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最新9篇-ag凯发k8国际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一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学前教育的智力开发
三、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培养意志,发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结合小班阶段目标 篇二
不同阶段的幼儿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参考省编教材去制定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阶段目标去选择与投放材料。
(一)根据月发展阶段目标
在选择材料时可以结合五大领域发展的阶段目标去投放,如9月份科学领域阶段目标中提出“感知常见的几种生活用品、水果。了解基本特征;按事物的一种特征进行分类;比较大小并排序等”,教师就可以结合阶段目标投放水果沙拉自助餐品尝区、投放标签分类整理娃娃家,投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瓶子按大小排序等。 10月份科学发展提出“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等。 ”教师根据这些阶段目标可以在建构区投放各种圆形玩具搭建车类交通工具,在运动区投放轮胎、呼啦圈自主练习感知圆形等。但有的活动区目标是结合幼儿自身发展制定阶段目标,如9月份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动手能力弱,可以先开展“抓”的练习。可以培养幼儿练习五指抓到三指抓,逐步提高练习的难度。每个月投放的“抓的物品”也应该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也可以玩“夹”的练习,早期阶段让幼儿用塑料夹子给各种动物形象夹胡须,还可以提供夹馒头的大夹子让幼儿练习夹乒乓球,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可以稍微提高一点难度,提供的夹子小一些,夹的物品也小一些,后期再逐步换小增加难度。 “舀”“倒”“串”“扣扣子”等操作练习都可以遵循这个从粗到细阶段性逐步提高的。规律。
(二)根据每个阶段目标中具体的教学活动
每个阶段目标中都有具体的教学活动,如10月份美工区目标中提出“尝试用点(雨点、圆点等)、线条(直线、曲线、折线)和简单形态(圆形、方形等)表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简单的物体特征。 ”具体活动有《香甜的水果》《画水果给小猫》《小猫的水果》等,教师就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创设水果屋主题,提供各种各样形状的水果、颜料,可以利用窗台、墙面、玩具柜面等地方创设背景墙,投放颜料、油画棒、水彩笔等工具让幼儿自由涂鸦、玩水果印画、水果分类、涂鸦水果区宝宝等活动。又如科学领域目标中提出“按物体特征进行排序”具体活动有《按颜色特征排序》,可以开发图形宝宝找家、收整糖果屋、做漂亮的糖葫芦、串有规律的门帘等活动。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幼儿在入园前,由于家里的一些不科学的教育,使其养成了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其中进餐习惯尤为显得突出。入园后,一个班集体有很多的小朋友,小朋友不好的进餐习惯,给幼儿园里的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这些不好的习惯的养成,对其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弊端。本文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构建家园合作机制,来纠正幼儿的不良的进餐习惯。
关键词:家园合作、幼儿、进餐习惯
1、前言
人们每天都要面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挑战和竞争,现在的幼儿要想在以后的发展中处于金字塔的顶层,就需要从小养成优良的作风。幼儿的独立性在一个人的未来生活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幼儿的独立性首先表现在生活自理方面,生活自理首先表现在可以独立的进餐,并在进餐后可以独立收拾自己的餐具。
当前家庭里的小朋友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对幼儿溺爱现象十分严重,如今的小朋友在家里,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正是这种入园前的溺爱,使很多小朋友养成了挑食、厌食,吃饭时边吃边玩等很多不良的进餐习惯。很多的小朋友在入园前,一直都由家长喂食,使其到了幼儿园之后,不能独立的自己进餐。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 而家长就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实施家园合作机制迫在眉睫。
2、幼儿的不良的进餐习惯的养成因素及解决方法
2.1 幼儿不良的进餐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
幼儿在入园之前养成不良的进餐习惯,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家长在进餐时不仅没有给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家长认为进餐不是很大的问题,幼儿园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1)家长没有起到榜样、模范作用
模范对于儿童来说是先天的能力,家长的某些行为,幼儿通过模仿可以很快“学会”。很多家长在家里进餐时,有很多不良的习惯,比如,进餐时与人聊天,边玩手机边进餐,也会有挑食、厌食的不好行为。幼儿总认为,家长做的都是对的,无形中就把这些行为作为自己的标准。家长的言行不一的教育方式,也会对幼儿造成认识上的混乱,会误导幼儿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家长在进餐时一直说话,还不断地对幼儿说,进餐的时候不要说话。家长只注意了一般的说教,而忽略了更重要的言传身教。
(2)家庭的不科学的教育方式
家庭对于幼儿来说,是最初的社会性发展的地方。幼儿都是从家长那里学习到基本的生活技能。所以,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会给幼儿以后的发展带来不好的影响。家长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大多数幼儿在入园前,在家里进餐都是通过家长喂食的方式。使幼儿不能掌握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对于幼儿的挑食、厌食,家长都是默认的态度,长而久之,幼儿的挑食、厌食变的更为严重。
(3)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及分析
幼儿在入园之后,教师对这些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的执行能力的培养不够。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幼儿教师对其自然知识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对幼儿执行能力的培养。虽然近几年这种观念有了转变,但是仍旧没有深刻意识到幼儿社会性的培养,没有深刻认识到幼儿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幼儿的执行能力的培养对其以后一生受用无穷。幼儿教师不注重和家长的配合,不能和家长一起统一目标的基础上,一起对幼儿进行教育。
2.2 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
幼儿进餐习惯的养成是一项长期、持续而且复杂的工作,这不仅需要幼儿园与家长方面的耐心教育,更需要两者合作、沟通和交流,形成责任明确,执行性强的教育方式。
(1) 少盛多添,逐渐加量的方法
刚入园的幼儿在进餐时,总是有吃不下的心理。幼儿在看见满满的一碗饭时,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面对太多的饭菜会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同时产生畏难情绪,使得幼儿对吃饭失去兴趣。所以幼儿园的老师在给幼儿盛饭时,有意的不要盛满。幼儿在吃完一次后,再次盛饭,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这样既不浪费粮食,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很多幼儿不喜欢吃绿色的蔬菜,这些习惯是长期形成的结果,所以也不要奢求马上就改好。针对这些幼儿的这些习惯,采取逐渐加量的方法。开始的时候,少给幼儿盛一点绿色蔬菜,吃完之后,教师和家长要及时鼓励,然后逐渐增加绿色蔬菜的量。比如,说“你太棒了,吃了这么多萝卜”。家长与教师的鼓励,会增加幼儿对于以前不喜欢吃的蔬菜的食欲,同时还可以逐渐改变幼儿的这些挑食的坏毛病。
(2)言传身教法
由于幼儿都处于一个年龄层次比较低的一个群体,他们对于一般的说教,没有很好的接受能力。但是他们对于身边的成年人的行为却有着极强的模仿能力,所以,身边的家长与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因此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双方都要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尤其是在进餐吃饭的时候,一定要以身作则。此外,还可以讲述爷爷奶奶年代的时候的那些吃不饱饭的经历,使他们增加对粮食的爱惜之情,懂得节约粮食。
(3)“大拇指”教育法
平常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应该与表扬为主。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家长以及老师的表扬,表扬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极大肯定。当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比上次有了进步时,我们应该及时表扬和鼓励。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可以有效的激发幼儿内心深处的积极情绪,还能够把这些好的习惯进一步的加强。表扬方法可以为一个温暖的拥抱,也可以为一朵小红花。教师在幼儿园中,还可以开展小朋友吃饭比赛,吃饭期间不可以讲话,不可以把饭菜掉到地上。针对优胜者,老师要把他在全班面前表扬。另外,在遇到幼儿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也要适当的批评教育,然后加以纠正,但必须掌握批评的方法与艺术,不可简单粗暴地处理。
