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g凯发k8国际 > 学生学习 > 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书【优秀8篇】-ag凯发k8国际

发布时间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又将抒写新的诗篇,趁现在好好地写一份职业规划吧。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8篇《职业生涯规划书》,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篇一

1.职业生涯规划等同于职业规划。其实不然,职业生涯规划是指规划从开始工作到退休的整个职业历程,它主要包括职业规划、自我规划、理想规划、环境规划、组织规划等,职业规划仅仅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2.就业教育等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只在大学生四年级的时候将就业教育列为大四学习的重点内容,且认为大四的就业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教育等同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必将影响毕业生和非毕业生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3.职业生涯规划是个静态过程。职业生涯规划要受到规划者自身兴趣、素质和自身以外的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随时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调整。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静态的过程,而是个动静结合、交替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是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内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办理就业手续、提供需求信息和政策制度指导等简单工作上,高层次、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则严重不足。

2.机构缺失。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是实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载体。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并没有成立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对大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旧靠就业指导中心几堂课、几场招聘会完成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3.专业教师匮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最终要靠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少数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大多来源于学校党务、政务部门,他们对学生就业和就业管理工作的要点掌握得比较好,但要他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对于“半路出家”的他们来说还比较困难。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业人员的严重匮乏和素质不高,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系统体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应该贯穿于个人发展的一生。在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念高度发达的国家,很多人从小学时代就开始了职业角度的自我探索,这种从小学到大学的长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得他们的职业选择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及社会需求做出正确的选择。而在我国,学生只有在大四就业时,学校把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同时开展,大学生接受到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十分有限。据新浪网教育频道推出的一项关于“你什么时候接受过系统地职业生涯规划服务”的调查显示:“从来没有过的”占80.98%,“大学期间”占15.9%,“高中期间”占3.12%。这就表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没有形成系统,在小学和和初中阶段目前还是空白。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环境缺失

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购买率低。据调查,社会上86%的人对职业规划有过了解,但仅有8%的人接受过职业规划服务,购买率仅为9.79%。其次,高校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氛围。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背景下,高校关注更多的是“进口”和办学质量,对“出口”的关注却并不够,投入得也少,领导的不重视,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及其工作开展的环境。最后表现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国,家庭教育以灌输为主,以“严”著称。孩子从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有的兴趣和价值观都是父母和社会强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长的家庭环境里缺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环境。

二、完善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笔者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舆论宣传

在我国现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围下,要顺利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须高度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舆论宣传。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其工作的开展用法的形式规定下来,形成于政策或法规,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励民间机构创办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培训机构,弥补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机构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体加大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件大事来抓,做好职业生涯机构的完善、课程的开设和咨询等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工作;通过校园网、校报、广播站、举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竞赛等方式或活动宣传职业规划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借助“第二课堂”,利用寒暑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经历。

(二)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新事物,人们对其理念、内涵和外延并不理解,以致于人们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要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必须树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笔者认为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应包含以下主要内容: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主客观基础之上的一个长期坚持的自我探索过程。第二,职业生涯规划重在实践。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最后,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是要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了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构建系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效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大学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主要是教会大学如何进行学业规划、如何开展自我评估、生涯机会评估、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设计、制定行动计划与措施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高级形式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但它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离不开小学和中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铺垫,这就是说要成功地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应在中小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启蒙教育。笔者以为小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启蒙教育的内容主要是通过教育活动来培养儿童的职业意识和正确的职业理念,让他们对不同的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形成初步的职业理想。中学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形成职业理想、制定实现职业理想的途径和方法(四)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加强教师队伍和课程建设。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

要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必须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我们可以通过政府提供优惠政策,扶持社会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以满足目前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要。这些第三者非赢利性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会自身的力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培训和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第二,通过政府的资助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测评工具;第三,可以通过提供职业信息服务、开展职业咨询服务、进行就业市场指导等活动,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指导。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内部职能机构。

2.培养一批专业、高素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师培养非常关键。一个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接受培训后,笔者认为应该具备以下专业素质:(1)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方面具有较广博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较开阔的视野以及一定的实战经验。(2)具有良好的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两方面。学习能力体现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总结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体现在能够创新,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研究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规划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表现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绪的管理技巧、人际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应对压力的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二

在美国,中学在孩子们上八年级(高中)时就要请专家给孩子们做职业兴趣分析。十几岁的孩子职业兴趣并没有定型,但通过职业日、职业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其暴露出来的特征进行有效引导,达到以兴趣定职业的目的。

相比之下,我国高中生在懵懵懂懂时被分为文科生和理科生,上大学选专业也很少考虑到其职业兴趣和能力倾向。与此同时,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设计普遍不重视,有人对北京人文经济类综合重点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调查表明: 62 %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发展、工作、职业生涯没有规划, 33 %大学生不明确,只有 5 %大学生有明确的设计。

