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案例【最新5篇】-ag凯发k8国际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教育叙事案例》,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教育叙事案例 篇一
我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理论知识讲到一定时间后学生的状态就不集中了,并且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当进行到实践内容时又能唤起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更能让学生记忆深刻,有时还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逆向思维是人们在遇到问题时打开思路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那么,何不把实践案例提到理论讲解之前呢?让学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在讲解理论知识点时,学生就会把相应的知识对应到之前的案例中有的放矢,系统地学完该部分的理论知识后再把之前的案例拿出来实践,以巩固理论知识,如果遇到新的问题或者某部分记忆不牢固的情况,可在此补充讲解深化知识点,必要时可再次实践。经过几轮的理论加实践后,学生对以前很难掌握的知识点也能应用自如,并且记忆深刻,为以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教学方法就是“倒叙案例式”教学法。
一、“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众所周知,倒叙是语文中的修辞手法,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倒叙特点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方法。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在教学中应用倒叙能打开学生的深层记忆,让学生把知识记牢固。对于应用型课程来说就是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是建构主义者提出的许多教学改革设想当中被广泛采用的基本思路。
二、“倒叙案例式”教学法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实施
传统类课程一般从教授理论内容出发而引出实例,对于理论内容以案例支持,属于传统的由“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但是设计类课程中大多数理论知识并不像理工文史专业那样内容复杂,设计类专业课程通过实践总结出的内容占多数。因此,对设计类课程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应在教学中尝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课堂授课模式。 “倒叙案例式”教学法打破传统先讲述理论知识的授课方式,以倒叙的案例出现在课堂上。这种课堂教学改革思路基本如下:1.教师展示优秀的设计案例(实践感知)。2.师生共同提出完成该作品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问题、有的放矢)。3.讲解、提炼、归纳设计作品所需要的基本理论(理性认知)。4.根据章节设计相应作业,启发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完成设计(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掌握)。5.总结通过案例使学生自主理解的理论知识(学生已经具备相当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践能力,使理性知识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发展)。6.教师针对学生实践当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和疑惑进行系统的分析讲解(再认知)。7.学生再实践(巩固认识)。
以《3ds max》课程为例,下表是3ds max的授课安排。可以看出3ds max是一门很典型的应用型课程,讲授课时与实训课时基本相同,目的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教师所讲授的知识,从而掌握技能,怎样运用“倒叙案例式”教学法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我认为,应该把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设计成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经典案例,在授课前展现给学生看,告诉学生要想完成这样的案例需要学习哪些知识点,再开始讲授相对应的知识,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学习,印象会很深刻,紧接着的实训课时就让学生亲自操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及时帮助解决,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学习、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各章节知识点都学会后,教师再引入一个综合案例,巩固所学知识,掌握系统流程,最终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给我们的启示
设计课程案例的关键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精选案例,运用社会或身边实际发生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ylw. net) 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的服务,欢迎光临]设计安排出紧扣知识点、贴近生活、易懂易操作且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倒叙案例式”教学法给师生双方创造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一方面,引入到教学中的材料更广泛也更契合实际,学生易产生共鸣,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意识,激励学生自主、全面地学习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更加关注专业新方向、新动态,多走进设计一线参与设计锻炼自己,把前沿带进课堂。
总之,只有教师成为本专业的专家型职业人,才能把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岗位的准职业人。一位优秀的专业教师不仅能在专业课堂上教会学生知识与技能,还应该成为学生就业前的职业指导师。这样的培养模式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婷婷。“实践—理论—实践”倒叙式课堂“案例教学”.新课程研究,2011(5).