3、建立家园沟通互动机制 ,分享科学育儿理念和策略
幼儿健康的进餐习惯不仅需要依靠幼儿园的教育,还需要家庭中家长的配合。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的养成必须依赖家园长期的沟通、合作才能够完成。家园合作,主要是通过协调两方的教育力量,形成对幼儿进餐行为教育的合力,教师及时把幼儿在幼儿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请家长也将幼儿在家情况如实转告老师,对幼儿进行连续不断的教育影响。只有双方对幼儿的进餐情况进行教育,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短信和电话的形式把幼儿在园中的饮食情况汇报给家长,家长再把幼儿在家中的饮食情况报告给老师。对幼儿在园中或家中的挑食厌食等问题,引起老师和家长双方的重视。并及时沟通,找出原因并取得共识,一起寻找解决方法。还要求家长在家的时候要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帮助幼儿改善不好的进餐习惯。家长和老师还应该不断调整和更新原有的教育方式,使之可以适应幼儿的不断转变的过程。
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园生活的适应,小班幼儿的进餐习惯就会有明显的好转。绝大部分的幼儿可以独立的进餐,大部分幼儿在吃饭的过程中可以做到桌子以及地面保持干净整洁,而且以前挑食厌食的幼儿,现在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长时间文化知识的教育,幼儿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大家应该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绝不浪费一颗粮食,其它的一些不良习惯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善。
总结
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家园合作对促进幼儿形成较强的执行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家园合作还需要坚持,只有通过坚持才能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自身条件“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其进行培养。幼儿的早期的行为习惯的教育,对其以后进入社会,更好的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四
摘 要:学前教育的必要性"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这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谈到教育问题时说过的一句话。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内,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都将对幼儿日后的健康成长和身心发育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因此良好的幼儿学前教育将直接影响到幼儿一生的品格与行为。
关键词:学前教育 现状 趋势
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
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
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
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
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学前教育的智力开发
开发智力,也就是培养幼儿的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词汇量、理解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推理能力、视觉驱动能力等等。
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首先应着手听,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劳伦斯?沙皮罗认为,故事是影响幼儿思维的最好方式。
多听有三点好处:1.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加深对语句和语境的理解,迅速提高阅读能力。
2、扩大幼儿的词汇量,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于记忆,每天重复相同的词汇和句型,不断刺激幼儿大脑里的词汇库,可以使幼儿的记忆力迅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掌握准确而规范的表达方式。
长期坚持不懈,幼儿的语言能力,记忆力,词汇量,理 https://m.baihuawen.cn/ 解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都会提高。
3、熏陶高尚的道德情操,故事要多选名著,因为人类各种美好的思想感情,会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他们的灵魂,从中吸取精神营养。
三、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
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
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培养意志,发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
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
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
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
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
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
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3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五
摘要
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学前教育毕业论文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全面身心并重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行政管理毕业论文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工商管理毕业论文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结束语
只要人人都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的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就能实现,那么教育这朵花会越开越美。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
一、学前教育对人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1、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的身体发展、智力与经验发展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时期
2、学前教一育阶段是人生变化最大、最快的时期,也是最易发展、最易受挫的时期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三、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对此,下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主要从育人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几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育人理念
2、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实践目标。
3、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学前儿童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主体性意识;同时,仍须经过社会化过程,从“不成熟”状态解放出来,走向“成熟”状态,成为遵守社会生活准则和行为规范的人。但是,学前儿童不具备相应的逻辑思维和科学验证能力,只能接受社会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启蒙教育。启蒙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学前儿童在道德启蒙教育中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必须是自觉的主体,毕业论文;市场的营销管理具有主体意识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前提。
1、学前儿童主体意识与学前儿童道德意识
2、学前儿童主体性在道德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第一,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构成了学前儿童参与道德启蒙活动的本质特征和根本属性。
第二,学前儿童的主体性构成了道德启蒙教育的本质。道德启蒙教育是学前儿童道德意识的自我确立和自我完善。
