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精选5篇-ag凯发k8国际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差异网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最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精选5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最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乡村振兴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学深学透、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现就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深刻认识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大意义。“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年来,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实施“千万工程”,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探索出一条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小切口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科学路径,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引领浙江乡村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千万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实践载体,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的深厚感情、深谋远虑和深入思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是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的重要举措、是继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对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特殊重要意义。要在回顾总结“千万工程”的实施历程、巨大成就中,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深刻感悟“千万工程”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切实把这一宝贵财富学习好运用好,在“千万工程”经验指引下,更加扎实有力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二、准确把握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20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推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关心厚爱和悉心指导。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要深刻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治理体系;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牢牢把握“千万工程”经验的精髓要义和理念方法,结合实际学好学透,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要充分借鉴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突出农民需要,始终坚持农民主体的基本立场,“群众要什么、我们干什么”,实现政府、市场、集体和农民等多方力量的最佳组合、最佳配置;突出软硬结合,坚持统筹推进的科学方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五大振兴”一起推,确保取得由外而内、形神兼备、可感可知可考核的成效;突出稳扎稳打,把握好循序渐进的节奏力度,树立问题导向,聚焦总目标分阶段解决好突出问题,久久为功求实效。
三、切实抓好“千万工程”经验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各级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学习“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当前重要政治任务、摆上突出位置,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务实求效,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扎实抓好学习培训。通过理论中心组、培训班、学习班、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培训,推动把“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三农”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有序组织实地调研。赴浙江实地调研要结合本地实际,多在基层调研中找办法,力求实效。做好对接,加强统筹,避免扎堆调研、多头调研增加浙江负担。深入开展研究阐释。围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指导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聚焦工作推进中的堵点难点问题,确定一批研究选题,组织力量深入研究,形成制度性成果。务实做好宣传推介。会同有关部门,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采用文字报道、小视频等方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学习推广“千万工程”的典型经验,推介一批学习运用的典型案例,深化学习推广实效。结合实际贯彻落实。以“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未来5年重点干什么、怎么干,加强谋划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打法和思路举措,把“千万工程”经验做法体现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中。结合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学深悟透,切实贯彻到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持之以恒推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3年5月26日
最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 3
“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在杭州、宁波、湖州、金华等地实地走访,广泛接触各级党政干部、基层群众、企业负责人等,与20年来亲历见证“千万工程”的老党员、老支书面对面交谈切身感受,与长期工作在“三农”一线的同志深入交流,并委托相关单位到嘉兴、丽水等地了解情况。在此基础上,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
总的感到,20年来,浙江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以非凡魄力开辟新路的远见卓识和战略眼光,全面展现了人民群众伟大实践同人民领袖伟大思想、伟大情怀相互激荡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总结推广“千万工程”的有益经验,对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完成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一、基本情况
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立足浙江省情农情和发展阶段特征,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战略决策,提出从全省近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亲自制定了“千万工程”目标要求、实施原则、投入办法,创新建立、带头推动“四个一”工作机制,即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全面落实分级负责责任制;成立一个“千万工程”工作协调小组,由省委副书记任组长;每年召开一次“千万工程”工作现场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到会并部署工作;定期表彰一批“千万工程”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亲自出席2003年“千万工程”启动会和连续3年的“千万工程”现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实施“千万工程”指明了方向。2005年在安吉县余村调研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建设与“千万工程”更紧密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千万工程”重要目标。习近平同志始终牵挂着“千万工程”,担任总书记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强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强调深入总结经验,指导督促各地朝着既定目标,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不断谱写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强调实现全面小康之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更加美丽的乡村。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推进“千万工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和重要指示要求,顺应形势发展和实际需要,持续深化“千万工程”。20年来,整治范围不断延伸,从最初的1万个左右行政村,推广到全省所有行政村;内涵不断丰富,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引领起步,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动乡村更加美丽宜居,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强化数字赋能,逐步形成“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城乡促融合、全域创和美”的生动局面。
“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促进了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实事”,被专家学者誉为“在浙江经济变革、社会转型的关键时刻,让列车换道变轨的那个扳手,转动了乡村振兴的车轮”。淳安县下姜村老党员姜祖海动情地说:“当年我听总书记的话,在全村第一个建沼气池、第一个开农家乐。现在村里环境越来越美、发展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幸福,我们最感恩的就是总书记!”
