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如何教育【6篇】-ag凯发k8国际
故事是通过叙述的方式讲一个带有寓意的事件,或是陈述一件往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幼儿如何教育》,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幼儿如何教育 篇一
关键词:幼儿教育 独立生活 集体教育 沟通情感
与其他阶段的教育相比,幼儿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性,笔者作为一名带班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做好幼儿教育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目前,幼儿园的幼儿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受到父母的严密保护和无限宠爱,生活技能缺乏,比如出现了不会自己吃饭和穿衣等问题,这对孩子以后的生活都会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所以,教师要在幼儿刚踏入幼儿园时就注重培养幼儿独立生活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这是幼儿教育环节中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对刚入园的幼儿更需要加大训练力度。
笔者在带小班的幼儿时,发现很多的孩子都不会自己穿衣服,尤其是一些外套,都得求助于老师。对于幼儿一日活动而言,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过于依赖教师,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但是很多幼儿教师会认为现在的幼儿园只要照顾好孩子就行,让孩子吃苦家长会不高兴的,还有的教师认为孩子大一些自然就会了,何必强求所有的孩子都会呢?笔者认为这些的想法并没有意识到孩子上幼儿园的意义,他们更多的只是把幼儿园当做了幼儿托管机构,这种想法并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呢?笔者曾经手把手教幼儿穿衣服、刷牙,但是效果并不明显,甚至还遭到了幼儿以至家长的抵制。与其让幼儿不情愿的学习,不如把自理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活动之中、游戏之中。对于幼儿而言,最好的教育方法便是寓教于乐,通过形象有趣的活动让他们收获知识。笔者和其他教师合作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排成一首充满趣味的儿歌,在和幼儿学习儿歌的过程,配以形象的图片进行解释。和幼儿沟通需要多多重复,所以在幼儿掌握儿歌的基础之上,笔者采用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参与实践。比如请幼儿表演儿歌,同时请会穿衣服的幼儿根据儿歌表演穿衣服的过程或者请大班的同学表演穿衣服的过程。幼儿在学习儿歌的过程慢慢就掌握了穿衣服的要领,当其他幼儿都可以自己穿衣服的时候,他们就有了要自己穿衣服的意识,这时教师要给予幼儿鼓励和肯定。当然第一次的尝试教师要给予协助,但是慢慢教师要将自己的协助收回,让幼儿一次次进步,最终学会了自己穿衣服。其他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也都用这种方式进行,幼儿的学习能力是惊人的,只要方式合适,他们很快就能掌握。
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能否就幼儿的特点展开教学。幼儿的关注力并不是特别强,如果教师能将生活自理能力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能以身示范,那么在自然轻松的氛围中,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就会有长足的进步。
二、针对幼儿心理开展课堂教学
就我国现在的幼儿教育模式而言,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便是集体教育活动,即课堂教学。但很多幼儿教师都会苦恼,幼儿很难像小学生那样乖乖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课,甚至会扰乱教师讲课,进而影响整个班级的教学秩序。
笔者认为,幼儿如果能很好地坐在座位上听教师上课,对于幼儿而言并不是好事。因为幼儿正是活泼好动,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期,如果过早地将他们束缚,不仅扼杀了他们好动的天性,还会限制他们思维的发展,更不能很好地实现教学效果。所以,幼儿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特点鲜明的,尊重幼儿的认知特点,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让幼儿能主动、快乐地学习。幼儿时期的个性对于其长远的个性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幼儿教师要在尊重幼儿个性的基础之上展开教学,切忌强迫教学。
笔者在此想以幼儿的音乐课为例谈谈如何展开课堂教学。现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主要为四段式教学,即幼儿背诵歌词、教师示范演唱、幼儿学习、独立表演。这个过程从某个角度来说符合教学规律,但是并不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更多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的是为学习而学习。因为没有学习动力,所以很多幼儿无精打采,长长的尾音表现着他们的排斥心理。笔者在教学效果一直未有明显提高的状况下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背诵虽然是幼儿的强项,但是规定记忆并不能调动他们的记忆能力。幼儿的发散性思维非常好,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个特点,在教学之初请幼儿来编写歌词。因为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非常出色,所以他们能根据教师设定的主人公编出非常有趣而且生动的歌词。教师再加以适当的引导,帮助幼儿对某些歌词进行修改,这样一首他们自己创作的歌词就出炉了。因为是自己所写的,幼儿往往对之后的学唱和表演充满了期待。
因为教学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得幼儿在短暂的课堂时间获得了最大的收获,并且是在快乐和轻松中学习到了知识。对于教师而言,拓展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方法运用到其他课程同样有效。
三、加大与幼儿的情感沟通
幼儿教育与其他阶段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与幼儿的情感沟通。对于其他阶段的教学,师生之间关系最佳状态为亦师亦友。对于幼儿而言,幼儿园教师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由于幼儿和幼儿教师相处的时间远远超过幼儿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对于身心还处于启蒙状态的幼儿而言,幼儿对于幼儿园教师会产生深深的情感依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表扬都触发幼儿的思想,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有自己的使命感,要像妈妈一样来对待自己的学生,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关怀,并且要做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
幼儿教师要有爱心来奉献自己的情感。笔者曾经带过一个小班的学生,他总是用自己的怪异行为来扰乱班级,使得教师头疼不已。如果在其他成长阶段,教师可以用批评教育和真心关怀相结合的方法来帮助这个学生。但是在幼儿阶段,教师应该充分体现出妈妈一样的爱心,用自己的爱心来感化幼儿,引导幼儿逐渐进行改变。笔者认为,和幼儿进行情感交流最重要的在于教师要让幼儿悦纳自己,才能使双方的情感交流顺畅,幼儿才能自信快乐的生活成长。
幼儿如何教育 篇二
作者: 武 玮
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因此,幼儿健康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和鲜明的特点,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格外重视。然而,在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表面上重健康,实际上重智力开发;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重安全,轻身体素质培养等等,这些问题制约着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呢,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改变观念,身体和心里健康都要重视。