事实表明,大学生毕业后无目的、无规划的盲目就业,将影响他们的长远发展。职业生涯设计作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前应做好的关键一环,理应得到他们的重视。

为帮助大家结合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的资质条件,自主性地选择参加有主题的课外学习教育活动以及相关的社团活动,我会计划进行帮助会员进行职业导航和学业规划的设计活动。

职业导航设计和学业进程设计,可以帮助会员降低成功的成本。职业导航设计引导社员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价值追求和国情现实设计自己的职业道路和事业方向,帮助各位社员优化人生道路,减少和避免成功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在职业导航设计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安排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和目标,帮助社员在大学校园里愉快、健康、积极地生活和学习,顺利完成学业。

·市场工作计划书 ·教学工作计划书 ·会计工作计划书 ·招商工作计划书

·服装店工作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 ·企业计划书 ·培训计划书 ·创业计划书模板

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通过讲座向会员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的含义、意义和原则等等

通过沙龙,网上交流协助会员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和学业规划

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

开展职业测评

引导会员参加职业能力的开发与培训

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三

关键词:图书馆;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原有的图书馆服务思想和服务体系带来了冲击,面对这种冲击,图书馆的使命没有改变——提供令读者满意的服务。因此,在数字环境下,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图书馆广泛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加强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已成为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员个人的自我概念、尊严和满意感。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把馆员个人的职业理想同图书馆组织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图书馆组织与馆员个体在目标设置上的一致性。科学合理地规划馆员的职业生涯,有利于图书馆和馆员实现“双赢”,有利于图书馆组织进行人才盘存,促进人与组织可持续发展。

一、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美国近十几年来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指组织或者个人将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进行分析,制订有关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个人角度和图书馆角度划分为两个方面的内涵: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馆员职业生涯管理。

正确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必须把握其自身的几个特征:

(一)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组织对馆员职业规划产生的影响,也是通过影响馆员对自身、工作环境和工作目标的认知而间接产生的。

(二)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它包含了目标的确定、措施的实施及目标的实现,而且还要不断地予以调整。

(三)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业目标与日常工作目标不是一个概念

工作目标是相对具体的、短期的目标,与当前的本职工作紧密相关,职业目标是相对抽象的、长期的目标,而且不一定完全同当前的本职工作相关。但是,选择适当的工作目标并实现之确是最终达成职业目标的最佳途径。

二、帮助馆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一)有利于避免馆员个人职业生涯设计的盲目性,提高员工的能力

更深入地了解馆员的兴趣、愿望和需求,使馆员得到适性发展,促使其发挥更大的能动性,以便个人发展目标和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更好地统一。更有效地安排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适时地用各种方法引导馆员进入新的工作领域,以保障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有利于图书馆和馆员实现“双赢”,提高馆员对组织的认同感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组织与个人双向沟通而产生预期目的的过程。增加管理层和馆员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时间,减少误会和摩擦,帮助馆员增强工作信心和责任感,使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工作是被重视的、有前景的,最终实现图书馆与馆员之间共同发展。

(三)有利于解决图书馆人才外流问题

帮助馆员更好地掌握自我成才与发展的方法与技能,使他们看到自己在这个行业内发展的希望,从而达到稳定馆员队伍的目的。

三、图书馆如何开展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一)为馆员开辟多重职业发展道路

1.横向发展(轮岗制)。横向发展就是图书馆为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避免长期处于同一岗位带来的厌倦和发展的停滞,而实行的一种横向职业发展办法。图书馆根据工作人员自身的条件和馆内实际工作的要求,通过工作人员相互之间轮换工作岗位,改变工作内容,使岗位要求与自身个性能力更好地结合,以提高业务能力,增加工作积极性。

2.纵向发展。纵向发展就是指馆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等级、职称的变化,其设计的目的在于满足馆员的成就感和被尊重的心理需要。根据图书馆的发展和馆员自身的愿望,图书馆要有计划地为馆员提供升迁渠道。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升迁包括专业技术职称晋升和职务升迁,然而,结合现实图书馆的特性,这两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要求。新时期图书馆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工作形式更加多样,要求给予馆员更多现实可行的提升途径。例如:“星级员工制”、“读者服务之星”等方式。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馆员的职业方向不能是单一的上行路线,还应该存在逆向途径,即馆员的职务、职称,是可上可下的,应真正实现按能定级、按绩定位,以便充分发现人才、利用人才和培养人才。

3.双重职业发展。双重职业发展是指馆员在图书馆同时担任两个职务。它主要应用在实行矩阵式组织结构的图书馆中。矩阵式组织结构是指图书馆根据某一工作项目的需要,单独组建工作小组,由不同业务部门派人参加。小组中的成员既在小组中承担一定的工作责任,又在原来的业务部门中担任一定的职务。它赋予馆员更多的工作任务,承担更大的工作责任,充分发挥馆员的技能和才智。