从调研情况看,浙江实施“千万工程”主要有以下突出成效。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深刻重塑。规划保留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100%,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零增长”、“零填埋”,农村卫生厕所全面覆盖,森林覆盖率超过61%,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居全国前列,成为首个通过国家生态省验收的省份。调研中不少农民群众津津乐道从“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到“室内现代化、室外四季花”的巨大变化,从“坐在垃圾堆上数钞票”到“端稳绿水青山‘金饭碗’”的华丽转身。金华市浦江县向水晶产业污染“开刀”,“黑臭河”、“牛奶河”再无踪影;台州市仙居县“化工一条江”变为“最美母亲河”,生态绿道串联起山水田园。二是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加快同规同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市域城乡同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国领先,农村“30分钟公共服务圈”、“2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43缩小到2022年的1.90。“城市有乡村更美好、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正在成为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嘉兴市同志讲,“当年总书记乘坐101路公交车调研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现在老百姓乘坐101路公交车见证城乡风貌的巨变、触摸城乡融合发展的脉动”。三是乡村产业蓬勃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带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5431元提高到2022年37565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达51.2%。全省建成风景线743条、特色精品村2170个、美丽庭院300多万户,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光”的发展图景。实施“十万农创客培育工程”,累计培育农创客超4.7万名,打造出“衢州农播”、丽水“农三师”等一批人才培养品牌。义乌市李祖村引进农创客200余人,带动创业就业村民人均月增收2500元。当地一位归乡农创客感慨,“水土好、梨才好,我做的梨膏糖卖得也好”。四是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为基础、各类村级组织互动合作的乡村治理机制逐步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持续稳定安宁。宁波市基层干部谈到,“实施‘千万工程’以前,有些村级组织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现在村‘两委’给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组织有了凝聚力战斗力,干部有了威信,老百姓信得过”。五是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推动“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迈进,全域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文化礼堂三级阵地,建成一批家风家训馆、村史馆、农民书屋等,陈规陋习得到有效遏制,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形成。杭州市小古城村村民说,“村里建起了文化礼堂,经常有‘我们的村晚’、‘我们的村歌’、‘我们的村运会’,放下筷子就想去”。六是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各地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实际学习借鉴浙江经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乡村建设取得扎实成效。“千万工程”不仅对全国起到了示范效应,在国际上也得到认可,2018年9月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为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贡献了中国方案。
二、主要做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千万工程”既绘蓝图、明方向,又指路径、教方法,到中央工作后继续给予重要指导。20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迈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打好“生态牌”,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浙江把这些重要理念和要求贯穿实施“千万工程”全过程各阶段,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无废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培育“美丽乡村 ”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从浙江农村区域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着力提高建设水平。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纯农业村庄,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开展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构建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 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一旦确定下来就不折不扣实施。
(三)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拓展建设领域;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惠及全省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与时俱进、创新举措,制定针对性ag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既不刮风搞运动,也不超越发展阶段提过高目标,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数字化改革,先易后难、层层递进。
(四)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千万工程”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浙江坚持把加强领导作为搞好“千万工程”的关键,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每年召开“千万工程”高规格现场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参加,地点一般选在工作力度大、进步比较快、具有典型意义的县(市、区),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机制,真金白银投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强化奖惩激励。突出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配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推行干部常态化驻村联户、结对帮扶,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五)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必须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实施初始就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需要出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进行决策、推进改革时,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强迫命令。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
(六)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浙江注重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构建农村文化礼堂效能评价体系、星级管理机制,在文化场所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中融入乡土特色、体现农民需求,变硬性推广为潜移默化,变“文化下乡”为“扎根在乡”。通过打造“美在安吉”、德清“德文化”等区域性品牌,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崇德向善。结合农村特性传承耕读文化、民间技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在未来乡村建设中专门部署智慧文化、智慧教育工作,着力打造乡村网络文化活力高地。
三、经验启示