《纲要》指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许多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教育方法、态度以及对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有关。解决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可通过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为幼儿心理健康创建良好的环境、在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等方法。在幼儿健康教育时,既要注重幼儿身体健康,还需维护和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提高幼儿心理素质,让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第二,加强师资,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质。
教师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对幼儿老师进行培训的过程中,应该有的放矢,结合实际情况,查缺补漏。如果是缺少相关知识储备,则应丰富相应的知识;如果是教育理念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观念;如果是教育方法不对,则需要帮助教师找到正确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的教育方式与途径,避免出现空洞和脱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培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量,规范其言行举止,有效提高其自身的专业素质。
第三,全面监管,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共同教育。
幼儿如何教育 篇三
关键词:幼儿教育;幼儿语言;特点;因材施教
幼儿阶段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喜欢模仿学习的阶段,其各个方面的能力尤其是语言的表达能力尚未完善,所接受的语言信息都是从日常生活环境中获取。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其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引导幼儿能够接受更好的语言信息,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应该在开展工作前认真的分析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和语言特点,制定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保证幼儿的语言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开发[1]。(差异网★www.chayi5.com)
一、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语言特点分析
第一,幼儿具有强烈的表达欲望,但无法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孩子处在幼儿阶段,对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具有极大的好奇心,他们总是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但由于语言能力有限,经常会无法很好的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因此,在幼儿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其主导地位,积极的引导幼儿多用语言进行交流,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和语句,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2]。第二,幼儿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新的词汇与语句,并能根据的情景学以致用。针对这一特点,在幼儿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让幼儿接触新的词汇和新的事物,增加幼儿的词汇量,使得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第三,幼儿的语言发音不够清晰,其语言能力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指正。由于每个幼儿的语言习惯、语言发音、语言词汇量各不相同,这就使得他们在发音时经常会发音错误,不够清晰,从而妨碍了幼儿的正常语言交流,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幼儿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的发音进行正确的指导,并进行相应的发音训练,以纠正幼儿的发音问题。
二、幼儿教育中幼儿的语言教学原则
1、让语言在情景中得到更好的运用在幼儿的成长发育阶段,其语言表达能力是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点滴积累的[3],而这种积累的效果是需要在实际的交流过程中得以实现。在每一个幼儿园中,教师和家长联合为幼儿创设一个多变、愉快、宽松的环境下,进行语言交流和沟通,从而体会到语言交流的乐趣,进一步完善幼儿的语言能力。因材施教的原则起源于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并得到具体的应用。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只注重对幼儿能力的培养,而没有对幼儿的个体差异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幼儿教育工作时,根据每个孩子之间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真正的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教师利用了丰富的教学方式和各式各样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兴趣。
三、幼儿教育中语言教学如何实施因材施教
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考虑到每个幼儿的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则难以取得幼儿语言教学的明显效果。为此,作为幼儿教师,在幼儿语言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幼儿的语言特点,选择适合幼儿性格的教学方法,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幼儿个体性格的优势,以便提高教学效果[4]。首先,作为教师,应该全面深入的了解幼儿的语言特点,并对其进行合理、有序的分类整理,这样才能为后期的教学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和保证。此外,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根据当地区域的幼儿发展状况和语言认知水平,进行科学、全面、有效的分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语言特点因材施教,寻求多种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和多种教学途径等相结合的个性化语言教学方案,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的幼儿教学,从而提高幼儿语言教学的整体效果。最后,作为教师,应该在制定了幼儿语言个性化教学方案后,有条不紊、循序渐进的根据教案进行实践教学,并且通过综合性的教学评价,评价的重点侧重于幼儿语言个性化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及时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及时的改正不足之处,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方案的可行性。
四、结语
总而言之,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智力水平等都尚未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在这一阶段的幼儿还没有形成自己一套完善的语言表达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幼儿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再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案来进行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对于幼儿以后的生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系幼儿是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等。因此,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发掘幼儿的语言特点,因材施教,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红。幼儿教育中如何发掘幼儿的语言特点实施因材施教[j].时代教育,2015(2).