第三,学前儿童的主体性决定了道德启蒙教育的思维方式、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教育模式。
第四,学前儿童的主体性造就了道德启蒙教育的学科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养成
道德意识建构于主体的习惯,既是社会风俗习惯的普遍化和一般化,毕业论文:企业管理也是个体自身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学前儿童的人格养成
2、学前儿童的道德素质养成
3、学前儿童的行为规范养成
三、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4、审美过程
四、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引导艺术
德育是主体的心理体验和意识生成,工商管理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学前道德启蒙教育应该以引导为主要方法。
1、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传统理论与传统方法
2、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创新性思维
3、学前儿童道德启蒙教育的创新性方法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纲要
一、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因
第一,学前教育成了民生的焦点。
第二,学前教育处于人生教育的最初端点,对人的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这种基础性奠基性意义为全球脑科学研究发展和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所揭示。教育。陶行知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说:
第三,普及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论如何写好毕业论文作为国家基础教育和人力资源投资的重点,已成为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第四,中国社会的改革与发展和东方文化上的一些特质,在近十年来加速了事实上的人才竞争和就业竞争,国民越来越感同身受地体认到下一代的生存发展、财富的积累以及幸福指数与个人受教育的成功与否关系密切。
第五,过去一个时段,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的失误和不作为,导致了学前教育徘徊、犹疑和迟滞。学前教育非义务教育的性质,让政府和教育行政忽视了对学前教育深切而全面的关注,企望靠市场化动力去发展学前教育。
二、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点
究其“小学化”“成人化”滋生的原因,有如下方面:
一是对儿童权利保障和学习者权利的漠视,这是我们各类教育和各阶段教育的通病。如何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旧是口头上的说辞,少见实际的行动。
二是社会的浮躁状态,教育价值观、学习观、人才观、学生观、知识观的陈旧、片面和扭曲使然。人的发展本质上应是综合的发展和个性的发展,是创造精神和创造力的发展。
三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生存竞争的压力和想通过子女的发展补偿自己人生缺憾的祈望,助推了家长和社会对学前教育的不当要求和需求,逼迫幼儿超前学习,驱使幼儿园实行“小学化”“成人化”的教育教学。
四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受到竞争压力的考验,特别是各类幼儿园在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抛弃了素质教育的理念,不能坚守学前教育的规律,片面地跟随社会和家长的不正确要求,把外语、拼音、计算、轮滑、跆拳道、蒙台梭利感统训练等庞杂的内容塞进幼儿园的课程和活动之中,以取悦家长和社会,包装成所谓的特色,达到多收儿童和多收费的目的。
五是小学在招生中,对儿童入学附加考试、毕业论文写作要求及管理办法面试等条件,其内容导向也助推、影响幼儿园向“小学化”和“成人化”靠拢,以适应各类“名校”的要求。
六是教育管理部门和教研部门对幼儿园课程教学和活动结构缺乏督导、监管、研究、指导等措施,缺乏执法力度,基本处于放任的状态,这导致了教育教学偏离正确的轨道。
以笔者的看法,在未来推进学前教育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相对于解决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办园条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等,纠正“小学化”“成人化”教育倾向,显得更加困难,更加需要时间和过程,因为应试教育大的环境氛围不改变,文化变革不充分,根本的教育制度和体制不改革,“小学化”“成人化”的弊端就难以彻底根除,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认识和可持续的行动。
三、破解“小学化”“成人化”教育倾向的对策
(一)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国家即将颁布的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
(二)要深入研究幼儿成长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要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自考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程序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通过观察探索、感知体验,享受快乐童年,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四)要进一步深入探索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实施策略体系,要改变当前零打碎敲的做法和仅仅局限在知识技能衔接的层面上,要通过研究与实践澄清当前幼小衔接的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纠正错误行为。
(五)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督和指导,探索和建立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两个方面的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毕业论文的内容常见错误评析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
(六)要通过“家长学校”和家园互动,把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七)加强三支队伍的专业化。
(八)要重视农村乡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要以重点建设和扶持一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为主要措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使其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促进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提高。
以上毕业论文范文提纲请参考。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论文 篇六
摘要: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综合素质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以培养儿童的美术能力。从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情况看,美术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时间较为有限,学生在课程内的学习难以达到未来工作岗位对他们所提出的要求。基于此,该文对当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拓展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学习途径
儿童美术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并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等审美活动提高儿童的素质和修养,从而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明确了幼儿美术教学的目标,即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美术素养。
一、《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
美术素养是指个人了解与学习美术知识之后,所形成的与之相关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以及参与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包括与之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美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较高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指个人发现美、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它包括审美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这是因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为一种涂鸦式的抽象画形式,具有模糊性与不具体性等特点,这些与抽象绘画艺术的构成形式非常相似。对儿童的这种抽象绘画进行赏析,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因为这时画得像不像已经不能作为绘画作品的评价标准了。抽象绘画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形式,它所描绘的对象大多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客观存在的,观者需要从点、线、面的构成与色彩的搭配等方面赏析绘画作品。所以,幼儿园教师需要立足大的美术观、把握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此外,在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等日常工作中,也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审美能力。