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取得突出成效,最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擘画、关心厚爱和关怀指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必须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总结推广好、学习运用好,把握蕴含其中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思路办法和具体成效。
(一)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万工程”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农民情结和真挚为民情怀。20年来,浙江从全省千百万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使广大农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践证明,只有心里真正装着农民,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问题,才能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才能加快补齐农业农村这块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短板。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更加自觉站稳人民立场,强化宗旨意识,尊重人民意愿,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让农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二)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万工程”实施前后农村面貌的鲜明反差、推进落实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变化,根本上反映的是发展理念的变革、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村庄环境建设到农村全面发展,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浙江坚持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迈向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康庄大道。实践证明,观念一变天地宽。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乡村振兴才能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找准着力点。新时代新征程上,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立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正确处理速度和质量、发展和环保、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加强机制创新、要素集成,抓好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实现农业生产、农村建设、乡村生活生态良性循环。
(三)必须强化系统观念,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使城乡关系发生深刻变革。实践证明,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系统考虑、统筹协调,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兼顾多方面因素,注重多目标平衡。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系统摆布城乡关系,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统筹部署、协同推进,抓住重点、补齐短板,加大改革力度,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四)必须大兴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20年来,“千万工程”的每一次深化,都是基于调查研究的成果。实践证明,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学好练精这个基本功,才能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提出的点子、政策、方案才能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持续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等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把脉问诊,紧密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实施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不断破解矛盾瓶颈、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必须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工作导向,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基层治理体系。“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浙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带头作用,引导基层党员干部干在先、走在前,团结带领农民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实践证明,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还看“领头羊”。只有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善于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才能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不断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优势。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推动各类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
(六)必须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一张蓝图绘到底。20年来,浙江始终把“千万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保持战略定力,一任接着一任干,实现一个阶段性目标,又奔向新的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创造了接续奋斗不停歇、锲而不舍抓落实的典范。实践证明,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必须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把更多心思和功夫花在狠抓落实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防止“新官不理旧账”。新时代新征程上,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保持历史耐心,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尤其要注意防止换届后容易出现的政绩冲动、盲目蛮干、大干快上以及“换赛道”、“留痕迹”等倾向,以良好的作风进一步赢得党心民心,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最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 4
根据省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第二期读书班统一安排,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5月20日上午举行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两个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和做好人民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指引指导,进一步用足用好我省宝贵资源,彰显主题教育的政治味、浙江味、实干味,推动全省党员干部更加坚定自觉地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千万工程”的巨大贡献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2003年6月,习近平同志作出了实施“千万工程”的重大决策: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应运而生。20年来,“千万工程”先后经历了示范引领、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等四个阶段,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向小康型发展和共富型发展需求的演变,实现了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向“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向“千村未来、万村共富”的迭代升级。
