特点,从联系学生的经验、丰富感性认识、做好演示实验等方面入手,设置形象生动、趣味横生的实验案例,使学生产生能动学习情感.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学生之间双手击掌”、“在溜冰场穿溜冰鞋推墙壁,自己却向后退”等生活实验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深刻领会“力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实验观察兴趣.又如,在讲“水的沸腾”时,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设置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水的沸腾现象,在做好酒精灯使用指导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沸腾过程中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情况等,填写表格,做好数据记录,找出物理规律.在现实案例实验中,学生把“物”与“理”有效结合,既利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开展评价教学,让学生在阐述见解中增强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范文 篇七
【关键词】案例教学;精选;运用分析;讨论反馈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01-02
引言:在目前初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讲授式为主,虽然在一些课中也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讨论交流,但学生主动学习缺少,大多数学生缺少有独立思考,更少有亲身去实践的。而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与现实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应用案例教学,尤其在初中生物学科的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这样使生物课的内容趣味化,不再枯燥;内容具体化,不再抽象。寓教于乐,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对培养具有较好的知识应用能力, 善于信息整合和创新的人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当时是采取一种很独特的案例型式的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绩效。对于教育案例的定义,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多种叙述。理查特说“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 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1986 年,“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倡议将案例方法应用到教师教育方案中,此后,各种研究者及教育者才开始把案例引人师范教育和教师培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概念,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郑金洲博士定义为“ 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与讲授法相对立。”换句化说案例教学,就是运用“案例”开展教学的一种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课标定课堂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置一个或几个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参与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表达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以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在生物课堂上,就是通过对设计一个具体的生物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这样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与现代科技、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恰当地选择信息,主动地采集信息,并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作必要的准备。
二、案例教学具体应用
2.1精选案例 激发兴趣。
精选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节,用了动物世界的开头作为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这样既真实又典型,并且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所选案例教学可以提供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给学生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气氛中,学生能大胆交流,有较大的自由度和较多的展现自己的机会,在没有压力和顾忌的良好心态下进行学习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潜能。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讲述我国的动物资源时,用了《可可西里》这部影片中的一个小片段并且讲述了一个故事美丽的可可西里,一位老猎人,清晨起来,走出帐篷,看到了一只肥硕的藏羚羊。出于猎人的本能,他很快取出猎枪,而那只藏羚羊并没有出于求生的本能而逃离。面对老猎人的枪口,藏羚羊两条前腿跪下去,眼里流出了热泪。老猎人开枪射杀了这只跪着的藏羚羊事情本来可以结束了,可是这跪着的藏羚羊怎么也不能拉起。老猎人用锋利的刀子剖开了藏羚羊的腹部,看到了一只小藏羚羊。老猎人什么都明白了,从此在可可西里再也没看到这位老猎人。学生观看后有了很大的震撼……综上所述,案例的选择或编写应遵循原则:(1)考虑具体的教学目标(2)学生的实际情况(3)当时的教学环境(4)真实性(5)完整性(6)时效性(7)趣味性。
2.2 运用案例,巩固知识。
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案例的运用的恰当与否是重中之重。从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占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占25%,而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记忆的内容高达65%。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一个过度时期,而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具体生动的案例,有利于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教师也能更好的缓冲难点和突出重点。因此, 运用案例教学既提供了教学的素材,也为教学内容的呈现提供了另一种方式。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的互动,对案例的理解具有开放性师生在交流中达成共识,有利于巩固学生知识。在案例呈现时,教师提供必备的背景材料,建立学生的一个框架。
案例教学法通过视觉材料、经过分析,将书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并利用知识分析说明与复杂多变的生物知识获得,对所学知识的会有深刻的理解。因此,案例教学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是能理解的、能驾驭的知识,是有着真实背景的知识。
在人教版七年级上,《植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在学习能量转化器的概念时,先让学生看一个大力水手的动画片入手,先请学生观察动画片中的人物是谁?让他们讲出这个人物最喜欢的一句话,通过这句话同学们知道了什么?使他们获得了能量的概念,也了解能量可以转化的知识。从而导出“能量转化器”的知识点,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铺设了“平台”。