2、基本的造型能力在美术范畴中,造型能力是指能够准确、概括、完整地把握物体造型的能力,通俗的理解就是对创作对象形状的观察、理解以及对物体外在和内在的形体结构的把握。美术又被称为“造型艺术”,可见造型能力对于美术学习的重要性。造型能力可以说是一切美术活动的基础,如果连基本的造型能力都不具备,抛开绘画课程不说,就连欣赏课程或者手工课程都难以展开。如,欣赏一幅绘画作品,很多时候需要对作品中的造型进行赏析。又如,在开展折纸活动时,对于折纸图解的空间性解读和对折叠处在整个纸张中的大概比例的把握也对教师的美术造型能力提出了要求。此外,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一般需要教师参与其中,有些环节甚至需要教师绘制完成,所以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
3、灵活运用色彩的能力儿童的好奇心十分强烈,更容易被鲜艳的色彩吸引。在美术教学中,缤纷的色彩对于儿童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幼儿园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对色彩的好奇心,积极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幼儿园教师能够较好地感知色彩在各种对比、调和中产生的变化,并能根据需要正确地掌握和配置色彩关系,灵活运用色彩和搭配色彩。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阶段人们并不能完整地解释人的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色彩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人的心理状态。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心理系教授格罗姆在研究儿童通过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的实验中,发现年龄越小的儿童越是喜欢用色彩表示不同的心境状态。所以,幼儿园教师在正确把握色彩的情感知识后,能够通过学前儿童的绘画作品进一步了解儿童的情绪和心境。
4、扎实的手工制作能力手工制作是儿童十分喜爱的活动,包括纸艺、布艺、泥塑等内容。教育家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到要“解放孩子的双手”。手工活动对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空间概念以及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这些手工活动都是以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为基础,简化制作工具后发展而来的,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具有一定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分析与制作能力,并能根据自己的分析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和方法进行制作。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习现状分析
1、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主要规定课程类型和课程门类,及其在各年级的安排顺序和学时分配,并简要规定各类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虽然各高职院校在具体的美术课程学习模块与学时上有所差别,但总体的学习内容都是以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在美术素养方面的要求为基础,由美术鉴赏、图案、绘画、手工几个方面整合而成。以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美术课程设置情况如下:本课程的名称确定为“美术应用与实践”,属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学生在第一学年完成基础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包括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美术欣赏和手工制作等。第二学年完成“应用教学模块”共计64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有简笔画、泥工、装饰画以及各种绘画形式的学习。第三学年完成“职业能力模块”共计32学时的学习,学习内容主要包括美术教学法、教玩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等。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课程学习存在的问题
美术活动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美术教育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而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这以前,美术教育在我国国民教育中不受重视,即便开设了美术课程,也是倾向于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十分片面的,而且课时量较少。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情况看,除了参加美术高考的学生,其他学生的美术素养较为缺乏。而美术高考生也只是经过了几年美术造型基础的学习,这样的美术教育是有偏差的。总体来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基础存在不足。基于这个情况,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包含素描基础、色彩基础等大量的基础知识的学习。此外,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数量较多,按照教学计划,每周只有两个学时的美术课程学习时间。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课程呈现出学生美术基础差、课程学习内容多、课时量少等问题。美术课程学时是在整个专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后安排的,要想通过增加美术课程的课时量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质量是较为困难的。因此,拓展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的途径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学习途径拓展的措施
1、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
一般来说,兴趣小组是将课程教学中表现较为突出且对本课程有着积极学习态度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课余时间开展课程学习活动的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有限,但是带来的积极效应是能够放大的。因为小组成员参加学习活动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注意,小组成员通过兴趣小组能够获得成长,进而受到其他学生的关注。这个过程中,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定能被带动起来。同时,教师可以将这种正面的影响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讲授完教学内容后,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请兴趣小组的成员担任组长协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兴趣小组时,小组学习内容可以结合美术课程的教学计划,并超前于班级的学习进度,这样兴趣小组成员在辅导其他学生时就能更加准确、有效。开设美术课程兴趣小组不仅能够提升全班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对于提升小组成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学习活动前,应该配备负责教师。小组的负责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提前做好计划,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特点,主要安排绘画、手工、欣赏三个方面的学习内容,可以参考小组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点,为学生的兴趣与特长的发挥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在学习时间和地点上要有具体的规定,兴趣小组管理应规范化,保证学生准时参加活动,这样小组的学习活动才能持续开展。
2、举办画展
利用校园资源举办画展,可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所,如走廊、空教室、教学楼大厅等,这样有利于画展的持续举办。画展看似只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展示美术才能的机会,实际上它对于渲染校园艺术氛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都是有帮助的。举办画展前,应在校内广泛征集学生的美术作品。可以拟定一个主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不限制作品的表现形式,绘画、摄影、手工均可,为学生的创作留下足够的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特长与个性。虽然最后展出的作品数量有限,但在征集过程中,为画展做准备的学生人数肯定是多于这个数量的,这样就可以增强整个学生群体对于美术的关注与兴趣。同时,为了不打击落选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利用学校网站展示所有投稿学生的作品。