20年来,“千万工程”贡献巨大,意义深远,不仅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而且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9月26日,“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2020年5月,浙江成为中国首个生态省。20年的“千万工程”实践与迭代升级,“千万工程”的内涵和意义已不断深化和升华,“千万工程”改变的已不仅仅是乡村的人居环境,而且还触及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公共服务、治理方式以及城乡关系。因此,“千万工程”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而且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是乡村振兴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枢纽性工程。
20年来,“千万工程”对浙江的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等方面带来了显著的正向效应,其中对乡村带来最直接、最显性的变化是人居环境的改善。随着“千万工程”的不断迭代升级,乡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能力大大提高,村庄文化礼堂的建立,不仅让村民活动有稳定去处,而且也使乡村文化与历史有了承载和显示的空间,有的还成为农文旅产业的组成部分。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数字乡村的快速发展,浙江乡村数字化水平高于全国乡村近30个百分点,不仅带动了乡村居民的数字消费,促进了乡村一二三产的数字化发展,而且大大促进了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治理体系的数字化、乡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共建与共享、村与村的联盟化发展。“千万工程”改善了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也改善了乡村的营商环境,优化了乡村产业发展空间。最明显的是,经过20年的“千万工程”建设与深化,许多传统的村庄演变成了宜居宜业宜游的发展空间,而不仅仅是村民居住的生存空间。这大大促进了浙江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多功能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使许多美丽乡村蝶变为美丽经济,使村庄既要建设、更需要经营的理念成为浙江乡村发展的重要共识和趋势。浙江“千万工程”在乡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所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效应,反映在广大乡村居民身上,就是他们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个人与家庭收入的不断增长。2022年,浙江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565元,连续38年居全国省区第一。浙江正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尽管仍存在城乡、地区、收入等方面的不平衡和差距,但是相对而言,这些差距并不是很大,这不能不说是与20年的“千万工程”所产生的多重效应有关。
二、“千万工程”的深远意义
“千万工程”意义深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去透视和解析。从乡村建设的视角看,“千万工程”就是乡村的“建设工程”,它给我们的启示意义至少有四点。一是乡村建设既要坚持政府主导,又要重视引入市场力量。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资金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在加大政府对乡村建设投入的同时,创新乡村建设思路,发挥政府财政金融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引入市场机制、建构利益机制,吸引企业、社会、村集体和村民多元主体共同投资和参与乡村建设,这将是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不足、资金短缺问题的重要路径。二是乡村建设既要实现有效供给,又要实现有效管护。实践中,乡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不仅与供给乏力有关,而且与这些项目设施的营运与管护不力有关。因此,必须解决好政府、企业、集体、农民等主体谁来营运与管护乡村社区公共性基础设施的问题。基本的思路是:明确相关公共设施的产权归属及其管护主体;强化公共设施规制及其监督监管;发挥乡村社区治理体系中的自治功能;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营运管护中导入市场机制。三是乡村建设既要防止大拆大建,又要避免低效率配置。也就是说,乡村建设不仅要防止脱离乡村自然与文化特点,甚至侵犯农民权益的大拆大建,也要避免忽视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具有空间效应与规模效应特征,避免守成不变的低效配置。这意味着,往村覆盖、往户延伸的乡村建设并不是静态的过程,而是动态的过程,是在乡村规划先导下,体现乡村人口相对集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公共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的过程。四是乡村建设既要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又要注重发展性。乡村建设必须从自身实际出发,体现乡村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温饱社会阶段,乡村建设主要着眼于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生存型乡村建设,但到了小康社会乃至更高社会阶段,乡村建设应体现发展型特点。我国现阶段的乡村建设,大部分地区重视体现乡村的多功能发展,乡村建设要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治理以及公共服务相结合,促进乡村价值的转化与提升,实现乡村更快更好发展。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表明,与乡村发展阶段和乡村发展功能有机结合的乡村建设,能包容多元建设主体和多种运行机制,是有效解决乡村建设供给乏力、管护不力、形态单一、活力不足的重要路径。
从乡村建设的治理视角看,“千万工程”也是“治理工程”。20年来,浙江在“千万工程”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多种治理制度的功效,探索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一是“党政合一”的科层治理。浙江“千万工程”之所以能一以贯之、一抓到底,关键在于发挥“党政合一”垂直治理的制度功能。首先,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坚持把“千万工程”列为“书记工程”,落实“一把手”责任制,建立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联系一个村制度,形成“五级书记”共抓共管的推进机制。其次,坚持各方协同和分级负责抓。各级均成立“千万工程”领导小组,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职能部门实施、多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和落实机制。二是“智治合一”的精准治理。在“千万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针对公共产品管理虽有规制措施但规制主体职责不清和不到位的难题,探索了将压实地方责任和数字化、信息化相互匹配的规制办法。先后探索出了河长制、道长制、所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可参照的“简约化”制度选择与安排。农业农村领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全面推广,将数字与信息技术同“千万工程”责任制相匹配,实现“智治合一”的精准问责和精准治理。三是“调动群众”的柔性治理。群众不仅要发动和带动,更要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来激励,其中德治与自治是关键。首先是深化村民自治。建立村民互助会、议事会、乡贤促进会等相关自治组织,推动乡村公共事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其次是增强法治保障。引导干部群众形成自觉守法、全民懂法、遇事找法的乡村法治秩序。再次是激发德治活力。将乡风文明与治理结合,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等对村民行为的引导,用崇德向善的力量,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四是“激励相容”的市场治理。市场机制是最能体现激励约束相融的制度,不仅在非公共性领域,而且在公共性领域,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也能发挥高效作用。浙江在“千万工程”建设中,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赋予相关主体(农民、企业)生态资源利用和公共设施建设(或管护)的使用权与经营权,不断丰富乡村人居环境内涵,提高人居环境水平,激活人居环境市场,将乡村公共产品转化为市场产品,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同时转变相关主体的公共行为。这一系列安排不仅促进了乡村各类休闲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城乡要素的互通和融合发展,而且也实现了乡村自然生态环境、人居环境设施保护与绿色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提质的相互促进。