[2]姜海清。浅谈幼儿园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的相关策略[j].青春岁月,2016(7).
[3]徐思云。幼儿园语言教学如何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j].好家长,2015(37).
幼儿如何教育 篇四
[关键词]幼儿教育 引导 适应社会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136-01
幼儿是人生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十分关键。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应该从幼儿的终身发展需要入手,一开始就注重素质教育,通过多种有效手段,着力培养幼儿适应社会的良好品质,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如何引导幼儿适应社会,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树立科学教育观,自觉遵循幼教规律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选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幼儿目前尚处在学前时期,但幼儿的成长也要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幼儿教育实践,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有超前意识,要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自觉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学会尊重孩子,主动赋予孩子一个独立自主的权利,引导幼儿逐渐养成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幼儿的整个过程中,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否得到尊重,关键就在于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正确。同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是否能够充分发挥,也是教育活动能否见到成效的关键所在。例如:幼儿吃饭时,教师和家长一般情况下不宜强逼;幼儿做错了事,教师和家长也不应该横加斥责;孩子需要更换衣服时,幼儿教师更不宜用命令的口吻来要求孩子。孩子什么时候干什么,想干什么,是由孩子的生理需求决定的,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孩子需求,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才能适应孩子的需求,教师才能得到孩子的欢迎,才容易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如果教师不注意,只知道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观念来管理孩子,甚至强迫孩子按照成人的行为行事,不仅会给孩子的心理上带来压力,甚至还给孩子留下自卑的阴影,给孩子带来心灵的伤害。可以说,幼儿教师能否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是教师能否自觉遵循幼儿教育规律,自觉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不断提升幼教效果的关键所在。
二、学会尊重孩子,保护孩子自尊心
教师要尊重孩子,就应该做到:
一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自居,居高临下甚至盛气凌人地对待孩子,教师缺乏民主平等的态度,常常将幼儿看做不懂事的娃娃,在教育实践中,甚至有的教师既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也不懂得尊重孩子的心理特点,有的教师还常常拿孩子出气,孩子稍有过失,动辄就就厉声训斥,孩子的自尊心在训斥中被无情的伤害。这样做的结果,对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甚至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二是幼儿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理发展规律,考虑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实践证明,好孩子多是夸出来的,训斥和指责往往不利于幼儿成长。我在教育活动中,一般坚持以表扬、激励为主,由于孩子年龄小,心理承受能力弱,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有限。所以,幼儿有时会做出一些不良的行为是很正常的现象,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我尽量不采用容易产生负面效应的批评、惩罚手段,而是通过肯定、表扬文明行为,去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还教育孩子学会善于换位思考,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法去疏导孩子,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三是尊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幼儿教育的对象虽然只是孩子,但孩子也有很强的自尊心,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保护他的自尊心,应该是幼儿教师强烈的意识之一。教师应该把孩子当做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像尊重正常人一样尊重幼儿,就必须经常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事情、思考问题,学会用孩子的观点换位思考。幼儿教师只有在与幼儿友好相处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才会在实际的生活中得到尊重。如果教师也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甚至随意拿他来做取笑或是迁怒的对象,孩子就会陷入自卑或反抗的情绪之中。
幼儿如何教育 篇五
(1)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当今社会,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希望子女成龙成凤,得到最好的教育,得到最好的东西,所以不管孩子想要什么,家长们都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却不知道过分的溺爱孩子,让孩子的心态变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不管孩子想要干什么都可以,反正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护着,不会有事的。慢慢地这种心态就有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了小学、初中就可能迷恋上网、玩游戏、有的甚至谈情说爱、打架斗殴。这种不良行为的形成,归根结底就是因为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得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心态失衡、行为失控造成的。从客观上说,家长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孩子懒惰心理的因素。爸爸妈妈对孩子的过分娇纵、大包小揽,只会使孩子从小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的坏习惯,另外有的家长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严教”这样的家庭影响了子女良好的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进懒惰现象的发展。