3、互联网课程学习
21世纪,人们的生活深受互联网的影响,互联网影响人们的交往、工作和学习等方面。互联网有着资源丰富多样、时空跨越性、信息更新速度快等优势,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学时安排的有限性和课堂学习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师只能讲授基础知识,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提高教学质量。课后,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相关的网络资源,并要求学生根据网络课程继续学习。教师提供的互联网教学视频应该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延伸,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自行选择巩固课堂练习或延伸课堂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借用微信平台向学生分享美术相关的有趣的信息,以此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将完成的美术作业发到朋友圈,通过朋友圈与教师、同学、朋友甚至家人交流学习情况。互联网不仅能够为美术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改进师生交流的方式。
4、充分利用美术馆等社会公共资源丰富学生的美术欣赏活动
美术馆具备独特的教育资源,即艺术收藏品。美术馆开展的教育活动多样,除了陈列艺术品的形式,还有名家讲座、艺术家公开制作、开放工作室、公演会等,这是很多高校都无法具备的。美术馆有着相对先进的设备,部分美术馆还配有讲解员,并且场地较大,相较于美术课堂,可以展开大规模的美术活动。所以,美术课程应该利用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将美术馆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拓展与延伸。大多数学生的观展经验较少,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展活动。参观画展看似简单,不过是进入美术馆后走到每件艺术品跟前看一看,但学生如果以这种无目的的方式参观展览,最后有可能一无所获。所以,教师应该分三步对学生的观展活动进行引导:第一步,在学生参观以前,教师应该为美术馆的艺术展做一个导览,向学生介绍展览的基本情况和参展画家的简介。第二步,为学生分析、讲解艺术展的典型作品。第三步,针对此次艺术展览作品进行再创作。观展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请学生分享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再请学生根据此次艺术展中自己最喜欢的作品进行再创作,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理解作品,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5、手工体验馆
美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鉴于课程课时量较少,而且学校资源有限,如陶艺类的课程内容是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推荐学生到陶艺店或其他手工体验馆学习、体验。虽然这种学习形式需要消费,但新鲜的内容仍然能吸引学生。任何一种手工艺品的制作,从材料的选择到制作方法、步骤的确定,从动手制作到不断修改和调整,都是一个提升创造意识和动手能力的过程。特别是在创作过程中,个人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交融是其他学科都无法取代的。此外,绘画与手工看似相去甚远,其实内容是相通的,主要通过色彩、造型进行创作。所以,制作手工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美术综合素质的过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将绘画、欣赏和手工等内容压缩成一门课程,而且在学时安排上仅为每周两个课时,要想进一步提高该专业学生的美术素养,拓展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通过上述学习途径,可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美)格罗姆。儿童绘画心理学:儿童创造的图画世界。李苏,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樊钰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5)。
[4]孙彦。论学校美术教育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关联性。大众文艺,2013(3)。
[5]晁树梅。有效组织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法。画刊(学校艺术教育),2012(9)。
[6]范帆。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中利用微信平台展开“微信教育”探讨。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4)。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七
随着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的实施,“订单班”成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但是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订单班”似乎并未得到学生青睐。鉴于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在建设“订单班”时应以学生为本,做好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幼儿园也应以“员工”的标准要求“订单班”的学生;同时,学生本人应做好生涯规划,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订单班”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常见的方式,是校企合作的手段,也是企业在与职业院校进行校企合作中,最能保证获取“利益”的一种方式,特别是在我国目前希望在职业院校中实施现代学徒的大背景下,很多院校将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模式寄托于“订单班”。但是,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订单班”虽然能受到企业(即幼儿园或托幼机构)及学校的认可,但是就学生而言,似乎对“订单班”的兴趣不是很大。
一、“校”与“企”对“订单班”的热的态度
校企合作这一概念是我国2002年时,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首次提出的,“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之前,校企合作也经历了几个不同概念,但是不管在哪个阶段,职业院校中的校企合作往往是“企”冷“校”热,多数企业对于校企合作仅局限于每年招聘会的时候才会出现,日常对职业教育实际并无太多接触。
但是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通过“订单式”培养和“双证书”制度等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企业也热衷于加入职业教育中,形成“订单班”,这样无疑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对未来人力资源的需求。但是,就在“校”与“企”准备对“订单表”摩拳擦掌之时,学生却出来说了“不”,特别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目前形势下,对“订单班”表现出了冷淡态度。
二、学生对“订单班”的冷的态度
(一)学前的高就业率,导致“订单班”的遇冷。
自2010年至今,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文件,学前教育也在这个背景下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幼儿园的入学人数由2009年的2658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4051万人,入园率由50。9%增长到70。5%,提前实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完成的目标。201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0。99万所,比2009年增长51。9%,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数量达到208。03万人,比2009年翻了近一番。学前教育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幼儿园师资的严重匮乏,但这也为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提供了发展契机。2013年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率达到了97。5%,位列全国各专业第二,比2011年提高了4。2%①。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有了信心。就业得到了保障,学生也自然不会将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希望在毕业时能不受“订单班”的限制。
(二)合作幼儿园发展存在变数及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不稳定性。