[2]刘博佳。建筑设计类课程“应用型”教学模式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
中学教师教育叙事 篇二
有两个乡下人准备外出找工,他们一个买了去纽约的票,一个买了去波士顿的票。到了车站,打听后才知道纽约人很冷漠,指个路都想收钱;波士顿人特别质朴,见了露宿街头的人会特别同情。
去纽约的人想,还是波士顿好,换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去波士顿的人相,还是纽约好,给人带路都 能挣钱,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去了致富的机会。最后,两个人在换票地点相遇了,原来去纽约的去了波士顿,打算去波士顿的去了纽约。
去波士顿的人发现,这里果然好。他初到那里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银行大厅的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还有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去纽约的人发现,纽约到处都可以发财。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就可以衣食无忧。他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0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身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纽约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往返6次,净赚了50美元。一年后,他竟然凭着“花盆土”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这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机遇,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家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有了50多个员工,业务还发展到了附近的几个城市。
不久,他坐火车去波士顿旅游。在路边,一个捡破烂的人伸手身他乞讨,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经找过一次车票。
心态决定命运,而不是环境。对于一个想不劳而获的人,给他再好的机会也是枉然。
中学教师教育叙事 篇三
教师人文素养,用一生沉淀
当你把学校交给你的一切知识都忘掉,剩下来的才是教育。
——爱因斯坦
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的一位顽劣的高中同学听说我当了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嗯,中学老师要教孩子怎么做人,这比知识更重要。”我没太在意,现在越来越感受到这句话的正确性。因为真正的教育,不是纯粹的知识堆积。知识是僵死的,需要时时更替,推陈出新。惟有精神的品格和思想的亮色,才能永恒传递。
时光飞逝,我已经成为了学校里“年轻的老教师”。十几年的青春和奋斗过的日夜蕴含在这几个字中。年轻,是暂时的外表,老,是宝贵的经验。
怀揣教育梦想,远离庸俗
一提到梦想,我就会想到半个世纪前美国领袖马丁路德金在广场激昂的宣讲《ihaveadream》,几十年后他的梦想变成了现实,奥巴马作为美国第一任黑人总统庄严就职。朱永新说:“用激情点燃激情,用梦想推动梦想。”教师这个职业,每天面对的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智尚未成熟的中学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梦想并且去感染自己的学生,这教师基本的人文素养。
记得以前在办公室中听到一位老师和自己的学生谈及未来的职业的对话,学生说想当老师,立即被他的老师否定“千万别当老师,太没出息了,挣钱少,干活多,太累……”从谈话中就可以感到这位老师对自己的职业是缺少认可度、缺少尊重。各行各业都有不同的干法,也许你浑浑噩噩、随波逐流,并没有体现出与专心投入者太大的差距,但唯独少了自己在从事的工作中获得的满足与快乐。学生学习成绩进步了是快乐、学生通过军训懂事了是快乐、自己的专业有了成果是快乐、教师节自己被自己已经忘记名字的学生簇拥也是快乐。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教育梦想,这个梦想就是坚信自己的微薄能量能给一些孩子光亮和希望,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梦想。没有梦想就没有教育。
高尚的的对立面就是庸俗。我们本就生活在一个平庸的年代,平庸久了,庸俗就有了市场。青年人容易被引导,如果青年人过于追求物质名利,走向庸俗,思想一定会变质,社会也就容易走向绝望。作为教师,首先能避开庸俗,用自己的学识来化解生活中的不如意,而不是充满抱怨和哀叹。
中学教师教育叙事 篇四
养成教育案例
好多年没当班主任了,重操旧业,有一点不适应,唯恐已经跟不
上时代。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总感觉不适合当班主任,然而为了不负校领导的厚爱,也想挑战一下自我,暑假里还是爽快得接了这个任务。134班已经更换了两个班主任,学生也是重新打乱后分的,有几个特别挂号的“苗子”,我早已听说。
20xx年9月,我刚接134班,上课时发现最后一排有一个男生,总是心不在焉,要么看看周围的同学,要么往外看,神情不专注,我注意到了他,但同时我在他的眼里看到了他的迷茫。下课后我向其他同学了解到他叫张少文,并且得知他是班里调皮捣乱而且成绩较差的学生,也是年级里是出了名的,从不交作业,上课捣乱,没有一节课不被老师点名的。此后的几节课我都看到了他眼中的迷茫,他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是他的成绩差,而是他迷茫的眼神,我想了解那是什么样的心情所致。