4.工作内容的丰富化。通过工作扩展让馆员在原有的工作岗位上获得承担更多的工作和职责,拥有更大的权力和影响。工作丰富化是根据郝茨伯格理论,在工作中只有添加一些可以使员工有机会获得成就感的激励因子,才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为组织带来效率和效益。图书馆可以把缺乏激励因素和工作满意度较低的职位进行重新设计,增加工作的完整性,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不仅可以帮助馆员突破个人工作局限,从整体上重新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给予馆员更大的自主性和控制权,满足馆员的心理需求,减少工作中的枯燥感,达到激励目的。

(二)制定职业生涯策略

1.为不同情况的馆员制定不同的职业生涯策略。比如为年轻馆员提供富有挑战性和开创性的工作,使他们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和竞争能力。安排中年馆员对年轻馆员进行传、帮、带,既可以帮助年轻馆员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也能巩固和发展中年馆员的知识。

2.制定并实施有效的培训机制。信息时代,图书馆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通过短期进修、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相关学科知识的继续教育等方式,对馆员进行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管理培训,有助于保障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

3.对职业规划定期进行评估与修正。通过工作绩效评价、职业生涯年度评审等制度,有意识地定期回顾馆员的工作表现,检验馆员的职业定位与职业方向是否合适,通过反馈和修正,纠正其最终职业目标与分阶段职业目标之间的偏差。

(三)建立多向流动机制

高校图书馆人才资源的开发应树立“大人才观”的思想,应允许图书馆员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多向流动。在引进计算机类人才有困难的情况下,可借鉴“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ag凯发k8国际的人才理念,聘用院系的专业人员到图书馆从事软硬件开发、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应允许馆员流向其喜欢从事的非图书馆岗位,特别是一些在性格、兴趣上不适合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员工,图书馆要鼓励他们参加图书馆外的竞争,鼓励并帮助他们向外流动,以便腾出更多的编制引进图书馆需求的人才,使图书馆人力资源的进出机制竞争化、市场化,使图书馆人才的建设成为一潭活水。

参考文献:

[1] 李学庆,贾玉文。图书馆管理新理念:每一个馆员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j].情报探索,2007,(12):92-94.

[2] 李静。高校图书馆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解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71-173.

[3] 张颖。现代图书馆呼唤馆员职业生涯规划[j].图书馆学研究,2005,(12):86-87,90.

[4] 贺子岳。图书馆职业开发系统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6,(3):54-56.

[5] 刘传清。高校图书馆职业开发创新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83-185.

[6] 杨扬。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馆员培训[j].情报探索,2006,(9):91-92.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篇四

关键词:大学学习导论;作品理念;认知

作者简介:李艳爽(1978-),女,河北唐山人,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讲师。(北京10002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8-0064-02

大学与高中相比,教育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消极灌输知识转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种由紧到松的学习状态,目的由明确到模糊的变化,以及自身角色的转变,使很多学生感到无法适应。大学生在入学初期不能正确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学习盲目性强、动力不足,自我定位不准确,对专业了解不够,对社会认识不足,对前途感到迷惘,缺乏对未来生活和职业目标的规划与准备等,这种状态可能影响到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针对此种状况,2010年,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对原有教学计划进行改革,在一年级新生中开设“大学学习导论”课程,从大一开始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站在新的高度去思考自己的学业、事业、人生;高效增加知识储备,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做到扬长避短,树立远大目标,真正明确自己在大学期间该如何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生活,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更快地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一、以作品理念为核心的课程内容体系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设置了基于作品理念的内容体系。

所谓作品理念,就是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中,使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内外辅导、学习成绩评定都围绕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作品)而展开的教学理念。依照此理念,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分成若干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与职业生涯规划书的主要部分相对应;在每个教学模块完成后,学生随即完成生涯规划书相应内容的作业撰写,在全部课程结束后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品。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作品理念实施中,从大学生撰写职业生涯规划书的部分到整体,都是在课程教学任务驱动下,在师生互动、合作中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能够反映出“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绝大部分内容,是对“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最全面的检验。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在教学准备阶段设计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模板,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职业生涯条件分析、职业目标定位及其分解组合、具体执行计划、反思与调整五大模块。在“大学学习导论”教学中,以规划模板为依托,设计教学大纲,理清教学思路,制定教学日历,安排教学内容体系。

1.学习环境认知

安排学生参观学院图书馆,介绍图书馆藏书情况,讲授图书馆信息检索知识并要求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实践;参观实验中心,讲解上机操作流程;介绍网络学堂的使用方法。学习环境是“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的先决条件。

2.自我认知

概述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首先对学生进行包括职业兴趣、性格、气质、职业锚、能力、情商、智商、逆境商等方面的测评,结合测评报告以及个性化辅导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根据大学学习特点促进学生自我学习风格的建立,并完成报告书中个人成长经历,个人特质,个人学习风格,职业倾向的写作。

3.文体认知

进行essay、report 和presentation的讲授,促使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规范和要求,同时为学生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写作和讲演基础。