首先,幼儿园运营情况的不确定性。尽管我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得非常迅速,多数幼儿园都急需幼教师资,但是多数幼儿园,特别是中小型私立幼儿园在未来两年或三年后,还是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能与高职院校进行订单合作的幼儿园多为私立幼儿园,所以学生选择的热情自然不会太高涨。
其次,高职学生就业心理的不确定性,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虽然已趋近成熟,但他们对自我职业认知还比较模糊②。多数家长及学生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目的比较明确,就是希望毕业后能考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能到地方公立幼儿园任教。但这只是家长与学生比较良好的一种愿望,我国虽然加快了学前教育发展的步伐,但是目前公立幼儿园的招聘计划还没有达到足以消化大批量毕业生的程度,所以,大多数家长和学生对于目前的就业前景还不明确,对于自身的职业认知也比较模糊,对未来的职业的定位还不明确。
(三)“订单班”与普通班之间难以对接。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而言,虽然“订单班”与普通班并无大异,但高职普通班的课程设置根据的是学生本身及岗位工作能力,而“订单班”则需要根据幼儿园自身的情况进行设置,要与幼儿园的特色、文化及定位相结合,所以学生特别是家长在选择“订单班”时会考虑,如果未来选择离开“订单班”,则能否符合其他幼儿园的要求。而且“订单班”存在“断单”的威胁,如果一旦出现“断单”的情况,则学生也会面临适应普通班的课程,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后续转型比较苦难,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
三、改变“订单班”现状的策略
想要改变“订单班”在学生中遇冷的现状,单纯靠“校”与“园”中的某一方是无法完成的,需要“校”、“园”、“生”之间进行合作,而且要求每一个元素都做出适应性工作,方可达成既定目的——促进三方共同发展。
(一)基于学校的视角。
首先,在“订单班”中追求的是企业与学校的双主体,但是就中国现状而言,学校独大的情况比较常见。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二战后,德国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重要原因就是职业教育,而其职业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双元制”。“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将在企业里基于职业实践的学习,与在职业学校里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知识及普通文化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模式。但是“双元制”的主体并不是职业院校,而在于企业,企业是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重要场所,企业作为一个政府承认的“教育机构”,根据经济、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招收“学生”,而且要经过严格的个性心理与倾向进行职业适配度测试,方可“入学”③。而中国则是学校先入为主,先招学生,幼儿园后面试,导致幼儿园在整个“订单班”成立的过程中非常被动。
其次,学校在选择合作幼儿园时要有严格的标准和发展的眼光,如果条件允许,则可以尝试第三方机构对合作幼儿园进行测评,达到一定标准后方可与其合作。学校在与幼儿园进行联合办学时,切忌被攀关系、走后门。学校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对有意向合作的幼儿园进行严格审查,可聘请第三方机构,了解清楚幼儿园是否有办园资质、对新员工的吸收能力、对待老员工的待遇及福利、幼儿园未来几年的规划蓝图、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问题。甚至学校可以出台一系列文件,规定对合作企业的要求和标准。
再次,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固定,当与幼儿园协商好“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之后,受制于审批程序等,就很难再对其进行修改。幼儿园则可能会随着经济、市场、国家政策、家长要求的不断变化而进行改革,这就凸显了高职教育的滞后性④。另外,“订单班”从实施时间的角度划分,有三种类型——学前订单,学中订单和毕业季订单⑤。建议将前两种模式结合,在学生入学之初,幼儿园和学校共同根据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和选择,组建“订单班”,但是入学第一年学生仍以通识性教育为主,与普通班学生的课程并无差异,以给学生一个从高中到大学,从学生到职工的缓冲阶段。只是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进行通识性知识的教学之外,还应该给学生灌输订单幼儿园的文化、背景及学生角色已经转换的事实。
(二)基于企业的视角。
幼儿园在校企合作中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受到了学校方面的重视,但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被边缘化,从学生入学到人才培养的设定,再到课程设置等,受限于国家对高职院校课时及公共课的限制,导致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太多发言权。
首先,幼儿园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订单班”的人才培养工作。部分幼儿园在“订单班”建立之初,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要解决用人问题,而没把幼儿园的发展与“订单班”中准幼儿教师联系起来,换句话说,就是幼儿园还没完全把这些准幼儿教师当做自己的教职工。所以幼儿园应尽可能地在“订单班”建设之初,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学校沟通,设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建设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幼儿园需要将自己的ag凯发k8国际的文化融汇到学校的日常培养过程中,不要仅仅把学校教育当做学生入职前的培训,而应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入职前的人文素养。人文教育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与家庭的幸福,其原因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取决于情商;只有20%取决于智力因素,取决于智商。非智力因素中,主要内涵就是人格,就是人文教育。如果想要在事业中有所发展,则最终还是依靠非智力因素所支持的智力因素来完成⑥。
其次,幼儿园需要像德国“双元制”学习,明确“订单班”学生角色的定位。如果“订单班”组建成功,幼儿园就应把这一部分学生当做是自己的员工对待,并与之签订《职业教育合同》。在《职业教育合同》中需明确规定学习专业、学习年限、起止时间、试用期、生活津贴及双方在不同情况下的违约处理。而且这只是一份教育合同而不是招工合同⑦,这样既能保证幼儿园的利益不受侵害,又能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再次,幼儿园应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幼儿园成立“订单班”的目的是解决幼儿园的用人问题,但同时应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欢迎学生继续升本深造,但应与之进行有效沟通,协商把握好升本之后学生的就业意向,体现出一个大型幼儿园的气度。当然并不是要幼儿园承担损失,而是需要幼儿园在成立“订单班”之初与学生协商好合同的内容与要求,以免后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第二部分已做描述)。
(三)基于学生的视角。
首先,慎重选择,明确“订单班”的作用与目的。当学校和幼儿园准备成立“订单班”时,对学生而言这或许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对工作的选择,所以学生在选择过程中一定要慎重。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生涯的规划、家长与教师的建议、学校对于合作幼儿园的评估调查及学生自己对幼儿园做出的初步分析进行选择。切忌人云亦云,看到自己的朋友选择了“订单班”,自己也毅然决然想进入“订单班”。
其次,学生应端正心态,做好角色转换。对于“订单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角色并不仅仅是学生,而更多的是要往员工这个角色上靠拢。现在高职生多是“95后”,而且立即就要进入“00后”的时代,他们生在一个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从小家庭条件优越,对于家长的依赖性较强,但是他们又想急于脱离家长的束缚力求证明自己。但是幼儿园招聘的是老师、是员工,而不是公主、太子,所以学生应尽快适应角色转变。
再次,学生应该具有职业道德。虽然学生在“订单班”期间暂未与幼儿园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但在签订《职业教育合同》,并作为准员工的情况下,也理应遵守职业道德,既然现在的“95后”想要独立,想要自由,那么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在“订单班”的学习过程中感觉无趣,就执意退出,更不能每月领取幼儿园发放的生活津贴,等毕业的时候发现有更好的工作,就执意跳槽,当然并不是要求学生不能跳槽,而是要履行合同,承担责任。
学生也应在“订单班”的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职业观,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多学生对职业生涯有误区,认为只要有工资高的工作单位就立即跳槽,这就是生涯规划,其实不尽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小环节,更重要的是如何在现有的工作单位中体现自己的价值,能为现有工作单位的发展尽一份力量。