在人教版七年级下,“探究酸雨的危害”案例,通过书上案例让学生了解了酸雨这种自然现象,同时给学生一个信息的传递,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生物圈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园;人类的活动严重影响了生物圈;在人为模拟的情况下,可以再现自然过程,方便观察和实验研究;安全实验的技能。从而使学生巩固了生物圈的知识,并且又明确了在自然界发生的事件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到结果。因此,案例的运用在学生的生物学习中,既能让学生掌握,又能巩固。
2.3 分析讨论案例,提高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使学生产生疑问,在此阶段,教师要学会设问。设计的问题不能简单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难度适中。案例分析、讨论过程是集中学生集体智慧,解决案例,也是案例教学的核心环节。
讨论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操作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通过个人准备、小组讨论、集体辩论、角色扮演、现场考察等。案例讨论的过程有不可预测性,由于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这就为锻炼、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了条件,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初步领会和理解案例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从而获得思维上的深化,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例如在讲述环境保护时展示了以下案例。
保护我们的“水缸”阿哈水库。
阿哈水库是贵阳的三个“水缸”之一,周边树林环绕,风光如画,景色十分秀丽。鱼类资源丰富,青山滴翠,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阿哈水库的水情况开始逐年恶化,到九十年代阿哈水库水变色,甚至有恶臭散出,一些区域鱼虾绝迹,鱼类资源己近枯竭,两岸出现荒山秃岭,近几年为了保护水库的水资源,也为了保护我们的“水缸”,国家开始治理阿哈水库。阿哈水库的这些变化给周边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变化。
问题1: 阿哈水库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
问题2:保护阿哈水库我们该怎么样?
学生通过两个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了解自己生活的区域对其他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使其能思维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
2.4、教学反馈、理论升华。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 篇八
1.案例教学的特征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来源于生活,案例的编写都是根据生活中的人、事进行的。案例中塑造的人物、时间和现实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情境有共通点,学生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需要设身处地的去判断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进入了实战,这就是案例教学的拟真特点。客观条件不完善的例子经常在生活中出现,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就会造成该实例答案的多元性。案例教学使用的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时间和背景限制的,所以是有实效性的,在实效性过后该案例就不再适合教学,就需要对案例教学进行实时更新。
2.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虽然现在大范围地普及素质教育,但学校和社会还是以学习成绩来评价学生,这样的情况下对于案例教学的实施还是有一定影响的。而除了这个方面外,案例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既要求在课堂上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又要在保障课堂纪律的前提下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其次案例教学是独立的个体,目前还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对于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是有很好效果的,但不能够将所有知识点进行融会贯通。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
1.以情境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采用模拟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到案例教学中来。这种方案重点是在于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案例,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教学目的。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传染病章节,教师在讲授传染病的传播途径的时候,可以安排两个学生通过模拟具体的情境,同学a为腮腺炎潜伏期,和同学b小聚时进行了热烈且愉快的交谈,在一周后同学b的腮帮开始肿大,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腮腺炎。
2.以结合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结合教学法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前对案例进行分析后将课本上的知识点融入案例中,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能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掌握。
3.以讨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案例讨论法指的是将生活实际中的问题作为案例,让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讨论形式的教学调动学生对生物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沟通和表达的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章节,教师可以举例让同学们讨论:大雁在南迁时,会有一两只身体孱弱的大雁站岗放哨,在发现有敌害侵犯的时候,这些放哨者通过嘶鸣狂奔向整个雁群传达警报,使雁群尽快做出御敌或逃生准备,而报警的孤雁最终难逃敌害的袭击。通过这个案例,教师让学生分析讨论孤雁冒险“放哨”对雁群有什么意义?
4.以辩论教学来实施案例教学
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对于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让学生分组对分析结果开展正反方的辩论赛,在辩论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辩论赛后,教师需要及时对辩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改进,表扬学生优秀的方面,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的生态系统章节中提到:“外来物种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同时也会给当地经济带来不可预估的经济损失。”根据这个知识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生物入侵是否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平衡”,讨论后将学生分为两个组进行辩论。
三、结语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