课间,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低头不语,显得很羞涩,好像自
己做错了什么,“你是不是不习惯老师的讲课方式,还是哪里没听懂?还是有什么事情解决不了,和老师说说,也许我能帮助你呢。”“没有什么事情,老师,我就是听不懂。”他解释道。“哪里听不懂,老师帮你解决?我解决不了的,我帮你找老师解决”!“哪里都听不懂!”他回答得干脆。“你平时喜欢做什么?”我转移了话题,希望获悉更多有关他的“故事”,解开他的迷茫,“体育,最爱玩篮球„„”他不再拘束,而且神采飞扬,“好啊,我希望你喜欢体育(我心里暗自高兴,这可是我的老本行。),哪天我们探讨一下我们的爱好,好吗?”他信心十足地答了句“好”,我此时看到的是自信,刚才的紧张和羞涩消逝了。我开始知道他为何迷茫。我趁热打铁,又讲了几个简单的问题,直到他完全明白。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信任,后进生也不例外。为了让他感觉到老师很信任他,我故意经常叫他帮我做点事:收、发日记本等等。看得出他有些欣喜若狂,因为这些事平常只有好学生才可以做的。慢慢地,他就越来越想靠近我这个老师,我们之间多了一些信任,我就更多地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考虑到他的家长不能辅导他,我就每天下午自习前在教室让他完成作业,并经常让好同学帮他,看到自己的成绩一点一点提高,他的高兴溢于脸上,我也借此机会表扬他。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张地表扬一番,让他看到自己的价值。
孩子毕竟是孩子,在我的“特殊照顾”下,他还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不过我发现他上课专心的时间长了,作业的速度快了,对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各课老师也都向我反映张少文比过去好多了,上不捣乱能认真听讲了,也能完成作业了,他的成绩慢慢有了很大进步,他的点滴进步让我倍感欣喜,我也渐渐地发现,班上以他为榜样的学生越来越多了。我常常把我的发现告诉他,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进步,萌发上进的愿望。
一个孩子的转变带动了一个群体,一群孩子的转变带动了一个班级。这一点在家长会上得到了肯定,任课教师也反映上课纪律好多了。 教育本身是一项长久的工作,孩子也许会有反复,甚至后退,但是如果我们大海捞针地发现,一如既往地期待,不遗余力地关爱和赞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孩子们一定会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
爱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爱是甘露,点点滴滴滋润学生的心田。在自己这些年的教育工作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真诚地关爱学生,由衷地赞赏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才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会有效地转化后进生。
教育叙事案例 篇五
[关键词]叙事;传记;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教师反思
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教师学习一直被视为提高教师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的职前培训和职后专业发展都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自我研究是西方教育领域在二十世纪开始流行起来的教师学习和研究的途径,并开始在教学和教师教育领域迅速发展。自我研究具有内省与对话并存、追求教学原则而非方法、思考与行动并进等特点。自我研究有叙事、传记、教学日志、教师博客、行动研究、教学反思等方式。
教师自我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新范式中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策略。它与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范式在目的、假设和推进策略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传统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的是提高教师的表现,直接目的是教师知识和技能的增长。自我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除了知识和技能的增长外,还强调通过有效和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创造和运用知识。
在对学习和行为改变的假设方面,传统教师专业发展范式认为通过知识的掌握就能改变教师的行为。但不少研究均显示,这种范式并不能引起显著的和持续的教师行为的改变。教师自我研究着重的是通过识别、评价和改变隐藏于行为背后的,而又能引起教师行为改变的信念和假设来促进专业发展的。在教师自我研究中,学习是建立在学习者先前经验基础上的,在学习者的积极投入中通过经验建构的,特别是在合作的、与学习者相关的环境中效果更佳。
一、教师自我研究的特征
1.内省与对话并存
自我研究重视内省,但并不像字面上所显现的那样,只是拘泥于自我的活动,它强调研究者以自己为实践和研究的起点,通过与学生、教材、家长、课程文化、课堂环境、社会、同事以及理论文献等一切与教学相关的事物之间的对话来实现对自我意识的唤醒。单纯的内省反思活动,通常比较模糊,难以深入,而在进行对话时,可以使人的思维清晰,来自交谈对象的反馈又会激起更深入的思考。反思活动不仅是个体行为,它需要群体的支持。教师个体通过语言,将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思考与解决过程展现给小组的其他成员,在充分交流,相互诘问的基础上,反观自己的意识与行为,可以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并了解不同的观点。