4.专业认知

充分考虑学科、专业、学生个人兴趣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和优势产业,重点指导学生对所学专业和未来岗位的认知,帮助学生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价值取向、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和敬业精神、一定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

5.分析方法认知

重点讲授韦恩的swot分析法,要求学生在社会环境分析、职业分析、行业环境分析、企业分析、组织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详细估量内外部环境的优势和限制,在知己知彼的情形下设计出自己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介绍smart原则,要求学生以smart原则确定个人职业发展目标,制订可操作性的策略和行动计划,促进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

6.反思与调整

职业生涯的反思与调整部分的教学,意在指导学生通过评估自己的生涯规划对自己的职业目标、职业路径和实施策略进行反思和调整。

7.建立学习档案袋

在完成职业生涯报告书后,让学生创建基于博客的个人电子学习档案袋。将职业生涯规划书放入电子档案袋,随时了解和修正自己的目标、学习计划,以便与适合自己的职业达到完美契合。

8.演讲与展示

将所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整理成ppt,以个人为单位进行演讲和展示。既考核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写作情况,又考核学生报告书和ppt制作的情况,更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案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引导大学生实现自我觉醒,较为清晰地了解自身特点和专业、职业以及社会环境特性;要求大学生掌握自我探索能力、信息搜索与管理技能以及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在有限的学时内要完成诸多的教学目标并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实行具有挑战性、讲求实际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方式。

1.参与、体验并举的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程运用多种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体验,获得新的能力,如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个体辅导法、反馈分享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穿插并举。其中信息技术在多种教学方法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首先,教师基于课程安排在学校网络学堂作周密的教学设计。上课前教师在校园网的网络学堂上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在讨论区有关讨论题目,请学生们利用课下时间上网,自己动手查阅资料,独立解决出现的问题。学生最后以电子版形式将作业提交给老师,作为教师建立学习平台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师生、生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blog、e-mail、qq进行网上交流,也可以面对面地进行讨论,形成依托网络虚拟与现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其后,教师根据学生电子作业内容,结合课前网上交流情况,进行资源整合,为课堂教学作相应的教学设计。“大学学习导论”打破常规的学时安排,课内外学时比在1∶4以上,把大部分学习安排在课外学习和辅导上。这种自由开放、全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对学生潜能的挖掘与个性发展空间的展示,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协商的学习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2.多角度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

本课程的学生成绩由三个部分组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由个人独立完成,并将报告转化成ppt同时进行演讲,辅导教师制定评定表,由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学生小组共同评定,占课程成绩的60%;个人平时表现,即自我评定及小组评定相结合,占课程成绩的20%;《学生个人电子档案》,由辅导教师评定,占课程成绩的20%。《学生个人电子档案》和《职业生涯规划书》及学生演讲和展示是在学期末完成,个人平时表现是每一次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的实时记录。学生成绩的评定体现了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特点,平时表现在课程成绩中的比例强化了课程过程管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三、以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为前提的课程培训与督导系统

作为处在起步阶段的“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团队的组成、教学理念的建立以及教学方法的改善是其最根本的保证,对于担任此门课程的教师也是极大的考验和挑战。鉴于此,该课程在创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同时,也构建了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的课程培训与督导系统。

1.注重教师团队成员的多样性

“大学学习导论”课程被学院称为大学第一课,以团队形式进行教学。课程非常注重教师团队成员的职业经历和知识结构,既有德高望重、经历丰富的学院领导,又有专业知识深厚的一线教师,还有多年从事学生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的政工干部。不同专业、领域取长补短,形成以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为主体的多元化教学团队。

2.严格的教师选拔和培训体系

作为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辅导教师必须系统地旁听全部课程,参与课程的全部环节,了解课程的价值观,达到与主讲教师的良好配合,实现教师与学生个体辅导、因材施教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时,为了师的价值观、保证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总负责人开展针对全体教师的系统培训,内容包括:“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开发与管理、小组辅导的方法、授课中的ppt、授课中的方法、沟通与分享、流程管理、时间管理、课外辅导技巧。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各阶段有针对性的培训、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和共同参与教学环节等活动,挖掘教师职业潜能,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高品质“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师队伍。

四、“大学学习导论”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结构的合理性有待提高

合理的课程结构是课程生命力的核心。如何合理架构“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完善教学内容,科学设计课内外学时,以最匹配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是该课程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学院“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开设源于对英国西苏格兰大学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借鉴,但是如何将西方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我国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相融合,设置更加先进、合理、有利于中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课程结构,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继续寻找答案。

2.师资力量的稳定性急需提高

稳定的师资队伍是课程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但目前学院从事“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教学的主讲和辅导教师多由学院领导和来自不同岗位的人员兼任,这虽然有利于扩大教学主体的视角,但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却不能得到保障,教学团队的核心――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极度缺乏,稳定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急需解决。