高职教育是受政府调控、市场(即用人单位)影响的一种特殊的高等教育机构,而学生的就业质量高低也是检验高职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指标,基于此,高职院校在与幼儿园设立“订单班”时,要明确“订单班”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提高学生就业率的形式,一种保证园所人力资源的一种形式,但是论“校”与“园”以何种形式进行合作,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本,明确培养学生为高素质的技能型幼儿园教师为最终目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八
[摘要]对于高等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实践教学是其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基于实践教学需求,不断优化并健全教学方法与策略,以科学合理的教育理念及成熟的教学经验为辅助,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提升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十分关键,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与素养,因此,需全面完善实践教学机制,优化实践教学策略。本文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重要性作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就是依据实际教学需求,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巩固、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并提高动手能力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其不仅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能力的有效方式,还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高校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完善与优化的重要性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与专业精神,培养与市场行业所需相符的高能力复合型专业人才。
而采取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践能力,是突出教育特色,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强化实践教学,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学科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就职业工作过程教育理论来讲,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类课程开发设计的主题。在此基础上,高校必须合理利用四年时间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构建完善、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2]。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不明确
就现阶段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现状来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联并不充分,一些高校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实践教学。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关键目标是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实践能力,因此,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相联、不可分离,应在教育教学中将两者充分结合,优势交互,以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教学体系尚不完善
我国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依旧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大部分理论都是从国外实践经验引进的,还未全面构建独具我国特色且与国情相符的实践教学体系,致使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队伍学历普遍较低、专业化水平较差、科研能力较弱、院校缺乏对实践教学的充分认识、教学资源匮乏等。为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高校必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3、学生自主实习缺乏指导
高校应将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实现有机融合,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实习能力。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自主实习时得不到教师科学有效的指导,主要是因为高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缺少专业见习导师。许多教师身兼数职,不仅要负责理论教学还要承担实践指导责任,导致学生难以获得有效的教学评估与指导,自主实践教学成效不显著。另外,实训资源缺乏也影响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实践教学设施在功能和数量上尚不完善,有的自主实习地点过于分散,教师难以统一指导;在学生开始实习之后,极有可能出现专业与岗位不对口的现象[3],也会影响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致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分析
1、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目标应切合实际。应以培养幼儿园准教师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最终目标,将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不同期的优秀教师标准相区分。教师成长发展是一个系统过程,美国对于准教师、初级教师、优秀教师进行了专业界定,为教师分别打造了知识领域与能力标准等方面的明确区别,这也是高校师范生成长为优秀教师所需的历程。其次,目标应基于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现阶段,许多高校把就业前的实践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而实践智慧的关键是学生的实践反思,指出实践教学所追求的是学生从内到外的全面发展。所以,实践教学目标不仅要积极关注社会需求与课程发展,还要对师范生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进行综合考虑。
2、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内容多元化。为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构建完善、可行的实践教学体系,高校教师必须先转变教育理念,对幼儿园教师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性进行综合考虑,不仅要结合各个时期的理论知识,还要将多种形式的实践内容与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相融合,即教育见习、课程实习、模拟教学等。同时,还要将与实践课程体验性与真实性相符的内容融入课程体系中,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内容,以实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目标。
(2)实践内容融合化。实践内容的融合化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不同阶段实践内容之间的融合;其二,相同阶段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教师应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合格准教师专业成长不同阶段所需具备的职业素养为核心,对相关理论与实践的内容进行汇总,使培养合格准教师的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3、加强高校内部实践训练
为有效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与专业素质,使其进一步适应岗位需要,应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特性,加强教学技能、专业技能的培训与职业技能的训练,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师应依据幼儿园实际需要,把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训练整合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教学技能包含说课、课件制作、公开课、教案设计等。待结束实习岗位后,每位学生都要进行一次20min的公开课,并提交详细教案,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能力、语言表述能力及现代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而专业技能则包含教师基本技能、艺术技能、综合技能三项。教师基本技能是指教师口语、三笔字等能力;艺术技能是指弹唱、跳舞、画画、表演等能力;综合技能是指幼儿园教育环境设计、活动组织、交流技能、科研能力等。此外,高校还应安排学生主动参与与学前教育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活动,使其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例如,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去农村或城镇幼儿园支教,或者对某地区的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使学生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良好意识。与此同时,高校还要支持学生建立或者参加兴趣小组与社团活动,通过这些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强化其积极合作的意识与创新创造精神。