(2)建立平等和睦的家庭关系。孩子的良好品德是要从小抓起,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家长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家长的品德行为、言谈举止以及家庭的和谐、平等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在复杂多变的社会中,和睦不一的家庭,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幼儿园,多数家庭离异的孩子,要么性格内向不说话、要么任性横蛮,不顺心就打架,有暴力趋向。有的孩子甚至不想上学,因为上学时看到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双双送幼儿入园,他们就心里难受。他们需要的是完整和睦的家庭,有父爱,也要有母爱。只有建立平等和睦的家庭,给孩子安全感,才能有利于培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感情,满足孩子心理要求,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注重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父母的要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孩子,引导他们学习科学知识,更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吃苦耐劳、团结合作、敢于创新、敢于向困难挑战的精神。因为,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孩子能做的事情,要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不能包办代替,否则只会让孩子永远长不大,事事依赖父母,这对孩子的成长只会有害而无利。因此,作为父母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4)鼓励孩子勇敢自信。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家长和老师要善于鼓励孩子勇敢面对现实。孩子的自信心是从鼓励而来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应该多给孩子以鼓励,让孩子从鼓励中产生自信心,获取自尊感和成就感。
幼儿如何教育 篇六
幼儿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呢?我园多年来注重家园共育,做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尝试,现与大家分享。
1 引导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1.1 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让家长了解家园共育的意义。多年来,我园通过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家园联系栏、家访、观看音像资料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参与、援助、配合,强化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的热情,激发家长援助幼儿园教育的行为。如定期召开家长会。每年新生幼儿入园前,我园首先要对新生幼儿家长召开家长会,主要向家长传达我园的办园理念,新生幼儿入园会遇到的问题,请家长谈谈自己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和家长观看历年来园内家园共育的图文资料和展示家园共育的成果,让家长了解作为21世纪的合格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必然要扮演着双重角色,既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寓教于家庭的生活之中,又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的亲密伙伴,与教师互动合作,协调一致地教育孩子。
1.2 通过举行丰富的家园联谊活动,达到家园教育结合的目的。我园开展的家园联谊活动主要有:亲子运动会、亲子游戏、家园知识竞赛、家园主题活动、文艺演出、大班幼儿家长汇报会等。例如:在亲子游戏、音乐游戏、三八节的赞妈妈主题活动、幼儿夏游活动等等,让家长深入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模式,理解教师的工作性质,能够更加准确客观的评价自己孩子的成长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家庭教育,大大提高了教育效率,也降低了家长投诉率。
1.3 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提高家园共育的质量。幼儿园可举办讲座,邀请幼教专家讲课,也可由业务园长主持,但在实际中,教师就是家长眼中的“专家”。为家长召开培训班,需要教师不断丰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之前一定要通过家访、问卷等形式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层次不齐,教师在培训时要言之有物,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4 通过家访达到有机结合和深层次的“共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结合不能单纯的靠以上的文体活动来完成,教师要深层次的挖掘家长资源,深入的了解幼儿了解家长,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加大家访的力度,准确的掌握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教育,让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一致。作为家长也要主动的多和学校、老师进行沟通和商议,要用宽容的态度对待学校,对待孩子。
2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中应注意的问题
2.1 教师要明确责任,循序渐进。幼儿教育,虽是家长和教师共同配合的教育,但孩子在园的学习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不能一味地依赖家长,将本应该教师从事的工作全部推给家长,占用家长的时间,造成家长的负担。家长对家园共育的认知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教师要有耐心,慢慢取得家长的信任,才能争取到家长的配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6篇《幼儿如何教育》,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