浙江“千万工程”四位一体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充分体现了乡村社区公共事务和公共产品治理中党政领导和群众参与的相互协同、科层制度与市场制度的功能互补、他治与自治的合理匹配、法治与德治的相互融合、数智与治理的有效结合,为乡村建设中社区公共品的有效供给和营运管护,提供了既有理论创新又契合中国特色与实践的治理模式,很值得借鉴。
面向新征程,浙江不断深化与提升“千万工程”,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和龙头、美丽乡村为底色、未来乡村为愿景、共同富裕为追求,致力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构建“千村向未来、万村奔共富、全域呈和美”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全方位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走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省域实践新路径。
最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 5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对“千万工程”既绘蓝图、明方向,又指路径、教方法,到中央工作后继续给予重要指导。20年来,浙江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深入谋划推进、加强实践探索,推动“千万工程”持续向纵深迈进,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在推进“千万工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从群众需要出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村民算好共富账、民生账、生态账三本“幸福账”。图为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幸福广场夜景。 浙江省委宣传部供图
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打好“生态牌”,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浙江把这些重要理念和要求贯穿实施“千万工程”全过程各阶段,以整治环境“脏乱差”为先手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无废乡村”建设,实施生态修复,不断擦亮生态底色。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生态品牌、挖掘人文景观,培育“美丽乡村 ”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推动田园变公园、村庄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村民变股东,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通道,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二、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从浙江农村区域差异性大、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工程建设进度不平衡的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着力提高建设水平。
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立足山区、平原、丘陵、沿海、岛屿等不同地形地貌,区分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城郊村庄和纯农业村庄,结合地方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农民接受程度开展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标准有高有低、不搞整齐划一,“有多少汤泡多少馍”。着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构建以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龙头,村庄布局规划、中心村建设规划、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为基础的“1 4”县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体系,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一旦确定下来就不折不扣实施。
三、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指出,要不断丰富“千万工程”内涵,拓展建设领域;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惠及全省千百万农民的“德政工程”。
浙江紧盯“千万工程”目标不动摇、不折腾,保持工作连续性和政策稳定性,每5年出台1个行动计划,每个重要阶段出台1个实施意见,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完成。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确定整治重点,与时俱进、创新举措,制定针对性ag凯发k8国际的解决方案,既不刮风搞运动,也不超越发展阶段提过高目标,从花钱少、见效快的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村庄环境清洁卫生入手,到改水改厕、村道硬化、绿化亮化,再到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数字化改革,先易后难、层层递进。
四、坚持党建引领、党政主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要求,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切实承担“千万工程”领导责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浙江坚持把加强领导作为搞好“千万工程”的关键,建立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每年召开“千万工程”高规格现场会,省市县党政“一把手”参加,地点一般选在工作力度大、进步比较快、具有典型意义的县(市、区),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浓厚氛围。坚持政府投入引导、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相结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的机制,真金白银投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为群众办实事内容,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强化奖惩激励。突出党政主导、各方协同、分级负责,配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推行干部常态化驻村联户、结对帮扶,实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
五、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必须把增进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充分调动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浙江在实施“千万工程”过程中,始终从农民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民意、维护民利、强化民管。实施初始就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需要出发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进行决策、推进改革时,坚持“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不搞强迫命令。厘清政府干和农民干的边界,该由政府干的主动想、精心谋、扎实做,该由农民自主干的不越位、不包揽、不干预,激发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共事务,推动实现从“要我建设美丽乡村”到“我要建设美丽乡村”的转变。
六、坚持由表及里、塑形铸魂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强调,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浙江注重推动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硬件与软件相结合,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法治教育,完善村规民约,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构建农村文化礼堂效能评价体系、星级管理机制,在文化场所建设、文化活动开展中融入乡土特色、体现农民需求,变硬性推广为潜移默化,变“文化下乡”为“扎根在乡”。通过打造“美在安吉”、德清“德文化”等区域性品牌,挖掘农村传统文化基因,推动崇德向善。结合农村特性传承耕读文化、民间技艺,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在未来乡村建设中专门部署智慧文化、智慧教育工作,着力打造乡村网络文化活力高地。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研讨发言材料精选5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