3.教材质量的优质化尤为紧迫

优质的课程教材是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由于开设“大学学习导论”课程的高校较少、开设时间较短,所以目前以“大学学习导论”为主题的教材较少,而且良莠不齐,多数教材实践性和指导性不强。因此,以学生的成才发展为本,编写富有针对性、实用性、专业性和区域特色的《大学学习导论》教材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五、结束语

总之,“大学学习导论”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过好大学生活、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课程,其教学目标,不仅仅在于传授简单的知识,更应该是帮助学生感受大学全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本课程的开设是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有益尝试,更是从原有以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学院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起到了引领与示范作用。但“大学学习导论”课程如何走得更好更远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改革。

参考文献:

[1]杜林致。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陈文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课程构建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20):8-9.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篇五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技校生

【中图分类号】g710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能掌握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分析案例,独立完成"思考与训练"。

(三)觉悟目标:增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培养责任意识、创业意识。做一个有高度职业素养的人。

二、学材及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设计职业生涯,为以后顺利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重、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一)重点: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

(二)难点:关注职业生涯设计的动态,适当调整职业发展方向。

化解方法:

(一)例举钟南山院士成功的案例(永不放弃、团队合作),并结合运用美国职业全景图进行边讲边画讲解,向学生讲述其成功的历程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

(二)利用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让学生审视自己。

(三)自我管理。

四、教学流程

(一)问题导入(7分钟)

1.同学们想有一份好的工作吗?

2.可是怎样才能有一份好的工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可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怎样设计你们的职业生涯呢?这不仅提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使其带着问题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动力。

(二)案例分析(13分钟)

我们熟悉的钟南山院士,在医学界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板书:钟南山例子(永不放弃、团队合作)-是这个团队发现了这个病毒,市民的福音,他先提出,造就了他的成功,我们可看到钟南山从一名普通的医生到现在的学术权威,我们称之为"职业发展轨迹"。--结合职业全景图(全球经济产业模式下的产物)进行讲解(边讲边画)。

(三)演绎学习(20分钟)

提出职业生涯设计的意义,引出职业生涯设计的内容和职业生涯准备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把学生分成四组,组内讨论,组间抢答。让学生在书中找出有关道理,我再结合多媒体课件给予讲解,共同探讨。这样学生掌握了原理,培养了团队精神。

(四)师生互动(20分钟)

所谓"凡事预则立",对于刚进校的新生同学来说,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应该规划好自己的未来目标,树立起明确的理想信念,进而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做到有的放矢,到达胜利的彼岸。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呢?现在我跟同学们来玩个游戏。(授课重点)-请学生回答

五个"what"归零思考模式。我们可以采用许多职业咨询机构和心理学专家进行职业咨询和职业规划时常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有关五个"what"的归零思考的模式,在入学之初,让新生用这种方式来审视一下自己。即:

1.what are you?

2.what you want?

3.what can you do?

4.what can support you?

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

首先,我们是要识别自己,认清"我是谁?",应该让新生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一一列出来,从而对自己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会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生理想。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毅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等。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什么?"也就是我的支持点是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家庭经济状况、院校环境,自我实践机会等;主观方面包括同学关系、导师态度、亲情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

触动:建议: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

(五)角色表演(18分钟)

我校优秀毕业生赵广军到我校看望同学们,让一位同学到讲台扮演赵广军,其他同学就以下问题向赵广军提问。可叫一两位同学轮流扮演赵广军。

1.您在母校上学时是怎样设计您的职业生涯的?

2.结合您自己的创业经历谈一下您是怎样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您的职业理想的?

这一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过渡:我们常听到"自我管理",那么什么是"自我管理",怎样才能做到"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一个名人的目标达成,pdca的管理pdca循环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过渡:我们大多数的同学都处在16岁左右的阶段,心理变化大,易受外界的影响,所以我们更要进行自我规划,结合个人的能力,人生的规划,必须考虑工作、生活、环境的溶入匹配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布置作业(3分钟)

以"我的职业理想"为题,写一份演讲稿,主要写你打算怎样实现你的职业理想,在小组里演讲,选出代表到全班演讲。可到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也可在网上查找。

(七)板书设计

黑板的正上方为本节课的标题,下方左面是本节课的结构框架图,下方中间是我让学生讨论和回答的问题,下方右面是本节课的知识点,使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一目了然。

五、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

1、考评方法:检查法

2、考评材料:学生完成作业情况

六、学习环境及资源准备

(一)学习环境:活跃

(二)准备资源:教材、教案、多媒体、黑板、粉笔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职业生涯设计为话题,以帮助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素质为红线,通过分组探讨、演绎讲解,紧抓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进行有效合作,信息处理,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书模板 篇六

近年来,由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普遍面临新的挑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职业定位以及今后的就业指导等任务,教学质量及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的动态变化,为此,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

1.学校不够重视,课程定位不准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社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传授有关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职业生涯规划、发展和管理的意识与基本能力。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对这门课程重视不够,个别领导认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挤占了专业教学的时间,要求压缩《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课时,甚至提出节约教学成本、扩大课堂教学规模的观点。