2.研究追寻教学意义和教学原则而非程序化的活动方法
自我研究的研究成果并非是获得具体教学活动的活动程序,它并不能告知教师在既定的教育教学情境下按照什么步骤如何去做,而是追求一些能够驾驭教育教学困境中的原则,所以自我研究更似一种追求“意义”的研究。
在许多自我研究中,研究问题通常被描述为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困境、矛盾、挑战、压力等,如:我该怎样才能改善教学行为?为什么我自身会存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的矛盾呢?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身上存在着矛盾?我是如何在矛盾中工作的?诸如此类。通过对自我教学故事的描述,把技术和理’性的东西隐藏起来,解释自己的教学状态,追寻教育工作的足迹,这就是一种追寻“意义”的研究,而不是一种对于特殊问题追寻特定答案的研究。
3.自我研究的研究问题来自于实践中的兴趣、压力和困境
许多有经验的教育研究者不约而同的提出,那些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比获得的成绩往往更能吸引研究者的关注。“问题”通常包括两个方面:①消极方面,是指教师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困惑、压力和挑战等:②积极方面,包括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教学灵感、兴趣等。教师通过对“问题”的研究,使自己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更好地驾驭教育教学规律,提高工作效能。
二、老师自我研究的方法
1.教学叙事
教师通过对教学事件的描述,来阐释流动在教学现象背后的真实,运用经验叙事的方法来研究教师的生活故事,从而发掘并认识隐含在复杂多变的教育现象中的深层规律。
教育叙事研究的出现,实现了教育研究范式的转型。即开始由探究普适性的教育规律转向寻求情景化的教育意义,个体的经验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叙事”常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而非理论概括。研究者要清楚地把故事呈现出来,主要靠描述、叙述的方式,而不是通过论证、分析、归纳、推理的形式。夹叙夹议,是叙事最主要的方式。其中以叙为主,以议为辅,是叙中带议,而不是议中带叙。以叙述为主,而不是以议论为主,这是叙事研究的文本区分于其他科研论文的重要表现。
叙事研究的特点①叙述的对象是真实的教学事件;②叙述必须有突出的主题;⑧叙述必须具有“情节性”;④叙述中包含着反思性内容。
2.传记法
教师自传研究即教师的生活史研究,主要通过叙述的方式,分析教师在过去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对教师自我发展的影响及其意义。具体地说,教师作为研究者通过描述自己的个人生活史,主要包括其作为受教育者经历的教育事件,作为教育者经历的教育事件及在此两段角色不同的经历中所形成的教育信念等,来了解教师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形成,发现、反思、重塑“自我”,从而促进个体专业成长。实质上,它就是现实的“我”与历史的“我”之间的对话。
3.教学日志
教师将自己每天的教学状况作一个反观,可以是技术层面的评价,也可以是批判性的反思。目的是为了及时检验出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以便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寻找解决、口]题的策略,用于应对日后类似的困难。
教学日志记载的内容常有①听到、看到的与教学有关的趣事,②进展顺利或不顺利的教学活动或者事件,⑧记录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④体验到的情绪、情感,或对某起教育教学事件的感受;⑤自己处理得较好的事情或对其他教师、学生或学校有启发意义的事情等。
教学日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写得具体,不要采取概括方式来写,要包括具体的想法、工具、手段等等。若每天记“今天工作不错,学生表现也不错……”这样记教学日志的意义就不大;②要记现象和过程,不必总是进行总结和小结,③要记录具体的可见可闻的教学事实和事件,④要记录与彼时彼地直接关联的即时想法。
4.网络博客
博客一词源于“网络日志(weblog)”的简称,它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网络互动、动态更新的特点,在川流不息的网络航行中,精选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与资源,进行互动交流、深度沟通及简易的信息等。博客的核心在于其终生学习、主动研究探索的思想。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办了自己的教育博客和教育论坛,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困惑以及一切与教育相关的问题发表在博客中,与同行或学生或专家交流,博客已成为教师们进行教学管理、交流的工具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较新颖的平台。
5.行动研究