4、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作为学前教育教师,不仅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有专业实践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儿童心理知识,这样一来,才能够形成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教学体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与学前教育有机结合,积极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使其具备良好的知识与技能,成为能在实践岗位上满足专业能力要求的幼儿园教师。对此,高校必须要给教师提供更多平台与机会,使其能与时俱进,实时更新自身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此外,高校还应为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学前教育工作的机会,鼓励教师积累丰富的幼儿园工作经验,构建真正高素质、高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积极开展教育实习、见习工作
教育实践主要包含两部分,即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两者均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首先,教育见习。学生在大一、大二的时候,每学期都应安排一周时间进行教育见习。针对大一学生,可通过幼儿活动观摩或了解幼儿园一日常规、教师上课现场、座谈会等,使学生与幼儿园实现密切接触,帮助学生充分认知幼儿园教师岗位的特性与职责,形成专业理念与意识。针对大二学生,则可进行体验式实践,使其基于幼儿园保育活动、幼儿园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落实等,开展幼儿游戏与指导、教育环境创设等实践训练。每学期教育见习的时间应严格控制在1周以上,以便学生充分了解幼儿园的生活组织形式与状态。其次,教育实习。在实习指导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可尝试开展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变。就幼儿心理特性来讲,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并设计幼儿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以活动提升幼儿能力发展。此外,实习学生还需独立进行幼儿园保育工作,把校内实践能力训练与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相结合,全方位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6、强化高校与幼儿园之间的有机协作
(1)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政府要明确意识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关键目标与最终任务是为当地幼儿园培养师资力量,为学前教育事业作贡献。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承担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部分责任,有效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2)明确合作双方的具体责任。政府对高校、幼儿园合作的科学协调,可有助于双方合作的健康发展。然而,有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后,高校、幼儿园还应认真洽谈,就双方共同利益达成一致,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双赢。高校在办学理念与服务方向等方面,应向实践领域渐渐倾斜,将幼儿园的长远发展融入双方合作共建规划中。同时,高校还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资与设备支持。幼儿园则应根据实际情况为高校提供稳定、可靠的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并将幼儿园发展规划与准教师见习、实习项目相结合,安排专人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双方能进行良好合作。
7、构建健全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为了进一步实现实践教学与学生自主实习效果的最大化,必须构建健全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教师,可将其参与实践教学的行为与薪酬挂钩,以激励机制推动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公平、公正的实习指导。同时,还需要完善学生实践成效的考评体系,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单纯地重视最终作品的呈现,还要注重整个实践过程,对其进行全面跟踪,充分发挥激励性与导向性的作用。在对学生开展评估时,教师应对其进行全方位考评,既要考核表层成绩,又要重视学生的内在素养、道德品质等[4-5]。
结语
总而言之,就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来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非常重要,二者密切相关。在现阶段教育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行业实现了快速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迅速更新。学前教育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其属于实践应用型专业,必须开展实践教学,设计完善的实践教学计划,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通过实践教学检验理论教学的效果。对此,高校应依据自身实际,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基于合适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促进实践教学优化、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潜:《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现代职业教育》2016年第24期。
[2]陈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年第19卷第1期,第88-89页。
[3]张莉:《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策略的再思考》,《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年第10期,第107-108页。
[4]王小鹤:《关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有效性的思考》,《教育探索》2015年第11期,第87-91页。
[5]刘海利:《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第16期,第110-112页。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篇九
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用人单位看重动手能力。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
身心素质。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二)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产生,与一些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幼儿园应该重视经常对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理论,让他们通过不定期的教育、家长学校、幼儿园与家长的各种联系渠道,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方法,当他们充分了解了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正确的时候,就不会再要求幼儿园搞拔苗助长式的小学化教育了。如,我市某大型幼儿园在97年受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影响,曾经一度使学额下降到五十余人,该园也不得不考虑要多成立几个学前班。这时,在教育专家的指导下,这所幼儿园广泛地开展了家长教育活动,
可见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是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重要方面。
总之,要克服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就必须按照国家的幼教法规办事,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安排好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使广大家长能够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才能使幼儿在欢乐和谐的幼儿园整体教育中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9篇《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