实际上还有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在毕业生中进行,内容一般是提供招聘信息、解说就业政策、指导求职简历制作、组织招聘会、模拟面试等等。这些仅仅能给毕业生在就业前以应急帮助,满足他们求职时的部分需求,但是从一个人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来看,却忽视了早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教学形式单调,课程的内容体系设置不成熟。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教学形式途径单一,主要是课堂教学,缺乏系统地考核和质量评估体系,不能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课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不强,一些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虚、空、烦,单纯枯燥的说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而且没有经过学生自己思考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极容易形式化,学生难以学到自身理解消化的知识,从而产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厌学情绪。

自国家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和《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始就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以来,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在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中摸索出一些经验,为推动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总的来说,对于职业指导课的体系和内容尚没有明确统一的结论,而现有的专家学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也过于理论和生硬,缺乏实践操作性。

3.教师队伍薄弱,学科背景差异性明显。当前,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师资队伍组成有三种情况:一是由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专职教师承担;二是由从事党务、行政工作的领导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团总支书记或辅导员等兼职教师共同承担;三是由少部分兼职教师承担,其中由专兼职教师共同承担的方式最为普遍。然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而且职业生涯规划本身是一个持续调整的过程,它随着学生认识的深入是不断调整的。无论我们是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还是趣味游戏,都缺少真正的职业环境和人生体验,学生对专业、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因而难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真正的指导作用。

另外,在课程的设置及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够严格和规范的地方,如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健全、投入不够多、保护性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等,使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改革的思路

1.理顺课程定位,完善考核制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有准确的定位,不能把其等同于概念化的就业指导,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毕业生进行提供招聘信息、解说就业政策、指导求职简历制作、模拟面试等方面,而应将其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承载并突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功能。对《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在高职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要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高职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学习生活,促进其充分就业和获得职业成功具有的重要意义[2]。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具有知识性、实践性、现实性等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制度不可能是单一的,而应该是多角度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灵活运用考核方式,既不能对现有的考核方式一棒子打死,全盘否定,也不能用一种固定的万能的考核模式。应根据《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特点,大胆探索其考核方式。现在每年暑期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已成为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的一种主要方式,可以利用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做好社会调查,写好社会实践报告,这也是一种考核方式。它不仅能测评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可以测评其职业能力和应变能力。

2.丰富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首先,围绕教材,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可参与训练的“项目”。学生知识信息获取的能力不容忽视,现有书本上的文字、案例,学生大都可以通过网络媒体资料自己找到,有时会很精彩,因此,教师决不能照本宣科,要让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前提是要将教学内容进行操作项目转化,然后根据项目内容合理构建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完成迁移,丰富“图式”内容,获得新知。在此基础上根据班级学生个性差异,运用班级教学的分组技术,建立有效的学习团队,确保学习的有序性、层次性、互补性。另外还可以编写项目任务书。职业生涯规划单元项目任务书的编写,要坚持教材内容为基础,源于职业生活,可学可练,可以评估的原则,既要内容具体,又要结合学生认知实际,重点培养学生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3]。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建设应服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基础性与有效性的统一。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文本课程与活动课程的统一,职业生涯规划是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要把呆板的、说理的文字转化成丰富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最后,为了加快推进这一新兴课程的良性发展,有关部门应组织人员对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对统一的课程标准。

3.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师资雄厚与否,是衡量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知识体系全面、教学基本功扎实、结构合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不仅在专业上要求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知识广博,而且在教学上要求具备较高的水平和技能,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要丰富灵活。此外,人格上要平易近人,让学生尊其师,才能信其道、践其行才能实现潜移默化教书育人的功能。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专兼结合,以兼职教师为主体,专职教师为骨干。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专兼职教师可以组成“讲师团”式的教学团队,组织集体备课,根据各自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一个专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发挥“整体作战”的优势,从而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七

我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学生,就读于河南财经学院,是财政金融学院2006级金融一班的一名学生。本学期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结业论文要求写一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为了做好这份规划书,我认真分析了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等各个方面,另外利用学校提供的北森职业测评软件认真的做了测评,并得到较为可信的测评报告。本规划书就是依据测评报告结果并结和自己个人分析的做出的。

一、自我评估

本人兴趣广泛,尤其爱好音乐,读书,喜欢钻研。性格偏内向、不擅言谈。但为人诚实,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具备从事精细工作的耐心。乐于帮助他人,朋友不多但个个真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愿意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

二、金融行业未来发展评价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和证券业,属于经营货币和资本业务的资金密集型行业,由于具有较好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属于高人民币资产的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流入,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各个研究机构也从行业中观角度阐述了看好行业的发展前景。

三、职业的选择

金融学专业,就业面比较广。较主要的有三个类型:从商、从政、学术。对我个人而言,我选择从事商业经营的职业方向。将来就业可以是金融机构(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非金融企业(主要是作财务和投融资分析)。