教师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去研究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通过行动与研究的结合,创造性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着的教育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改进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行动研究的类型大体上有两种一是独立进行的行动研究,二是联合性的行动研究。这两种类型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协作性的行动研究(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单个教师的行动研究的特点是规模小,研究问题范围窄,具体易于实施,但力量单薄,很难从事深入的、细致的、说服力强的研究。协作性行动研究的特点是可以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力量,但可能在理论的指导方面较欠缺。学校范围内的联合行动研究是专业研究人员、教师、政府部门、学校行政领导等组成的较为成熟的研究队伍从事研究。这是较为理想的行动研究,它的特点是有专业人员参与,有较强的理论指导,研究力量大,充分发挥领导、教师、研究人员的作用。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集“研究者”与“行动者”两种角色于一体,既是研究者,又是被研究者,即行动者。通过“研究”和“行动”的双重活动,将行动中的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自己的实践,进而提高自己改变实践的行动能力。行动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改进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6.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最初运用于医学领域中,研究病人的案例。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案例研究法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得到广泛运用,对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案例研究通常以单一的、典型的对象(教学案例)为具体的研究内容,通过对其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深入或具体的考察,了解对象发展变化的线索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与实施一些积极的教育措施以促进它的发展,然后把这些条件、措施与结果之间联系产生的认识与结论,推广到对一般的人和事的发展变化的认识上去。案例研究对一些典型特征作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整个过程就像解剖麻雀一样,让人们逐渐看清事物的全貌,因此这种方法也被形象地称为“解剖麻雀”法。
案例研究中,精选教学案例是关键。一般教学案例由三个部分组成,即,①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交代教学案例研究的方法与主题等;②案例描述案例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描述课堂教学活动的情景,即把课堂教学过程或其中的某一个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具体生动地描述出来i③案例分析,教学案例的关键,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做多角度的解读。
?.教学反思
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进行的反馈性思考活动,是把他们的活动从感性的变成理性的,把无意识的变成有意识的思维加工过程。教师通过写教学日记,建立档案袋等形式对所发生的教学行为或事件以及他们背后的理由、观念等作有意识的思考,教学反思也是目前老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对教学行为背后的理论和结果进行反复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从而赋予教学实践以意义,寻求改善教学实践的可能方案。教学反思是慎思的过程,通过影响界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提高结果的质量。在教学反思中知识、思想和行动是整合的。教学反思在意义重构中的功能在于,能够使经验中的各个部分之间、使经验与经验之间、使经验与其相关的知识之间产生有意义的联系。经常反思的教师不仅在寻求结论,也不是整日忙忙碌碌地工作而不去反思行动的理由和结果,而是从他们自己的实践和学生的学习中不断建构其中的意义,创造与此相应的理论。在教学反思中,教师所获得的不仅仅是对自己行动的理解,实践的改善,知识的扩展,还有对所拥有理论的提升。
以上只是教师进行自我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当然进行自我研究的形式并不局限这些。除了上述几种方法外,像教育故事、教育佳话、教学后记、教学病历、教学总结、教学随笔等也广泛应用于自我研究中,因此,可以说凡是有利于教师学习、成长的方式均可在自我研究中采用,正如教育心理学家marianne a.larsen说得“自我研究像一把大伞一样把众多的研究方法包容其中,而不像其他研究把研究方法仅限于有限的几种”。
三、结束语
自我研究贯穿于整个教学事件的全过程,是对一切影响教学进程的因素的研究和分析。在教学前,表现为对教学设计的分析,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教学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对教学语言、教学行为、课堂氛围、学生反应等一切与课堂情境相关因素的分析,在教学后,表现为对教学效果以及整个教学过程的分析。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5篇《教育叙事案例》,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