四、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大学在校期间的学习任务规划:

1,总的规划:通过大学的学习,努力学好自身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经营管理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强自己的社会实践经验。在寒暑假期间参加短期社会工作,至少赚够自己的生活所须。积累自己的人脉,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领导能力。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创业方向。

2,具体规划方案: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1,四月份: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2,六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证书。

2008-200年第一学期:

1,十二月份:考取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证书。

2008-200年第二学期:

1,考取金融专业英语资格证书。

2,复习备战明年的研究生考试。

2009-2010学年:

1,全力备考,心无旁骛。

毕业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五年主要是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领导能力,资金储备。

职务目标:从企业的一般职员到企业部门经理(理想中是外资或合资企业)。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ag凯发k8国际的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锻炼自己的领导能力,并且积累自己的人脉、金脉、知脉。

·经济目标:五年年薪平均5万以上。

2018年以后规划:

职务目标:创业。

能力目标: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

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相关公司决策层有一定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10万以上。

五、成功标准: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 篇八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5-0129-03

收稿日期:2013-06-10

基金项目: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学业生涯规划视阈下促进大一新生学习适应的路径探讨”(2012b018)

作者简介:谢桂花(1983-),女,黑龙江富锦人,哈尔滨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近年来,大学生职业适应状况令人担忧,据《大学生职业适应调查报告》显示,在受调查的走入职场不满3年的大学毕业生中,认为自己职业适应状况差的比例为31%,6%的受访者则表示不适应现在的工作。受调查的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生的职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责任意识不强、执行能力较差、自我规划不足等职业素养方面的欠缺。职业生涯规划简称生涯规划,又叫作职业生涯设计,是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曼提出的,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的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根据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大学生正处于生涯发展阶段的探索期,主要任务是从各种机会中探索自我,逐渐确定职业偏好,并开始在所选定的领域中开始起步。[2]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教育体系和社会合力体系,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构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

1.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现状――认知度不高,规划意识相对薄弱

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港台地区,生涯规划理论发展比较成熟。在大陆,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和推广始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人们对生涯规划认知度不高,只是近两年才在媒体上接触到“职业规划”、“职业定位”等相关信息。我国的初等教育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大部分学生除学习、考试之外的事知之甚少,家长也无暇顾及孩子学习之外的事情,职业教育欠缺。根据对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级和2012级两届新生调查问卷显示,在升入大学之前89.5%的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职业生涯规划,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考入大学以后,虽然接触到了职业规划,但很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简单地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了找工作。有些学生玩心过重,无暇规划;有些学生认为计划没有变化快,一切都是顺其自然的事,没有进行职业定位;有些学生“被规划”,敷衍学校,把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当“作业”,应付了事;有些学生不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实践,从众心理严重等。

2.优化多种宣传方式,构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体系

重视意识唤醒,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开展生涯意识唤醒教育,强化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知,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生涯规划意识。在职业生涯规划中要帮助学生树立三种观念:一是自我负责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关乎大学生个人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有自己能对未来负责,不要期望别人来负责;二是匹配自身的观念。90后大学生是个性十足的一代,强调个性差异、个别需求,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个人的实际兴趣、能力、价值观等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不能简单模仿他人。三是终身探索的观念。职业生涯规划是过程,不是结果,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以适应阶段需求。

加大宣传,增强学生生涯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在高校强化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入学教育中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刚入大学对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在这个时机对其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生涯规划的重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尽早确立目标,消除迷茫。二是通过校园广播、网络、条幅、宣传板等媒介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宣传。这些媒介是大学生常常关注的地方,加强这些方面的宣传有助于生涯规划意识的潜移默化和深入。三是开展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主题班会、座谈会和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探索自我、探索工作世界,增强对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性的认知,消除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的认知和被动接受的逆反心理。四是建立职业测评系统。它能帮助学生自我探索、认识职业、协助进行积极的生涯探索,在职业测评中可以看到所有相关的自我特征描述、潜在的预期职业,而且系统会根据前面自我探索与职业探索部分的结果,定制一份完整的职业生涯计划书初稿,供学生进行更加个性化的职业思考。五是校内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利用活动推动学生职业规划的制定与执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目标。

二、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1.当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现状――体系不健全,规划过程流于形式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过程,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知识、技能、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教育应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始终。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就有生涯辅导,[3]在中小学,更是有多种多样旨在扩展生涯和增进自我了解的职业探索活动和教育活动。在我国,直到大学才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且许多高校忽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意识不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有些高校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相混淆,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用就业指导课、就业讲座等代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使有职业生涯规划课也主要是讲理论,并且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有些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不够全员化,只有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老师重视,其余的人并不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意识不到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有些高校师资不够充足,没有专门的职业规划师,由辅导员或者学生工作人员来指导,但辅导员不但工作量大,而且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选择和规划时缺乏全方位、个性化、一对一的指导;有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与企业实际需要相脱节,理论性强,实践性弱。

2.加强师资、课程、咨询方式建设,构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加强师资体系建设。建立高素质、专业化、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保障。改变以往单纯以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就业指导师和辅导员为主的师资队伍模式。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事务性工作多,面对众多的学生,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辅导,且其中部分人没有参加过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的培训,单凭经验来指导学生。加大就业指导处、学生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参加有关职业生涯教育培训的力度,到企业、高校调研和学习,并把这部分人员填充到职业生涯规划师队伍中,这样不但可以建立高素质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而且可以壮大职业生涯教育队伍,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开展,利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宣传。另外,还应加大专业教师的参与度。他们熟悉专业知识,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最新动态,可以指导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发展,对于学生来讲更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建立由职业规划课程教师、各个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职业生涯规划师,由专业教师组成的高素质、专业化、全员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利于学生随时进行职业规划咨询,利于高校全员职业规划意识的提升,为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强有力的条件。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全程化课程体系,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程化,即把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从大一开始进行,贯穿整个大学。大一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课,开展生涯规划意识唤醒讲座,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把重点落在自我探索上,通过系统测评和工作坊,帮助学生了解自我的职业兴趣、能力、性格和价值观。大二和大三主要帮助学生探索外部工作世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参与专业实验、比赛、项目等,帮助学生联系假期实习单位,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增强对工作世界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师帮助学生在认知工作世界和认知自我的基础上,确立职业目标,并制定具体规划。在此阶段职业规划师应每隔一段时间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这段时间是否完成所制订的计划,完成的效果如何,并随实际情况调整目标和计划。大四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就业预期,提高学生求职技能。

构建多样性咨询方式。构建灵活多样的咨询方式,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传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方式主要采取一对一咨询和团体咨询,一对一咨询对咨询师的要求高,工作量大,一般一个学生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大概要分四到五次进行,还要进行提前预约等程序,整个咨询下来时间大概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团体咨询覆盖的学生面广,但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所以既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这项工作覆盖广大学生,又要能针对每个不同的个体做到个性化职业辅导,就要求学校必须建立一对一咨询、团体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多样化的咨询方式可供学生选择的机会多,易于接受,特别是网络咨询,更是省去了中间的很多环节,操作简单方便,消除学生面对面咨询的顾虑,符合当代学生时代化的需求。

三、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合力体系

1.当前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关注现状――重视程度不够,个人规划无落脚点

企业用人机制不完善,不能做到人职匹配。目前,仅有少数企业关注员工的自我规划,在入职时强调职业适配性,对员工进行系统的职业测评和培训,员工能够按照个人的兴趣和能力上岗工作。大多数的企业不重视发挥员工的特长和能力,不能做到人职匹配。大学生入职后,不区分员工的个人能力,而进行统一的技能培训,然后立即上岗,导致员工对个人的职业规划无意识,使职业生涯规划在社会上不能起到相应的推动作用。在校学生受此影响,没有根据自我兴趣、能力、价值观等特征和将来适合从事的职业要求来规划大学生活、学习和工作,学习没有方向感,随波逐流,从众心理严重。

2.凝聚高校、家庭、企业力量,构建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合力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不单是高校的教育,还需要实施多层次、多领域的保障与支持,通过整合高校、家庭、企业等多方面的资源,建立全面综合的社会化职业生涯规划体系,做到资源共享和互补。从高校的角度来讲,要整合社会资源和校友资源,主动与企业联系,共同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4]一方面加强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关系,与用人单位共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争取实习实践机会,聘请用人单位的hr为学生开设大学生职业素质和技能的训练课程,增强学生对企业、对社会的了解以及对职业技能的掌握,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必要的准备;另一方面加强与校友的联系,他们熟悉本行业管理、技术要求和职业发展,在学校和他所从事的行业的交流沟通中,具有其他人员无法比拟的优势,通过校友为在校大学生做职业规划相关方面的指导,将使学生能够迅速把握社会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开发的需求,调整个人规划和社会需求的高效互动机制,通过校友还可以建立培养基地和就业基地,开发更多资源。从家庭的角度讲,家庭是孩子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对孩子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阵地,家长在孩子职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起着启蒙和引导者的作用。父母对孩子比较了解,他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认识自我,根据孩子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帮助孩子确立职业目标,并帮助他们制订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从企业角度讲,企业加大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关注度。通过职业生涯培训,使企业人力资源需求与个人生涯需求之间达到平衡,不但可以提高在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发展,也可以创造一个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和引人、育人、留人的企业氛围。同时,在校大学生完善的职业规划也可使企业招到理想的员工,减少当今毕业生职业不适应状况,降低员工流失率、跳槽率。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做好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内在激励大学生,激发其不断为实现各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而进取,增强社会职业适应力,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丽。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体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2):87-89.

[2] 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韩宝庆。美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1(2):102-105.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职业生涯规划书》,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热点范文

最新范文

299 5015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